佛商网

2015
06/14
13:56
评论

您正在阅读:《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8)

除了尊师、择友,我们的古人还非常重视礼仪,把这三项内容,看成是儿童必备的启蒙教育。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一样重视礼仪,提倡讲文明、懂礼貌。所以中华民族一直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那么,这种传承了千年之久的"礼",它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

  人应该怎样来体现自己对礼仪的感悟呢?《礼记》的第一句就是,"勿不敬,俨若思。"你千万不要不敬,你做什么事情,见什么人,都应该心怀敬意,应该尊重对方,应该有敬畏之心。你要端正颜色,像经常有事情在想,不要轻佻。所以,我们古代的小孩好多就是小大人。当然,我们今天可以去讨论,如此是不是把孩子的童趣都给消磨掉了。古人也再三地提出,千万不要把礼仪庸俗化,这也是今天我们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我们今天也非常讲究礼尚往来,但是,是不是就掌握了中国传统礼仪的真谛呢?未必。孔子就在《论语·阳货》里面讲,"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孔子的话是说:"礼啊,礼啊,难道讲的就是玉帛吗?"玉,古人非常珍贵的礼物。帛,就是很好的丝织品,古人是作为贵重礼物来送的。孔子就哀叹,当时好多人已经把礼仪给庸俗化了,把礼仪等同于礼物。孔子看不惯了,于是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也是一种告诫。所以,在现代社会,们讲礼仪,要真正把握中国传礼仪,就要真正把握中国传统礼仪的精神实质。统礼仪的实质。接下来,《三字经》讲的就是教学的内容与次第,孩子应该怎么样一步一步接受教育,应该按照怎样的轻重顺序来学习知识,这就是下一讲要讲的内容。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第三讲 子不学,非所宜(8)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