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6
10:50
评论

您正在阅读:《 智茂修行提纲 》

十、道场规约

*平常心是道。

直心是道场。——维摩居士语

*百丈大智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

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理。

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佛祖设教,建立丛林,匡徒急众。清净焚修。报答四恩。自净三业。故住持不惜身命。拖泥带水。所以养育才器。陶铸圣凡。其门庭不得不峻。礼法不得不严。规矩不得不立。规矩立。则上下安。礼法严。则奸宄敛。门庭峻。则师道尊矣。夫谦光接物。山容海纳者。住持之高风。至于临机施设。不得不铁面无情。防其微杜其渐。庶可使内外安。而无事后之变也。然欲调护他人。先须调护自己。调护得自己一分习气。方调伏得他人一分习气。视人犹己。舍己从人。老祖规矩。方始行也。摭古云。南荡空禅师。天资精悍。知见甚高。律身精严。外请不赴。有欲迎师到舍受斋。(注:宄 guǐ,奸邪、作乱)——《百丈清规》

*迁化

  临寂时至。凡伴病者。齐声念佛。以助往生。寂后一枝香尽。方理后事。或有标拨散物件。须令均平。以免争竞。若衣钵微薄。务宜从俭。遗戒小师。不得披恸哭。请首座主丧。(余人应客堂库房料理。无主丧者)一切佛事。随宜而行。同亡僧例。无费常住。无劳大众。若住持有功常住。(执事亦然)僧众念其遗泽。抑或衣钵稍丰。俱当从厚荐悼。

证义曰。平日功勋。在临终看验。不必有疾苦。亦不必无疾苦。唯观其自在不自在而已。禅宗秘要云。洞山良价禅师示寂时。问众曰。离此壳漏子。向什么处与吾相见。众无对。随命剃发澡身。声钟辞众。俨然坐化。时大众号恸。移晷不止。师忽开目。谓众曰。出家人心不附物。是真修行。劳生惜死。哀悲何益。乃令主事。办愚痴斋延七日。食具方备。师亦随众。斋毕乃曰。僧家无事。大率临行之际。勿须喧动。归坐丈室。端坐长往。

又翠岩可真禅师。将入灭。示疾甚劳若。席藁于地。转侧不少休。喆侍者垂泣曰。平生诃佛骂祖。今何为乃尔。师熟视诃曰。汝亦作此见解耶。即起趺坐。呼侍者烧香。烟起。遂示寂。此二古德临终。俱有病苦。而乃自由自在若此。岂非功勋之验。又经言。人欲终时。闻钟磬声。增其正念。要鸣在气未绝已前。今时直待亡者气绝良久。至入棺时。方乃念诵击磬。已无及矣。虽然。此乃后人之事。若亡人在日。修行净业。至此时。更得他人力助。则如锦上添花。若亡人在日。不修净业。至此时全仗他力。正使从气未断绝以前。直念击至入棺以后。虽亦蒙益。而其益有几。然则助道。固不可少。而办道安可缓耶。但临终之际。纠集同志。分班念佛。助其正念往生。待气尽一枝香而止。不可少也。(注:晷:日影,比喻时光。)

——《百丈清规》

*古人以道德修行为家务。丛林绝无经忏等事。大众衣食。全赖韦天默护感化十方。但有修行。决不饿死。脱有急难。但合诚恳祷韦天。默相辅佑。从无勉强募缘之事。(中略)但谨守清规。依教修行。韦天决不负汝矣。

——《百丈清规》

*第一和为贵。方能入众安。

莫开两舌口。须戒无益言。

凡为执事者。切莫徇人情。

纷纷至。莫市一人好。

市了一人好。各事皆颠倒。——《百丈清规证义记》

*密庵曰。住持有三莫。事繁莫惧。无事莫寻。是非莫辩。住持人达此三事。则不被外物所惑矣。作住持有此三莫。须当识取。凡丛林中百事丛积。少不得一一调摄将去。切莫要畏惧。惧则事不了也。或时无事。内外闲静。恬然自得。切莫要寻。寻则返多累也。凡是非于我。种种顺逆一切任之。切莫要辩。辩则群机生也。住持达此三者。自然不被外物迷惑矣△三个莫字处置多少妙理。只是难于受用。受用得。外物何能惑我哉。——《禅林宝训》

*衲僧家宜其念念在道,如救头然。岂有闲工夫。去装点者速朽之具。——《禅林宝训》

*庸僧者,戚戚于衣食。念念于名利。生不知来。死不知去。寻常粥饭之流也。——《禅林宝训》

*有缘即住。缘尽便行。若稗贩之辈。欲要此地造地狱业。不若两手分付为佳耳。——《禅林宝训》

*雪堂行和尚住荐福,一日,问暂到僧:“甚处来?”

僧云:“福州来。”

雪堂云:“沿路见好长老么?”

僧云:“近过信州,博山住持本和尚虽不曾拜识,好长老也。”

雪堂曰:“安得知其为好?”

僧云:“入寺路径开阔,廊庑修整,殿堂香灯不绝,晨昏钟鼓分明,二时粥饭清洁,僧行见人有礼,以此知其为好长老。”

雪堂笑曰:“本固贤矣,然尔亦具眼也。”(注:衢州乌巨山雪堂道行禅师,嗣佛眼远禅师,南岳下十五世。)

                            ——《禅林宝训》

*衲子果有才德。能合于众人所仰望者。自当亲之。不得以己所怒。而疏之也。若果见识庸常。是众人共所恶者。自当疏之。亦不得以己所爱。而亲之也。如此使贤者自然进趋。而不肖者自然退去。则丛林即安乐矣。

——《禅林宝训》

*此篇教住持当亲贤远佞即得大体也

草堂谓如和尚曰。先师晦堂言。稠人广众中。贤不肖接踵。以化门广大。不容亲疏于其间也。惟在少加精选。苟才德合人望者。不可以己之所怒而疏之。苟见识庸常众人所恶者。亦不可以己之所爱而亲之。如此则贤者自进。不肖者自退。丛林安矣。

安吉州道场法如禅师。衢州徐氏子。嗣云盖守智禅师。南岳下十三世○此节顺理必得。谓先师晦堂言。稠人广众中。所谓龙蛇溷杂。贤与不肖者接踵而同居。接踵者。步履相随也。以其此法化之门庭广大。于中不容简择以亲之疏之也。惟在主人略加精选。衲子果有才德。能合于众人所仰望者。自当亲之。不得以己所怒。而疏之也。若果见识庸常。是众人共所恶者。自当疏之。亦不得以己所爱。而亲之也。如此使贤者自然进趋。而不肖者自然退去。则丛林即安乐矣。

若夫主者。好逞私心。专己喜怒。而进退于人。则贤者缄默不肖者竞进。纪纲紊乱。丛林废矣。

此节背理自丧。若夫主者。好逞私心。专主自家喜怒而进退于人。则贤者缄默。缄。封也。默。不言也○时孔子。观周入后稷之庙。见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天机不密。四时何行。地机不密。万物何生。人机不密。万事何成。此古慎言之人也。不肖者竞争而进。遂使纪纲紊乱。而丛林即废也。

此二者。实住持之大体。诚能审而践之。则近者悦而远者传。则何虑道之不行。衲子之不来慕乎(疏山石刻)。

此节总明大体。亲贤智。远不肖。此二者实是住持之大体。诚能审察而行。亲疏有道。则使近者欢悦。而远者宣传。如是者尚何忧乎道之不行。衲子之不来向慕乎△亲疏得宜。是致身之要诀。拔萃之宏功也。

——《禅林宝训》

*灵源门榜 

其略曰。惟清名字住持。实同寄客。但以领徒弘法。仰助教风为职事尔。若其常住财物。既非己有。理不得专。悉委职事僧徒。分局主执。照依公私。合同支破。惟清止同众僧斋衬。随身瓶钵。任缘而住。伏望四方君子。来有所需。惟顾寝食。只接之余。别难应供。若其世法。则属官物。若其佛法。则为众财。偷众财。盗官物。买悦人情。则实非素分志之所敢当。预具白文。冀垂鉴察也。

——《禅林宝训》

*与草堂书

万庵曰:从林所至邪说炽然,乃云:戒律不必持,定慧不必习,道德不必修,嗜欲不必去。又引《维摩》《圆觉》为证,赞贪痴杀盗淫为梵行。呜呼!斯言岂特起丛林今日之害,真法门万世之害也。且薄地凡夫,贪爱欲,人我无明,念念攀缘如一鼎之沸,何由清冷?先圣必思大有于此者。遂设戒定慧三学以制之,庶可回也。今后生晚进,戒律不持。定慧不习。道德不修。专以博学强辩摇动流俗。牵之莫返。予固所谓斯言乃万世之害也。惟正因行脚高士。当以生死一著辨明持诚存信不为此辈牵引。乃曰。此言不可信。犹鸩毒之粪蛇饮之水。闻见犹不可。况食之乎。其杀人无疑矣。识者自然远之矣。——《禅林宝训》

*与山堂书

草堂曰:住持无他。要在审察人情。周知上下。夫人情审则中外和。上下通则百事理。此住持所以安也。人情不能审察。下情不能上通。上下乖戾。百事矛盾。此住持所以废也。

此节以审查人性为用,住持人没有别法,只要审实详查其众人之情,周遍深知,通其上下之意,则事可济矣。夫人性若能审知,则外无不和合,上下若能周通,则事自然调理,此住持所以安矣。若使人性不能审察,下情不与上通,是上下乖违背戾,而百事自然矛盾,此住持所以废矣。——《禅林宝训笔说卷》

*其或主者。自恃聪明之资,好执偏见,不通物情,舍佥议而重己权,废公论而行私惠,致使进善之途渐隘,任众之道益微,毁其未见未闻,安其所习所蔽。欲其住持经大传远,是犹却行而求前,终不可及。(注:佥 qiān,众人,大家)

   此节教去其私蔽为要。其或作主人者,自恃我有聪明之资格,一味好执自己偏见,不通人情。众也,舍众人之公议,而重一己之私权,而且又废公众之正论,行私己之小鬼,如此者,致使进善之路途渐次隘塞矣,任众之达到益加微薄矣,便成个孤陋寡闻汉,本来未见未闻之事,而返毁之以为非,自家所习所蔽之过,而返安之以为是。若如是,必欲住持之道经大传远,犹如转背而行,又欲求前到者,终不可及也。——《禅林宝训笔说卷》

*孔子在卫时,冉求言于季孙曰,国有圣人而不能用,欲以求治,是犹却行而求前,岂可及乎。审人性,知上下,义无不合,何往而不达。失于义,徒恃聪明,安其所蔽,则气势所至,无不败也。——《禅林宝训笔说卷》

*草堂曰:学者立身,须要正当,勿使人窃议。一涉异论,则终身不可立矣。昔太阳平侍者,道学为丛林推重,以处心不正,识者非之,遂至终身坎坷,逮死无归,然岂独学者而已,为一方主人,尤宜祗畏。此篇教学者处心端正,则不落异议也。——《禅林宝训笔说卷》

*慈云忏主辩惑篇

问:居士搭衣可否?答:圆顶方袍,有发搭衣,发不应故。反招愆故。详具缁门警训。——《云栖法汇》

*告香

(上略)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善恶报应。似影随形。但有早迟。终无漏网。谨白大众。各谛思惟。惟兢惟惕。戒之慎之。(中略)。半月誓神。以表清白。然清白与否。唯己自知。人不及知。人虽不知。神实知之。倘有愚僧。诳妄对神。自谓神是泥木。或可欺瞒。欲望侥幸。逃于恶报。纵使暂时未报。终必受殃。无能逃者。可不惧哉。

——《云栖法汇》

*(上略)不必过分整治肴馔。丧失道风。

——《云栖法汇》

*赴请三约

一、传本寺讲经、立誓不受会首请礼、谢礼及听众财物。

二、传本寺二部戒法,终身不得受戒子财物。

三、传本寺瑜伽施食,不得接受施主礼。(注:嚫 ,      chèn,布施僧尼)——《云栖法汇》

*半月誓神疏

娑婆世界。一四天下。南赡部洲。大明国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云栖寺职事僧。知库(某)押、直院(某)押、知客(某)押、司山(某)押、经书(某)押、买办(某)押,乃至凡财帛经手一切人等。为表白心行。以肃戒律。以式后人事。特发诚心。真实不欺。上告于一十八位护伽蓝神。本寺华光之神。周宣灵王之神。关圣之神。合寺威灵日游夜游掠剩使速报司诸位神众。以今万历X年X月X日。充当本寺库司诸职事等。至本月X日。凡一切钱财布帛米面蔬果种种诸物。若有侵欺苟且等情。自招见生之内。折禄减寿。恶疾缠身。或遭恶难。示报大众。临命终时。堕落地狱饿鬼畜生诸恶趣中。惟神鉴临。以警来者。万历X年X月X日职事僧谨疏——《云栖法汇》

*法门不衰于无外护,衰于无内守。主持法门,先盘星立正,然后随时随力兴隆幻事,皆属普贤行门。稍涉世间名利心,佛法止成世法,深可悲也!——《灵峰宗论》

*示厨

佛言。凡三宝之地。办造饮食供养佛法僧之所。谓之香积厨。故办造饮食者。三德不解。六味不辨。兼自己身口意三业不净。则办食之所。不名香积厨。谓之秽积厨矣。何谓三德。清净柔软如法是。何谓六味。淡咸辛酸甘苦是。盖奉佛供僧之食。若不精洁。荤秽不拣。便失清净德。若不精细甘和。稍有粗涩。便失柔软德。若不随时措办。制造得宜。忽略纵情。兼未供流涎。便失如法德。又三德若无六味调和。亦不成就。盖淡味为诸味之体。咸味其性润。能滋于肌肤。故味之调者必以盐为首。辛味其性热。能暖脏腑之寒。故味之辣者为辛。酸味其性凉。能解诸味之毒。故味之酢者为酸。甘味其性和。能和脾胃。故味甜者为甘。苦味其性冷。能解腑脏之热。故味啬者为苦。汝等即三德六味。谛审观察。了知德之所以然。与味之所以然之说。加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之心。率领六根四肢。勤勇善巧。办造饮食奉佛供僧。此人功德。假使以满虚空七宝。布施无量劫。不生疲厌悭吝之心。与相较量。其功德亦万不及一。何以故。三德无阙。六味无失。此等饮食。若触佛鼻。若入僧口。如嗅旃檀。如饮甘露。五内调和。百毛畅悦。身适心安。显资色力。冥资心力。色力得资则身康健。心力得资则神无扰。身康健则进道有资。神无扰则观智易成。凡饮食不如法。则身多病。心多扰。身心既病且扰。而能精进开悟者。无有是处。即此观之。修行人之性命。实系于厨中人之手。故厨中人三德不辨。六味不精。谓之牛头阿旁。杀人无外。如三德辨。六味精。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之心。率领六根四肢。如法办造饮食。奉佛供僧者。谓之大慈悲菩萨。故曰。三千诸佛。皆出在厨中。又为常住悭吝。不尊贤敬贵。当来得饿鬼报。为常住破费。不察来处艰难。当来得贫乏报。又办造饮食。六根不谨。九窍放肆。四肢不净。当来得粪蛆臭虫报。如上所述。皆如来所言。若闻若见。当生惭愧。遵而行之。愚痴必破。般若必开。众罪必消。万福必集。现在身心安隐。当来得无上道。登菩萨位。佛言无诳。厨中佛子。当体佛心。出苦有分在。——《紫柏尊者全集》

*终南山道宣律师宾主序

(上略)为主者倘存仁义。感十方衲子之云臻。若乃私受人情。招千里恶名之远播。为宾者怀恭执礼,有义而到处安身。苟取狂图,万义而随方惹怨。

*斋堂铭

粒米茎菜,皆从施得,分别未忘,一口难食。

擎盂举箸,唯佛是忆,吃着真味,方能酬德。

——省庵大师

*末法僧徒之衰相

俗有言。秀才是孔子之罪人。和尚是佛之罪人。初以为言之甚也。今观末法现象。知亡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佛法者。僧徒也。非异教也。今因答客问。一发所蕴。

问。现今更改佛历年月。不用四月初八日为俗佛节。当否。

答曰。释迦佛的法运。有正像末三期。正法像法各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正像时期已过了。末法到现在已经过了九百八十二年了。末者没也。法怎会没得了呢。拥护佛法的人多。佛法就万古长存。事相虽有正像末。但人正则末法时期。也是正法。若自生退屈。则正法时期也成末法。末法经上所说种种衰相。现在都出现了。僧娶尼嫁。袈裟变白。白衣上座。比丘下座。这些末法衰相都出现了。释迦佛的法。到人寿三十岁时。大乘法就灭了。人寿二十岁。连小乘法也灭了。人寿十岁时。只剩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法末之时。佛所说的法。都要灭的。先从楞严经灭起。其次就是般舟三昧经。如欧阳竟无居士。以他的见解。作楞严百伪说。来反对楞严。还有香港某法师说华严。圆觉。法华等经和起信论。都是假的。这就是法末的现象。过去迦叶佛入灭后。诸天把他的三藏圣教。收集归藏。建塔供养。唐时天人与宣律师说。于渭南高四台。暨终南库藏圣迹。均是迦叶佛末法时经像所藏之处。今现有十三圆觉菩萨在谷内守护。至今每逢年腊月。空中有天鼓响。前年中国佛教协会开成立大会。大家议论佛法之灭。是佛弟子自己灭的。政府不管你灭不灭。开会时候。政府派员出席。会中许多教徒纷纷讨论。所谓教徒者。竟提出教中梵网经。四分律。百丈清规。这些典章。害死了许多青年男女。应该取消。又说大领衣服。是汉人俗服。不是僧服。现在僧人应当要改革。不准穿。如其再穿。就是保守封建制度。又说信教自由。僧娶尼嫁。饮酒食肉。都应自由。谁也不能管。我听说这番话。大不以为然。与他们反对。他们对浴佛节。也有不同说法。不承认四月初八日为浴佛节。我凭法本内传。及摩腾法师对明帝曰。佛以甲寅之岁。四月八日生。此当周昭王二十四年。魏书沙门昙谟最曰。佛以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生。穆王五十二年二月十五日灭。这样年月。多少朝代都遵奉不改。周昭王甲寅到现今已二九八二年了。现在他们要改为二五零二年。本来孔子老子生在佛后。今他把孔老摆在佛先。我当时在大会上。和他们争论戒律。年号。汉服不准毁。把佛法传入中国的印度摩腾竺法兰二尊者。去佛灭的年代还不远。当时白马寺东。夜有异光。摩腾指出为阿育王藏佛舍利之处。明帝建塔其上。佛道角试优劣。摩腾踊身虚空。广现神变。法兰出大法音。宣明佛法。二尊者的智慧神通。难道说不清年月。后来的高僧。如罗什。法显。玄奘。道宣。虽有几种传说。也没有确定改变。及至民国二年。章太炎等居士。在北京法源寺召开无遮大会。讨论佛的纪念日。议决四月初八日为浴佛节。现在世界多用耶历。而政府亦没有叫佛教改用耶历。我主张应用自己的佛历。是与不是。还以遵古为宜。改了不好。而他们硬要把二月八日。四月八日。二月十五日。腊月八日古有的纪念日都不要了。他们不用四月八日作浴佛节。改四月十五才是浴佛节。梵网律属华严时。四分律属阿含时。都要被他们毁了。百丈清规。由唐至今。天下奉行。他们要改。汉朝到今。穿的大领衣也要改。你看是不是末法。因此和他们争论。说你们要改。你改你的。佛是印度人。印度一年分三季。一季四个月。我国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我国有甲子分年号。印度没有。所以改朝换代。未免不错乱。故弄不清楚。玄奘在印度十八年。也未曾确定了年代。前人行了一两千年的四八浴佛。腊八粥。一旦改了不方便。我们何苦自己要改呢。我和李任潮商量。说这些坏教徒。要改佛制。政府如不作主。任纵这些教徒乱为。便能使到国际间的佛徒。发生怀疑。政府叫我入京。招待国际佛教友人的。岂由他们乱改佛制规律。李任潮等叫我忍辱。政府见闹得不开交。就问改制的原故。有人说僧尼要穿坏色衣。政府问何为坏色。能法师说。袈裟才是坏色。其他不是。大家听了齐声说。只留袈裟。取消其他。我说能法师说不错。梵语袈裟。华言坏色。有五衣七衣大衣三种。并一里衣和下裙。印度用三衣裙就是我们此土的衣裤。此衣裙随身。睡以为被。死亦不离。佛说法在印度。气候暖。中国气候冷。所以内穿俗服。不准彩色。将俗衣染成坏色。如做佛事外搭袈裟。袈裟便不常著。看为尊敬了。宋金元朝代把汉衣改了。僧人至今未改。汉衣成了僧衣。故说这个大领衣。就是坏色衣。若说划清界限。就不要改。若将大领衣改了。则僧俗不分了。就是僧俗界线分不开。政府听我此说。赞成同意我说。并说佛律祖规。不能改动。加以保留。暂告结局。你看这是不是僧人自毁佛法。云老矣。无力匡扶。惟望具正知见的僧伽。共挽狂澜。佛法不会灭的。

——《虚云和尚年谱》

*自农历十月二十六日启建水陆道场。由师主法。并请圆瑛、应慈、静权、持松、妙真、大悲、如山、守培、清定、苇舫十大法师。莅会主各经坛。修持法事大师共七十二人,至十二月十四日圆满。皈依者前后共四万余人。

——《虚云年谱》

*是岁春。师病稍愈。日领众安禅行道。收拾残局。自夏历正月至三月。北京四次电粤。请师北行并派员南来护送。师告众。均主缓行。师曰。“时机至矣。今日全国僧伽。各兢兢自守。乏人提领。如一盘散沙。倘不团结。成立一有力量机构。其事变恐不止一云门也。我为佛法故。义当北行。”乃选寺中老成者护院。安众已定。行有日矣。乃自书一联云。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
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时师一百一十三岁)

——《虚云年谱》

*《楞严经》开示

修行要一门深入。以一门为主。诸门为助。各修一门。彼此不互谤。谤法轻法慢法都不对。欲想佛法兴。除非僧赞僧。互谤。是佛法的衰相。——虚云老和尚

*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智学了生死,愚学入泥犁。

——《印光文钞》

*近世诸方,无不以弥勒像,供于前殿。不称弥勒殿,乃名天王殿,直是以弥勒为天王之寄客,甚失尊敬之义。灵岩修前殿,因与监院妙真大师,说其所以。又节录华严经善财参弥勒章,以示弥勒德超十地,道证等觉,慈济众生,非佛莫知,因名其殿为弥勒楼阁。以期后之入者,皆同善财,或于现生,或于来世,各得亲证楼阁中道,以慰弥勒时时示时人之大慈悲心。又诸方所供之弥勒像,乃唐季弥勒示现之布袋和尚像。今既知是弥勒示现,固宜供微妙庄严之本像。以现处兜率天,故戴五佛冠为标识。略余缘起,以告来哲,知我罪我,所不计也。修殿始终,擅信功德,另碑详录,此不备述。——《印光文钞》

*佛制固不可不遵,而因时制宜之道,亦不可不急研求,以预防乎世变时迁,庶不至颠覆而不能致力,有如今日之佛法也。——《印光文钞》

*寂园莲社,必须清净香洁。主人必须恭敬至诚,不可傲慢于人,亦不可有德色于人之气象。凡来者,悉温恭谦逊以待之(按,现各处佛会之规模稍大者,每犯傲慢于人恶习,读此应痛戒。固宜不分贵贱,普令同沾些法味,植些善根也)。至于未念佛,及念佛毕,概不得谈家常。有可谈叙之要义,则谈之。否则,各归原所。

——《印光文钞》

*近来政府,每有明令,于中国佛教总会,令其诫饬僧伽,各守清规。须知僧为人天师范,政府教饬,已失僧体。若犹梦梦,则后来之驱僧夺产,恐难苟免。

——《印光嘉言录》

*国以覆护,恩德被僧。僧以明道,熏修报答。此乃法门,第一要事。——《清规卷》

*弘一法师办学宗旨与教学计划

要求学僧通过三年修学做到:深信佛菩萨灵感,深信善恶因果报应,深知为何出家?及出家后应做何事?进而成为“品行端方,知见纯正,精勤耐苦,朴实无华。”的新一代僧才。三年之内,弘一大师常常在协助常惺法师谆谆教诲。——《常惺法师集》

*僧宝清高,佛法兴盛。僧宝卑污,佛法衰替。

——太虚大师

*有四种阿梨:一者无食无法,应不问而去;二者有食无法,应问而去;三者无食有法,虽苦,尽寿不应去;四者有食有法,虽躯遣,尽寿不应去。若弟子不受教。应语知床褥人夺床褥。知食人断食。若彼凶恶有势力能作不饶益者。和尚应避去。依止师应担衣钵出界外一宿还。即离依止。若和尚阿梨有过。弟子应谏。不得粗语如教诫法。应软语言。师不应作是事。若从者善。若反加诃斥者。彼是和尚。应舍远去。——《重治毗尼事义集要》

*僧无着,大历二年夏五月初至清凉岭下,时日暮,倏见化寺,因扣扉请入。主僧宾接,问彼方佛门何如?答:时逢像季,随分戒律。复问众有几何?日:或三百或五百。无着问日:此处佛法如何?答云:龙蛇混迹,凡圣同居。——《禅学研究》

*明了论云:无五过处,得在中安居。

(1)太远聚落,求须难得;

(2)太近聚落,妨修出道;

(3)多蚊蚁,自他两损;

(4)无可依人,可依人要具五德(未闻令闻、已闻令清净、能决疑网、通达无滞、正见);

(5)无施主供给药食,并不可安居。(中略)

能静摄心为安,要期在住为居。

              ——《随机羯磨浅解》

*普陀山佛教始于晋太康年间(280-289年)

华严经载:

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

花果树木皆遍满,泉流池沼悉具足。

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

(慧锷请观音像到普陀山是唐咸通四年863年)

——《普陀洛伽新志》

*寂光三昧作千华社序

(前略)国家覆庇之恩,无以仰体圣怀,由是恭率缁素结千华社,勤修戒定慧学,息灭诸贪痴,内护佛法,护菩萨行。以此道力回向四恩,愿雨时若,盗贼冰销,臣宰同心,生民乐业,山僧于清泉白石之间,足以报国恩,而尽愚诚矣。凡我同志,共入斯社,改过行善,摄化众生。(下略)——《宝华山志》

*临济源流决

六祖传法南岳怀让、让传马祖道一、一传百丈怀海、

海传黄檗希运、运传临济义玄禅师、后人立为临济宗。 

△临济下第八世黄龙慧南禅师演派二十字

慧正普觉济、圆通湛海清、广演法界性、永远德弘宗。

△十二世径山大慧宗杲禅师演派三十二字

宗觉妙道、明了本真、恢宏祖印、联广慧灯、

性空法界、绍继续荣、圆通果满、福德转轮。

△十九世碧峰性金禅师演派二十字

性空原朗耀、镜智本虚玄、能包罗万有、故统御大千。

△二十五世碧峰下第七世突空智板禅师演派十六字

智慧清净、道德圆明、真如性海、寂照普通。

△五台峨嵋普陀前寺续演派三十二个字

心源广续、本觉昌隆、能仁圣果、常演宽宏、惟传法印、

证悟会融、坚持戒定、永继祖宗。

△又突空下第九世归宗紫柏真可大师从真字起 演派十六个字

真法元在、解契恒灵、慈门师子、大吼雷音。

*钳椎名目 附龙头虎尾鱼声

对口引磬。照面铮锣。合掌小鱼。端胸铪子。怀月小鼓。直心磬椎。执有分别。和尚左掌托椎。首座椎指四节。西堂三。后堂二。堂主一。维那贤执指椎相平。悦众指高椎一节。清众高二节。明钟暗鼓。齐眉鱼椎曰:

双龙献珠。鼓鱼朝者五十三参。暮者四十八愿。

先缓凤凰点头。后紧势如流水。曰排班鼓。定心鱼。火烧楞严。水流弥陀。

*为生死事,发菩提心。佛言祖语,是吾命根。为僧不信,苦难不尽。依戒修定,是我本分。智慧如海,方可称僧。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成佛作祖,不是格外。

*古代僧众的四食 

1、山中草果类 2、托钵化斋 3、施主送供 4、随众而食

*法弱魔强时,当扶持律,依戒修改自己言行。寺院应保持宗教特色,不能单纯搞成旅游文物事业。

——《茗山日记》

*开始轻轻撞一下大钟,以免惊动钟神。再撞三下重钟,以示大众该起身了。再到各处烧香点烛,拜佛后到大钟前。撞十八下快钟,口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一字一下。接慢板念:“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一下。念到:“烁迦罗心无动转”为止,共九下。再念“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峨眉山银色界大行普贤愿王菩萨,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观世音菩萨,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王菩萨。”如是三遍,末了接着撞两下。即过大鼓(咯咯咯)接念“南无三洲感应护法韦驮尊天菩萨”轻轻一下,共念三遍。撞三下轻钟。大鼓接着敲大悲咒三遍,再过报钟。

*只能担金上庙,不能扯草下山。庙里的东西,一草一木也不能沾。——四川乐至县报国寺 离欲老和尚语

*兴大慈,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        

——山东省佛协对联

*丛林会下,以和为贵。修行办道,团结第一。

*我国佛教界希望国家颁布宗教法。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微妙斗争、永不恶争、而为众生。

*素质不高,人才奇缺,僧纪松弛,教纲不振。

——茗山法师

*赵朴初为教育与职业作

讲职业道德,认真是总则。认真对自己,谦恭而严格。

认真对待事,勤学而敬业。认真对待人,忠诚而尽力。

认真要仁爱,利人心恳切。认真要智慧,精思出奇迹。

认真要勇气,甘愿受磨折。认真可成才,认真可成德。

能如此认真,可以兴百业,利民而利国。(一九八六年)

*2001年12月12日,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江主席说,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防御渗透,打击犯罪。朱总理也是这样说的。

*三条希望

1.对内团结合作 搞好领导和各方关系。

2.办佛学院,重视道风,从严管寺。

3.多作社会福利。

此上系对上海静安寺慧明方丈升座仪式上的三条(第三条也是茗山老法师临终嘱语)——《香港佛教》2001年

*一个思想(人间佛教思想)

三大传统(农禅并重、学术研究、国际交流)

五项建设(信仰、道风、教制、人才、组织建设)

六字要求(僧装、素食、独身)

做到身体力行,努力实践,带头示范,他戒德庄严,定慧双修,慈摄众生,悲愿深切,无愧为当代僧伽典范,四众导师,使我们佛教界一面爱国爱教的旗帜。

——茗山日记

*寺院管理,弘扬正法。坚持戒律,纯正道风。摄受信众,认真思考。

*有心修行者,当知戒律的重要,我本人习性甚多未改,德行浅薄,智慧未开。本以教学兼备之心与大众共勉而已。皈依弟子应多学习佛教礼仪,特别是授三皈依的师父要认真负责。 

*凡师父在刷牙、洗脸、理发、睡眠、吃饭、打电话、写字时皆不应作礼。在马路上亦不宜作礼。问讯礼即可。很多弟子为表示非常尊敬师父而不分时地的随便作礼,有碍师父威仪,亦不甚雅观!

*有人礼佛,勿从前面过。为此拜佛要靠近佛台,以免妨碍他人行动。刷牙洗脸时,不得面向佛像或出家师父,这是礼貌。佛弟子到寺院要不争座位,不失威仪。

*国务院宗教局局长张声作,赞赏宁波居士林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题词曰:“行正即是道”,以为鼓励。

*兴办事道场,可以借此机会,培养自己福德智慧。此中奥妙,唯实践者能知。

*寺院管理:弘扬正法,坚持戒律,纯正道风,摄受信众。(认真思考)

*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要了解当今世界,必须了解宗教。

*赵朴初会长五项建设

(1)信仰建设是核心

(2)道风建设是根本

(3)制度建设是基础

(4)人才建设是关键

(5)组织建设是保证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常随佛学,恒顺众生,默契无生,与时俱进。(又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循规蹈矩,唯理是从。切忌独断独行,废弃民主。)

*香港佛教僧伽学院十大信条

(1)持戒守律(2)尊师重道(3)精勤上进(4)和合乐群(5)真诚自信(6)谦恭朴实(7)知行合一(8)敢于承担(9)包容圆融(10)慈悲感恩                                  

*果光老和尚给全体护法居士八点开示

(1)正信正行、爱岗敬业(2)尽职尽责、无私奉献

(3)言行得体、热情服务(4)护持道场、视庙如家

(5)学修并进、广积福德(6)知足感恩、善解包容

(7)珍惜人生、广结善缘(8)合心合力、共创净土

徐州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把这八点要求印发给大家,希望全市各寺院的护法居士能以果光大和尚提出的八点要求作为护法准则。正信正行、尽职尽责、献身佛教、服务佛教,为徐州佛教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徐州市佛教协会认为,果光大和尚对兴化寺护法居士提出的八点要求,同样适合于全市各寺院的广大护法居士。

*广福寺僧格

不借来生债,不用造孽钱。不羡人世浮,常守僧家朴。

*广福寺要行五条

不求虚名,但求真实。

平等待人,量才用人。

反对拜金,滥贪财物。

净土道场,逐步实现。

组织正规,民主集中。

*广福寺四要

(1)要服从组织领导。

(2)要立足本职,关心全局,先公后私。

(3)要团结全体,善意协助办事。

(4)要对人从宽和气,自己谦虚谨慎严格。

*广福寺四不要

(1)勿私受供养,滥攀世缘,损人利己。

(2)勿私设小灶,别众饮食(公允例外)。

(3)勿拉帮结派,党同伐异,破坏团结。

(4)勿阳奉阴违,面是背非,隐瞒过错。

     人人做到以上八条,可以巩固道风,提高素质。爱祖国,爱佛教,守纪律,不可少。

*广福寺移交约定

正确信仰、善始善终。

服从领导、依靠信众。

爱国爱教、发扬文明。

五项建设、决定遵行。

*广福寺宗旨

爱国爱教,道风家风,到此佛地,人人勿忘。

*兴利除弊,祛芜存菁,理所当然,情不可却。

——智茂94年 广福寺志此

*佛弟子以和为贵:伤和气、闹分裂,自毁正法,太不觉悟。上要和,下要睦,有事平心商量,必须顾全大局,为长远利益着想。末法时人,我慢贡高,能够自毁正法,悲伤、悲伤。出家人只怕太俗气,在家人只怕太认真。这是矛盾的根本。我的想法:居士和寺院一定要手臂相连,同甘共苦,护持佛法,以报佛恩。

——智茂94年于广福寺

*公园寺院,团结一家。

寺院保持,优良传统。

爱国爱教,农禅不奢。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

佛教八小山:湖南南岳衡山、河南中岳嵩山、江西九江庐山、云南鸡足山、浙江天台山、陕西终南山、 江苏南通狼山、北京香山

现代八大名刹:宁波天童寺、宁波育王寺、扬州高寺、苏州灵岩山寺、福州鼓山涌泉寺、宁波观宗寺、宁波七塔寺、福州地藏寺

*广东潮州开元寺退居方丈慧原老法师为潮州市湘桥区佛教居士林提出“正信、和合、务实、惜福”八个字作为居士林的林风。慧原法师在圆寂前数小时还操心为居士林即将落成的新楼撰题一对门联:

居俗修真不忘屏藩三宝,士林表率欲效庐舍诸贤

这是他老人家最后的遗训,语重心长!从这对联句中流露出他老人家一向对在家居士做三宝屏藩之护,同时要学习当时庐山慧远结莲舍开净土法门相集修学的诸贤士。而今法师已缘满而去,我们应如何做好一个在家居士的职责,才能报答他老人家之恩呢?

*句容宝华山隆昌寺

宝华山隆昌寺是我国佛门“律宗第一名山”,位于江苏句容西北,距南京30多公里。始建于南北朝梁代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原名千华寺,千华社。明万历33年(公元1605年),释妙峰奏请扩建获准,明神宗赐“护国圣化隆昌寺”额,遂改名为“隆昌寺”。是近代最大的传戒道场,盛名海内外。

大雄宝殿供奉香港宝莲寺赠的“天坛大佛”母相,高5.24米。超越千古,光辉万世的“天坛大佛”艺术瑰宝源于此尊母佛。寺内铜殿、无梁殿,结构独特,建于明万历33年,为省级保护文物。198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宝华山隆昌寺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

宝华山景色秀丽,揽“林麓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胜”四大奇秀。山中有乌龙、黄花、古僧等九洞;有戒公、龙王等四池,戒公池水经年不竭,雨年不溢,旱年不涸,山间常年云雾飘渺,盛夏气候宜人,清净绝尘,现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盖大德比丘所说佛法,不谈及民间佛教。况寺宇原为传布教法以供教徒礼拜之所。今全国寺庙多变而为应酬营业之商场,使稍受新教育之男女青年一见怪状,作呕三日矣。欲其不诽谤佛诽僧,乌可得乎。

    兹者欲佛法深入民间,革除神教鬼教混互变相之佛教。当从改革世俗迷信入手。纠正民众沿习之错误观点。而积极提倡吾佛大乘本怀。以‘出世精神’于‘入世事业’。使佛教家庭咸受佛法利益。如佛云:“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大我的家庭)及“菩提眷属”,“六亲皆成法侣”之学说。灌输在家佛教徒,并努力提倡《十善业道经》、《善生经》、《玉耶女经》、人间佛教(虚公大师已倡之)、报恩佛教、伦理佛教(印光大师最力倡,且不赞成人出家)。

*读者来信 《法音》月刊93年3月

净慧法师: 我是一个《法音》期刊的忠实读者,见到贵刊92年12期中演翔写的一篇《古今寺院与搞活经济》(以后简称《古今》)文章中主张寺院应该搞活多创收入,认为僧人经商是符合佛所提倡的五明兼学,是在弘扬佛法,又以海内外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寺院经商办厂一一作为成功经验向读者介绍。对此,我不敢苟同。首先,我认为《法音》期刊是弘扬佛法的一个有力工具,它是指导广大佛教徒启迪智慧、净化人生的,但《古今》却违背了佛祖教导,主张僧人们去经商。诚然,目前有些寺院有这种做法,则须要我们去引导,引导他们为了弘扬佛法作佛教徒应作的事,而不应当去提倡弃教经商,时下社会上常说十亿人民九亿商,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有的弃工经商、有的弃农经商。这是当前商品经济的影响下一种新的潮流,但作为佛教寺院应当是遵照佛祖教导。通过僧人弥扬佛法,使佛教弟子更加遵循佛教戒律,为度尽众生而坚持不懈。凡是佛教徒都应以佛教的兴衰为己任,我们要在宏扬佛法上精进,不能随波逐流。佛祖将入涅时,在临终遗教中说:“汝子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如贫得宝,当知此即是汝大师。”(出《遗教经》)佛祖还在戒律中明确指出:“不得贩卖贸易,不得参预世事”等。这是佛祖对所有当时和以后的比丘讲的话。我们佛教徒应当遵循佛祖的遗训,要以戒为师。如果僧人不守戒,势必会舍戒还俗。佛教的住世将失去宗教价值。那么,现在这些寺院还有必要存在吗?这是我们佛教兴亡的重要问题,必须严肃对待。至于寺院如何减少国家负担,我认为寺院除了门票、香火、募化外,还可以结合旅游事业由国家和地方统筹安排,以及全国亿万佛教徒的支持。相信会解决好的,并不需要僧人们去搞活什么经济。寺院的服务项目可由佛教协会组织,非僧人参加,而服务的宗旨须是与弘扬佛法有关的事项。当前我们正处在佛法的末法时代,我殷切希望贵刊能在弘扬佛法的伟大事业中启示人们澄清妄念,转迷为觉,明心见性,圆成佛道。并希望对我的看法来信指正,不胜感激。

弟子孙宝兴顶礼1993年2月

*佛教徒信仰须知

为佛弟子:应当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国爱教,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经常学习时事和政策。

为佛弟子:应当遵奉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弥勒等诸大菩萨圣像,不得安奉其它天仙神鬼之像。

为佛弟子:应当诵持佛教一切大小乘经典,不得持诵其它外道邪教伪造经典,如五部六册、血盆经、太阳经、太阴经等一切其它邪书宝卷,更不得为人唱诵宣讲。凡学习经典应请法师指明,不得自己胡乱选择。

为佛弟子:应当正信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得相信和皈依外道邪教,如:先天道、罗祖道、弥勒道、地母教等。更不得相信跳神问三姑,以及巫婆神汉,装神弄鬼,造谣邪说,欺骗群众。

为佛弟子:应当受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吸烟”,即使是初学佛的人,也应该开始学习受持五戒。

为佛弟子:应当分清什么是佛教,什么是封建迷信,不得为人看相、看风水、算命、卜卦,以及书符念咒、赶鬼、医病、求神药法水、妄谈吉凶等,以恐吓人民。

为佛弟子:应当修学佛法,凡一切佛事应在寺庙进行,不得到乡村人家去应付经忏、打醮、做道场、破血湖、还寿生、寄库、过十王,等非法活动。(皈依弟子送往生例外)

为佛弟子:不得借修庵建寺到处串门募化以及卖符等非法行为和巧立名目,骗取钱财,执持邪命以自活。

为佛弟子:应当遵照释迦如来的教导,要“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报国土恩,报众生恩”,实行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孝敬父母,奉事师长,悯孤恤寡,敬老怜贫,大行四摄六度,普利众生。

为佛弟子: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应当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莆田广化寺

*在对外开放、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腐朽思想的泛起是难以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佛教界有相当一部分人信仰淡化,戒律松弛。有些人道风败坏、结党营私、追名逐利、奢侈享乐,乃至腐化堕落。个别寺院的极少数僧人甚至有违法乱纪、刑事犯罪的行为。这种腐败邪恶的风气严重侵蚀着我们的佛教,极大地损害了我们佛教的形象和声誉。如果任其蔓延,势必葬送我们的佛教事业。如何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保持佛教的清净庄严和佛教徒的正信正行,从而发挥佛教优势、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是当今佛教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做到遵纪守法,一切宗教团体和宗教人士都要坚决做到“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宗教活动要在宪法和法律规定范围内进行。同时宗教界要懂法、用法,用法律武器制止违反政策和违反法律的行为,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公务员要正确把握有关宗教方面的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行政权力,自觉接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和法律的制约。

*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节选)

(1)住持、班首、执事人选的条件是:爱国守法, 具足   正信,勤修三学,戒行清净,作风正派,有一 定的佛学水平和组织办事能力。担任住持、班首, 戒腊须十夏以上;担任主要执事,戒腊须三夏以上。

(2)执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发扬六和精神,实行民主集中,管理各方面工作。凡重大问题(包括撤免错误严重或极不称职的班首、执事职务)由主持召集班首和主要执事及有关负责人员进行寺务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3)寺院如确需设立寺务委员会,主任须由住持担任,由主要班首、执事组成,可吸收个 别爱国爱教、作风正派、有组织和工作能力的居士参加。寺务委员会的职责相当于上条的寺务会议,任期一年。

(4)寺院须安排好僧众修持,坚持早晚功课,经教学习,修禅念佛,过堂用斋,严守戒规,整肃僧仪。僧人务须僧装、素食、独身,严禁僧尼同住一寺。

(5)寺院须适当安排讲经说法,提高信众对佛教基本教义的认识水平,启发他们广学力行,爱国利民的积极性,指导他们正信正行。

(6)寺院不得进行不属佛教的迷信活动。

(7)要求出家的人,须本自愿,六根具足(包括生理缺陷),身体健康,信仰宗教,爱国守法,有一定文化基础,父母许可,家庭同意。寺院对要求出家的人,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符合出家条件的,方可接受留寺,指定依止师,授予三皈五戒,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定合格,再正式梯度,并按规定的手续发给度牒。

(8)皈依三宝,须本人自愿,爱国守法,品行端正,有一定信仰基础,经佛教徒介绍,皈依师方可接受。接受皈依弟子,应郑重如法进行,皈依人须填表登记个人姓名简历及介绍人等,交寺院保存。

(9)寺院应根据实际需要提出常住僧名额,报政府主管部门审定,在规定的名额内,接受常住僧人,必须验明戒牒、度牒或所在地区佛教协会(无佛教协会可由原寺院)证明。新出家的,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规定办理。寺院对常住的僧人,须考核一年合格后,报请政府主管部门办理户口转入等手续。

第十八条 常住僧人如还俗离寺,寺院应收回戒牒、度牒,将户口转回原地,违犯重戒,不遵守寺规,教育不改者,经寺务会议讨论决定,予以迁单。利用僧人身份招摇撞骗,为非作歹,败坏佛门,影响极坏者,经寺务会议决定,报上级佛协批准,开除僧籍,收缴其戒牒、度牒并将户口转回原地。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处理。

*烧腊八粥切勿用莲子、扁豆、薏苡、桂圆(龙眼干玉),用则伤味。腊八粥材料:谷类。大米、江米、小米(栗)、高粱、菱角米、糯米、红米、黄米等。豆类:红豆、缸豆、绿豆、扁豆、白扁豆、黄豆、豌豆、屑豆等。干果类:红枣、葡萄干、青梅、瓜条、挂花卤、果脯、青红丝、栗子等。

上述材料不必全用。但最少需要五种,而且一定要加大米或糯米、红枣、栗子和比较容易买到的材料,才能产生自然的甜味。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