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6
10:49
评论

您正在阅读:《 智茂修行提纲 》

廿一、忍辱精进

*遗教品第一

阿难。今我亲戚诸释种子。吾甚忧念。我涅槃后。汝当精勤。以善教诫。我诸眷属。授与妙法。深心诲诱。勿得调戏放逸散心。入诸境界。受行邪法。未脱三界世间痛苦。早求出离于此五浊爱欲之中。应生忧畏无救护想。一失人身。难可追复。毕此一形。常须警察。无常大鬼,情求难脱。怜愍众生。莫相杀害。乃至蠢动应施无畏。身业清净。常生妙土。口业清净。离诸过恶。莫食肉。莫饮酒。调伏心蛇。令入道果。深思行业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涅槃时至。示教如是。——《大涅槃经》

 

*汝诸大众,应广修行,早出三有。

勿复懈怠,散心放逸。——《大般若经》

 

*忍辱第一道,佛说无为最;出家恼他人,不名为沙门。

(忍辱之德,超过一切布施持戒力,吾人欲成佛道,欲生西方,千万不忘此法。——智茂补笔)

——《七佛戒经》

 

*我涅槃后,汝诸大众,应广修行,早出三有,勿复懈怠,散心放逸。(注:释迦如来最后遗训)——《大涅槃经》

 

*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法句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恭敬住。常当系心。常当畏慎。随他自在诸修梵行上中下座。所以者何。若有比丘不恭敬住。不系心。不畏慎。不随他自在诸修梵行上中下座。而欲令威仪足者。无有是处。不备威仪。欲令学法满者。无有是处。学法不满。欲令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具足者。无有是处。解脱知见不满足。欲令得无余涅槃者。无有是处。——《杂阿含经》

 

*雪山有草,名为忍辱。牛若食者,则出醍醐。

 更有异草,牛若食者,则无醍醐。虽无醍醐,

 不可说言,雪山之中,无忍辱草。佛性亦尔。

  ——《大涅槃经》

 

*安忍如大地,静虑如秘藏。——《十轮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比丘。莫如凡夫诸天人等愁忧啼哭。当勤精进系心正念。时诸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止不啼哭。犹如有人殡丧子已止不啼哭。尔时世尊为诸大众。说是偈言:

    汝等当开意 不应大愁苦 诸佛法皆尔 是故当默然                              

    乐不放逸行 守心正忆念 远离诸非法 慰意受欢乐

——《大涅槃经》

 

*柔和忍辱 慎事敬人

证义曰。修行障道。莫若瞋慢。所谓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慢如高山。法水不停。又非理瞋粗而易除。执理瞋细而难断。世出世事莫不成于慈忍。败于瞋忿。故君子以慈育德。以忍养心。小不能忍。大谋斯乱。刀兵劫浊。积瞋所招。皆由我执。所以积瞋。然何尝有实我哉。识得我执本空。瞋慢自断。现前当来。必证无我之体矣。摭古云。绍兴云门。散木澄和尚。有僧依座下者几十年。优以殊礼。至于延誉分座。初不以左右言。一移其顾盻之眷。后僧信谗致书不逊。极其诋丑。师对众焚之曰。是非臧否。惟神知之。竟不问。噫。昔与其恩。今酬以怨。我誉彼德彼诋我丑。能忍不辩。可谓忍辱柔和之至矣。梁皇忏云。于诸众生。等无差别。入平等观。无怨亲想。常以爱眼。视诸众生。若众生怀怨于菩萨起恶逆心者。菩萨为真善知识。善调伏心为说深法。譬如大海。一切众毒。所不能坏。菩萨亦尔。愚痴无智。不知报恩。如是众生。起无量恶。不能动乱菩萨道心。是名忍辱柔和也。——《百丈清规》

 

*换骨

陈后山云: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予亦云:学禅如学仙,时至骨自换。故学者不患禅之不成,但患时之不至,不患时之不至,但患学之不勤。

——《云栖法会》

 

*虑多志散,知多心乱。心乱生恼,志散妨道。

——《沙弥律仪要略集注》

 

*道高而志愈勤。心明而事弥慎。——《缁门崇行录》

 

*学道不难一时勇猛,难永久弗替。——《灵峰宗论》

 

*示沙弥性铠

  沙弥性铠来参。请益老人。字之曰坚忍。惟佛示弟子曰。著忍辱衣。名坚固铠。以铠为御患之具。譬夫大将。临敌。不遭矢石之患。而能全身保命。有必胜之功者。铠之力也。且吾沙门释子。蹈生死之场。遇五欲诸魔之大敌。非忍力坚固。不足以胜之。故曰忍色。忍欲。难忍能忍。方能保全法身慧命。以臻极乐之场。即吾佛亦曰种种诸难。皆当能忍。况末法险道。多诸患难。苟无坚忍之力又何以克全出世之业乎。 ——《梦游集》

 

*努力今生须了却,莫教累世受余殃。

——虚公写与化来法师书信

 

*道业未成,敢使此心散乱。死期将至,力辞一切应酬。

—— 《印光文钞》

 

*《易》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盖取其二泽相并,彼此互益之义。又圣人以朋友列于五伦者,盖取其劝善规过,如二月互照,扶危保安,如两手相援之义也。(友,古作[又/又]。又,手也,今文变又作友耳。)人之常情,若无依倚,则多涉因循怠忽之弊。大众同居,功课有定,虽欲懈怠,亦不可得。功课之外,其奋发精进者,即可摄彼懈怠者,勉力而行。人皆前进,谁甘后退,彼此相辅,其行易成。或有所疑,及有所见,有可决择。每日暇时,请诸耆宿,略示净宗纲要,则邪正去取,了了分明。有此诸益,故古人咸以结社为倡导。即身有职业,不能亲预,但依社章修持,待开会日,或亲往,或函告,明己修持之勤怠,利益之大小,亦与预修,相去不远,以心冀社友,不敢怠荒故也。须知佛法,原不离世间法,凡诸社友,必须各各恪尽己分,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倡妇随,主仁仆忠等。——《印光增广文钞》

 

*石晋志通传

唾必西避。坐必西向。系念如斯。何事不办。今以轻心浅心。而欲往生难矣。或曰。不已着乎。噫谛观落日。经有明文。智者大师。始生而面西趺坐。乃至净业诸贤。西向坐脱者。不着而能之乎。耽心浊境。终世安然。才念净邦。便忧其着。颠倒乃尔。嗟乎异哉!

 

*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灵山,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禅林宝训》

*古人立志坚强,不以老而怠其行。以诫学者当勤精进,切莫放逸。——《禅林宝训》

 

*曾文正公曰:凡人之情,莫不好逸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着衣所进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担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注:豢 huàn,喂养)

 

*瞋是无名火,能烧功德林。

欲长菩提苗,忍辱护瞋心。

 

*要创造快乐的人生,以感恩心、慈悲心、知足心、惭愧心来对待世间的一切。以众乐为己乐,培养“荣耀归于大众,成功不必在我”的器宇。发心以成就别人来完成自己,这就是慈悲忍辱。

 

*无争,并非不能争,而是能争而不愿意争。无争是宽大包容心量的呈现。

 

*我是木人,人人好欺。而我不气,于心无亏。岂能尽如人意,但期无亏吾心。

 

*在家人的习性是凡事分别是非、曲直、对错,争长争短的,恶心相向,出口如剑。而出家人就不同了。出家人要忍辱为本,慈悲为怀,事无分是非曲直,甚至无理的事情,也要婉转慈悲的心,学忍辱吃亏,一切能容,才是出家人的德量。

 

*持戒布施一切功德,不及忍辱一种行门。人能彻底忍耐外来障碍,勿动瞋恨,即真功德。才能够发真智慧,起大慈大悲心,行大喜大舍事。则虽于苦难逆境中,亦无大苦大难了。

 

*重身命不如重慧命,入解脱门,口呼口息,阿弥陀佛。把守生死关,身受重病苦,心地反逍遥,识得身是苦海,进入诸佛海。

 

*一个人总要雄赳赳、气昂昂、精神饱满。切不可垂头丧气,意志薄弱。这样子的人,自己也不会作主,怎么可以成功事业呢。所以,观世音菩萨号称勇猛精进观世音。

 

*忍耐,忍耐,徐徐忍,慢慢耐。

能忍能耐心安泰,不忍不耐生祸害。

忍辱原是福之本,瞋怒则是慧之碍。

欲求福慧两足尊,第一妙法是忍耐。——《海潮音》

 

*念念有如临终日,心心常作往生时。

——苏州灵岩山寺德森法师

 

*大强精进勇猛佛、精进军佛、精进喜佛。

*用责人之心责己,用恕己之心恕人。

*忍辱柔和,远情离爱。与世无争,自得其乐。

*万事不学而成者,未之有也。

*凡事审思惟,莫遂行暴怒,今日虽无用,时至获大利。

*有诸无智人,恶口骂誉等。及加刀杖者,我等皆当忍。

*打骂恐杀缚,终不怨责他,皆是我自罪,业报故来现。

*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时。为众如为己身,彼此事办。

*专念不休,久之则一心不乱——《禅关策进》

*愿如善财参,愿如历祖学。时间不空过,瓜熟时蒂落。

*天如禅师言:口与心,声声相应。心与佛,步步不离。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律己不律人,忍辱以为主。

 

*绕地球跑一圈的人

很难想象,一位管理着三万多人,几十亿家产的一厂之长,竟也是一个体育迷。他的最长晨练长跑竟风雨不误地坚持了十六年,每天跑700米,总长度刚好绕地球一周。

他就是省优秀企业家、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厂长杨久礼。16年前,他患了神经衰弱症,整天饭吃不香,觉睡不实。于是他就试着每天清晨跑步锻炼,这一试,身魄强健了。如今他已经开始“绕地球”第二圈长跑。

——《扬子晚报》

 

*我曾看到一则禅宗故事最能诠释“宽容”二字的内涵了。慧能大师是终南山一有道高僧。寺旁有一少女,与仇家之子相恋,暗结珠胎,足月后生下一子,其责问是谁的儿子,此女被逼不过,又怕心上人吃亏,就随口说是慧能大师的。其家人把新生儿送到庙中,并对慧能大师百般羞辱,慧能大师什么也没说就把孩子抱入庙中,把同道的冷嘲热讽当作耳边风。为了使新生儿活下去,他每天下山为孩子找奶吃,任人们往面上吐口水,毫不在意,只当是自己孩子般。后来两家和好,相爱的年轻人终成眷属。两人至此才说出真相,女家很不好意思,人们知道真相后,纷纷为慧能鸣不平。大家一起上山向慧能大师表示歉意。慧能大师什么也没说,把已经会走路的小男孩交给小两口,就进庙去了。大师的无言,不正是对“宽容”一词的最好注释吗?俗云:“泰山不辞土壤,所以泰山才会高大;大海不捡细流,所以大海才更宽广。”我们只有拥有宽容,我们的人格才会更加崇高,只要我们人人都能相互宽容,我们的世界就变得更加温馨、快乐。最后,让我们唱着宽容的歌,携手同创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间吧!——《香港佛教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