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4
13:53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太上感应篇 》

太上感应篇原文释评(13)

【原典】敬老怀幼。

《集注》:老者,阅世久,更事多。衮衮少年无限沦丧,眉皓首独保康强,可不敬乎?语云:“敬老得老”,四字实有至理。……抑闻老吾老因以及人之老,垂白在堂,不知尊礼,而泛云敬老,秖成悖德,无怪乎逆子顽孙踵踵相继也。

幼者位卑力弱,苟挟长凭陵,则彼无利口辩是非,又无强力较胜负,可悯孰甚?故吾之幼宜加意抚惜,人之幼亦宜抚惜之也。

释评:尊敬年老的人,关怀爱护年幼的人。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说,不但要尊敬自己的长辈,还要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幼儿,同时也要照顾他人的幼儿,这是爱心的发扬。《礼记·礼运篇》也讲:“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要求人们把自私的爱扩展为一种博爱。两者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

西汉的张良,在一个陌生的老翁面前,能克制自己脾气,尊老敬老。老翁最终被他感动,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素书》送给张良,并对他说:“读这本书就能当皇帝的老师啦。十年后你将会飞黄腾达,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就走了,再也没有出现。

明朝的礼部尚书杨翥,平时出行只骑一头驴。他对驴子十分钟爱,给驴子喂上等的饲料,散朝后常常亲自为驴子梳理擦洗,有时半夜还要起床一两次,去看驴子,生怕照顾得不周全。他的邻居是一个老翁,老来得子,视作掌上明珠,十分宠爱。可是,这孩子一听到杨翥的驴子叫就吓得哭个不停,杨翥知道后,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驴子卖了,从此出行只能徒步行走。像杨翥这样的人,并不区分是别人的孩子还是自己的,他的这种仁爱之心是无穷尽的。

敬老不仅仅在于尊重过去的岁月,也在于珍重过往的经验。而同情幼小几乎是灵长类动物一种共同的本能,甚至在一些非灵长目的生物世界里也存在,比如说狗会收养流浪的小猫。作为一个人来讲,“敬老怀幼”几乎是为人的最基本条件。自古以来所有的道德教化中都有这一条,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许多人做不到,所以才要反复提倡。从这点看,我们被称为“万物之灵”,而有些人确实有些名不副实。

【原典】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集注》:前言“慈心于物”,意已尽矣,此二语启下文爱人之意。盖言昆虫,物之至微者也;草木,物之无情者也。存心爱物者,犹且不忍伤之,况于人乎?

释评:昆虫和草木,都不可以伤害。

上文说过人要“慈心于物”,按照佛教的观点看,世间的万物都有佛性,即使是小小的昆虫也不例外,而林木山川都有神灵寄居,必须善加保护。

相传鲁国孟孙氏打猎,捕获一头小鹿,让秦西巴带回去烹煮。秦西巴看见母鹿跟在后边流泪,就放了小鹿。孟孙氏回来后,问小鹿在哪里。秦西巴说:“母鹿跟在后边哀鸣,我实在不忍心,就把它放掉了。”孟孙氏很生气,就把秦西巴赶走了。

过了一年,孟孙氏又把秦西巴召回来,让他给自己的孩子当老师。身边的人问:“为什么让触犯过您的人来教育孩子?”孟孙氏说:“一只小鹿他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孟孙氏正是从一桩小事上看到了秦西巴闪光的品质,才放心地把孩子托付给他。

具备仁慈之心,小到昆虫和草木都不去伤害,又怎么会去伤害他人呢?这是一个以小见大的道理。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