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4
13:53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太上感应篇 》

太上感应篇原文释评(17)

【原典】遏恶扬善。

《集注》:恶者易横,势如燎原,则阻遏之,使其改行;善者易微,机如伏火,则表扬之,以成其美。

释评:阻止邪恶行径,发扬美好品德。有道是邪不侵正,邪恶终将屈服在正义面前,而人的站位、人的作为最为关键。

前秦的苻融,在担任冀州牧时,曾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了打劫的贼人,大声呼喊捉贼,一个过路人追上去,并抓到了贼,可是贼却反咬一口说打劫的是那个过路人。当时天色已晚,不知道他们谁说的是真的,只好一起送到官府。苻融见了,笑着说:“这很容易查清,可以让他们两人赛跑,先跑出凤阳门的就不是贼。”等两人跑完回来后,苻融严厉地对后跑出凤阳门的那个人说:“你是真正的贼,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贼只好认罪。因为,如果贼善于奔跑,必定不会被路人抓住。苻融聪明机智,深察明辨,最终能够辨明是非,惩恶扬善。

宋代的包拯,被称为“包青天”。他曾写有一首明志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意思是说人要节制欲望,一身正气,力图有所作为,要向前贤看齐,做出事情不能让后人笑话。包公为官两袖清风,执法如山,他惩恶扬善的故事至今还广为流传。

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都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表达了人们对善的褒扬,对恶的鞭挞。善与恶是一对复杂的矛盾体,此消彼长。

【原典】推多取少。

《集注》:人生穷富天已注定,今日取多岂遂为多?今日取少岂遂为少?究竟能吃亏者,未尝不是讨便宜处也。

释评:把多的推让给他人,自己则取少的部分。

人们常说“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有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收到一封家信,家人在信里说,盖房时因为三尺的宅基地,和邻居各不相让,因而产生纠纷,想让他疏通关系,好打赢这场官司。张英看完后不以为然地笑笑,回信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很是惭愧,于是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

司马迁曾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貌似一个“利”字就概括了世间万象。事实上一个人贪欲越重,苦恼越多,知足才能常乐。在利益面前,不能抱着自私的心,讲求谦让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原典】受辱不怨。

《集注》:凡人辱我,定非无因。但思我有可辱,何怨于彼?我无可辱,彼自妄耳,我又何怨?……凡非礼相干,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古人云“忍字敌灾星”,人若不能忍,未有能受辱者,故佛法以忍辱为第一。

释评:受到侮辱内心也不产生怨恨。

中国人什么事都能忍,唯独一个辱字忍不得,因为这关系到面子问题,宁可丢命也不丢面子。能忍得了一个辱字的人,才是真正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唐代武则天时期,宰相娄师德受到赏识,当上了宰相。后来他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临行前向他告别,他趁此机会,当面向弟弟传授经验。娄师德说:“我才能不高竟然做了宰相。你呢,又做到了刺史。皇帝给我们的恩宠太多,人家会嫉妒我们,你知道应该怎样才能避免招来灾祸呢?”他弟弟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脸上,我擦去就是了。兄长不用为我担忧。”娄师德说:“这恰恰是我最担心的。人家拿口水唾你,是对你发怒。你把口水擦了,这不是违背别人的意愿吗?会让人家更加恼怒。被人唾在脸上,不要去擦,让它干了就是了。”娄师德就是这样以宽厚仁恕闻名。

不但脸上没有怨恨的样子,而且心里没有怨恨的念头,这才是“受辱不怨”。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