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4
13:53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太上感应篇 》

太上感应篇原文释评(16)

【原典】不彰人短。

《集注》:人处尘劳,不能无短,苟或彰之,则彼之名从此败,而素守亦从此隳矣。

释评:不要揭露别人的短处。

一个人有了过失,得到善意的包容,他或许能够知错就改;如果恶意地揭露他的过失,他只会怀恨在心,这等于断送了人家改过自新的道路,是万不可取的。古人说“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

汉光武帝刘秀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后,在清点缴获的文件时发现了很多地方官吏、乡绅等依附、谄媚王莽,辱骂自己的信件。刘秀手下的人很气愤,认为这些信是私通王莽的证据,应该把这些人统统抓起来治罪。那些写信给王莽的人听到这个消息惶恐不安。可是刘秀并没有这样做。他召集百官,当众把那些信件全部烧毁,并对大臣们说:“过去有人私通王莽,做了错事。但是既往不咎,事情已经过去了,希望这些人都能尽职尽责。”这样的处理方法使那些私通王莽的人安下了心来,心甘情愿地为刘秀效力。

传说在龙的喉咙下,有一尺长倒生的鳞片,一旦被人碰到,龙就会发怒杀人。所以人们说“龙有逆鳞,触之必怒。”一般用“触逆鳞”比喻触犯王者的忌讳。当然,不仅王者有忌讳,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头上长有几处癞疮疤,不是也谁提起就和谁急吗?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不愿意被他人揭露。

人与人之间越是互相了解,越是不能在人背后说三道四。不负责任地乱讲话,不仅侵犯别人的隐私,甚至可能让最好的朋友变成敌人。

【原典】不炫己长。

《集注》:人有所长,定有所短,胡可炫露,且一念自矜?即此已是短处矣。是以欧阳修长于文章,对客多谈政事,不及文章;蔡襄长于政事,对客每谈文章,不及政事,二公皆善居其长者也。每见年少英露之士,眼前并无一切,到底只是平常。甚有困顿湮郁而死者,岂非福量浅薄自无受享之地乎?

释评: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

中国传统文化以含蓄为美,讲求为人处世之道,讲求谦虚、忍让等美德。沾沾自喜、喜爱张扬自己,是浅薄的表现。

唐朝的李泌,少年聪慧,七岁就能写文章。他曾经赋一首长诗,来表明自己远大的志向,读到这首诗的人没一个不赞叹欣赏他的文采。当时的著名宰相,也是一代大诗人张九龄,对李泌说:“你早早就博得了美名,可是有得必有失。你应该韬光养晦,不要表现得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诗歌应该用来吟咏美好的风景,哪能用来吹嘘自己呢?”李泌顿时醒悟,不再露才扬己,最后也成为了一代名相。

生活中,那些处处以为自己高人一头,不懂谦虚的人由于违背了大多数人最朴素的价值观,往往会受到非议。谚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棒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