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5
11:20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密宗——藏传佛教神秘文化 》

米拉日巴

众所周知,米拉日巴大师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第二代祖师,同时又是藏传佛教著名的瑜伽师、密宗大师、苦行僧和道歌家。米拉日巴大师生于公元1040年,圆寂于1123年,享年八十四岁。他是西藏拉堆贡塘人,其祖先原居住在西藏北方的大草原,祖姓为琼波。至米拉日巴的祖父琼波•觉赛时,由于琼波•觉赛是一位密宗大师,时常云游各地,传授密法,后来决定将全家迁移到西藏后藏的拉堆地方,又把祖姓琼波改为米拉。米拉日巴的父亲叫米拉•西饶坚赞,母亲叫白庄严,这对夫妇生有一男一女,大的是男孩,叫闻喜,他就是后来的米拉日巴;小的是女孩,叫白达。因为米拉•西饶坚赞善于经商,米拉日巴小时候其家境十分富裕,但好景不长,当米拉日巴长到七岁时,父亲米拉•西饶坚赞突然病死。米拉•西饶坚赞临终前,立下遗嘱,并将母子三人托付给伯父和姑母。后来伯父和姑母没有遵循遗嘱书,把米拉日巴家的全部财产收为己有,而且使用种种手段,对他们母子三人进行虐待折磨。

因此,米拉日巴小时候就饱尝人间苦难。米拉日巴长大后,得到母亲的支持,让他决心学习密法咒术,以便报复伯父和姑母的罪行。这样米拉日巴青年时就得到学习宗教的机会,最初他在一位宁玛派学僧前学习密法,后来又按照母亲的意见,又在一位苯波教大师处修习诛法咒术及降雹法。不久米拉日巴学到一手非常灵验的咒术,并施放降雹法术,如愿以偿将伯父亲友等三十五人杀害。这就是所谓米拉日巴“咒杀怨家多人”的事件。事后米拉日巴又追悔自己的罪恶,并陷入深深的忏悔之中。

从此米拉日巴立下学习佛教正法的誓愿,后经人介绍,米拉日巴去寻访印度高僧那若巴大师的亲传弟子——玛尔巴大师。米拉曰巴三十八岁那年在西藏山南洛扎来自拜见玛尔巴大师,乞求玛尔巴大师指明方向,赐予佛教正法,可在此生之内,得到解脱。刚开始,玛尔巴大师为了清除米拉日巴的业障,让他干耕田建筑房屋等苦工,并使米拉日巴受到严厉的折磨、屈辱,可以说米拉日巴在玛尔巴大师处受到非人道的待遇。特别感人至深的是,米拉日巴一人在建筑九层石屋时,玛尔巴大师让米拉日巴屡建屡拆,以此来磨炼或激励米拉日巴求法的坚定信念。在此过程中,玛尔巴大师的妻子无我母则从中多方劝解,使米拉日巴安心学习,经过数年的痛苦磨炼之后,米拉日巴终于获得玛尔巴大师的信任,给他特地传授了全部灌顶和修持教授,玛尔巴大师还为米拉日巴授戒,并使他掌握静功各法,为以后享受冥想的隐士生活打下基础。

比如玛尔巴大师曾让米拉日巴到高山深谷中去独自修炼,先教导修行时如何培养耐力等事项,然后为米拉日巴准备好生活必需品,派他到一个岩洞中去修行,米拉日巴在洞中将一盏装满酥油的灯点燃后,放置在头顶上,这样以来,灯油不尽,米拉日巴禅定的身体就不能动,如此夜以继日地修行,刚满十一个月后,玛尔巴大师夫妇带着很好的会供来看望米拉日巴,并让米拉日巴暂时打开修行洞门,回玛尔巴大师住处,补补身体,恢复健康,然后继续修炼,同时可以谈谈在十一个月内进行修炼的感受和心得。由此可见,米拉日巴修炼所采取的是一种苦行的方法。

米拉日巴三十八岁时亲近或依止玛尔巴大师,经过六年的苦行磨炼,至四十四岁才获得师父的全部密法教授。之后,米拉日巴惜别玛尔巴大师回到家乡,此时母亲已去世多年,妹妹也早已背井离乡。米拉日巴首先焚葬母亲的尸骨,然后弃世入山静修,开始了他那一生的修炼与游方生涯。米拉日巴先在后藏贡塘的吉绒山顶隐迹九年,后往岗底斯雪山一年;在此期间还与苯波教法师斗法,并取得胜利。后来他一直游方于深山大泽,为宏扬噶举派教法作出特殊贡献,成为藏传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享誉即身证得“殊胜悉地”的高僧。尤其是米拉日巴一生的大半部分,都在远离人迹的石窟岩洞中修行,彻底舍弃了人世间的世俗生活及其各种贪欲,向人们展示了将生命完全投入到修炼佛法中的一种脱俗的人生风范。

比如米拉日巴在一个叫护马白岩窟的洞中修炼时,身边除有少许干粮外,没有任何东西,他坐在一个又薄又小的垫子上,首先请求上师本尊加持,然后入定。当米拉日巴带来的一点干粮彻底吃完之后,他不得不到野外去寻找野菜来充饥。一次,米拉日巴在山中找到一块长着十分茂盛的野菜地时,他极为兴奋,随将修行地点移置到这块野菜地附近,这样,肚子饿时,就可抓一把野菜来吃,然后又继续修炼。因此,米拉日巴的身体状况很差,正如“外无衣服,内乏营养,故身体削弱,骨瘦如柴,颜色绿如青草,毛发也变成了一丝丝绿色。”(注:《米拉日巴传》99页,乳毕坚金著,王沂暖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0年汉文版)。所以,米拉日巴在山洞中修炼时,经常吓跑那些上山打猎的猎人,他们都声称山洞中有活鬼,后来个别胆子大的猎人到山洞中细看,才知道原来是一位苦行僧。

在世俗人看来,米拉日巴的确处于悲惨的境地,正如米拉日巴的妹妹白达第一次见到哥哥时便痛哭失声地诉说的一段衷肠之言:“妈妈在非常想你的悲惨的情况下死了,别人谁也不来帮忙,所以我苦得了不得,不能住在那里;到外乡去乞食,我老是在想,哥哥是死了吗?假使没有死,也会过幸福的日子了吧!你却是这样修苦的样子,你妹妹的命运,也是这个样子,比我兄妹再悲惨的,在这个世界中恐怕没有了吧!?”(注:《米拉日巴传》105页,乳毕坚金著,王沂暖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0年汉文版)。这就是世俗人与出家人在世界观、人生观上出现的本质差别。出家人所追求的事业,世俗人看来,不可思议,反之犹然。如米拉日巴对其妹妹白达的诉说唱了这样一段回答的道歌:“顶礼诸上师,请摄受加持山岩中的乞者!具有轮回苦痛的妹妹呀!总之一切苦乐皆无常,我起先经受如此的苦难,到究竟时一定会得安乐。因此,你应该听听哥哥的一曲道歌。我为了报答一切如同母亲般的众生之恩,所以来到这个修行地,我住如野兽,外人见之皆伤感;我食如狗猪,外人见之皆呕吐;我身如枯骨,仇敌见之也泣下;所行一切如疯子,我妹见之很伤心,但我的心,则是真佛,如来大佛见了定欢喜。”(注:《米拉日巴传》105页,乳毕坚金著,王沂暖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0年汉文版)。

这首道歌便道出了藏传佛教的精髓,因为藏传佛教认为人世间享用的物质文明,不仅是极其短暂的享受,而且更是一种小乐;追求佛法并修炼悟道所取得的成就,那才是真正的享受,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大乐。所以,米拉日巴抛弃世俗的任何物质享用,甚至不穿衣服,比如有一次米拉日巴的妹妹白达和未婚妻哲色俩带一些食物来看望米拉日巴时,正巧碰上米拉日巴外出喝水,他那全身裸体,特别是变成绿色的下身,在晃来晃去,两位女土羞得不敢往前走。米拉日巴就在这样口无食物、身无衣服的景况下刻苦修炼、努力精进,最后其追求的事业完全圆满。

米拉日巴之所以能够如此修炼,他曾讲道:“我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死去,为了吃穿去化缘只有浪费时间;即使冻死饿死,也是为了佛法,我将毫无怨悔。放弃修行,努力聚集财富,吃好的,穿好的,并与亲朋好友一起吃喝玩乐,过这种生活是虚度宝贵的人生。”(注:《米拉日巴传》106页,乳毕坚金著,王沂暖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0年汉文版)。这就是米拉日巴对人生的态度,也是追求佛法的坚定信念,在他看来,人生的价值或意义只有通过修持佛法才能实现。简而言之,米拉日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尚纯洁的人格,对当时的藏族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米拉日巴的大半生虽然隐居在深山僻壤之中,但他吸引了众多门徒、其中取得成就者不少。

相传,米拉日巴的弟子中有如太阳和月亮的冈波巴和日琼巴。有二十五位得成就者,其中如心弟子八人,如子弟子十三人,如女弟子四人。特别是米拉日巴的弟子达波拉杰,后来创立了达波噶举,该派得到迅速发展之后,从中又分出独立门户的所谓四大支八小支。所以,达波噶举实际上囊括了整个噶举派。另外,米拉日巴在修持上注重大手印法(此法将在后面具体介绍),以及以上乐金刚、金刚亥母为本尊的密法。值得提出的是,米拉日巴以自己的生平来说明大、小、密三乘的不可分离性,若无小乘的“出离”和大乘的“发心”为基础,密宗的妙法无非是空中楼阁。从总体上看,米拉日巴以身体力行,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宗教人生之路。以上就是米拉日巴对于噶举派的正式形成及其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米拉日巴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