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5
22:47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华严宗入门 》

第三章 华严宗的历史发展(下)

  第二节 唐朝以后华严宗的流布

  在会昌禁佛中,华严宗受到打击。直到宋初有子璇及其高徒净源起而复兴,后有道亭、观复、师会、希迪四人各有著述阐发华严宗义,称为宋代华严四大家。元代有妙文、文才;明代有洪恩、明河;清代有续法、通理;民国以来有月霞、应慈、智光、南亭等弘扬华严义理。
  子璇(965一1038),俗姓郑,字仲微,号长水大师,杭州钱塘人。师事普慧寺契宗,诵《楞严经》。十二岁受沙弥戒,十三岁受具足戒。后诣秀州灵光寺从洪敏听讲《楞严经》,至「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一句乃有省悟。后究华严奥旨。既而往谒滁州琅琊慧觉(临济宗汾阳善昭弟子),欲留常侍。慧觉勉以扶持大宗,弘阐华严。乃至长水(河南洛宁县西)专事讲述,以《华严》、《楞严》授徒。并用华严义旨疏解《楞严》,而以传弘宗密之学为主,开宋代华严宗中兴之端。著有《首楞严义疏注经》、《大乘起信论笔削记》等。大中祥符六年(西元1013年),署「长水疏主楞严大师」之号,弟子有净源等。

  净源(1011-1088),俗姓杨,字伯长,自号潜叟。先世为泉州晋水(今福建省晋江县)人,学者称晋水大师。先受华严于五台山承迁,继学于横海明覃之门。其后南返,师事长水子璇,听受《楞严经》、《圆觉经》及《大乘起信论》。先后住持泉州清凉寺、苏州报恩寺、杭州祥符寺等处弘传《华严》。净源继子璇之后,振兴华严宗风,当时称为中兴教主。著有《金师子章云间类解》、《华严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华严原人论发微录》等。净源传法神莹希冲,希冲传法道鸣妙观,妙观传法玉峰师会。

  师会竭力恢复智俨、法藏的古义,批判在他之前的道亭和同时的观复对于判教的说法,他的弟子希廸亦发挥其说。在两宋的《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即《华严五教章》)注释者中,道亭、师会、观复、希迪被后世称为「宋代华严四大家」。

  道亭,赵宋人,神宗时住霅溪(今浙江省吴兴县南)普静寺,撰有《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义苑疏》(简称《义苑疏》),经由条分缕析《五教章》的众多义理,而把握其中心思想,并以「海印三昧」概括华严教义,同时辨明华严宗与天台宗和禅宗的区别。南宋师会认为《义苑疏》的释文大多依据澄观和宗密的著作,很难掌握法藏的原意。

  师会(1102-1166),字可堂,自幼研习《华严》,深谙《华严孔目章》,体得「六相」、「十玄」等奥旨。师会早年重视研究《华严五教章》,直到六十五岁时才动笔注解此书,至《断惑分齐章》,罹疾而逝,遗命弟子善熹继其志业,而成《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复古记》。《复古记》是以智俨和法藏的学说为标准,与道亭的《义苑疏》不同。复有《华严一乘教义章焚薪》,是师会为批判其弟子观复之失而作;以及《华严同教一乘策》(简称《同教策》)。

  观复,号笑庵,先后从学于师会、宗豫。著有《圆觉经钞辨疑误》、《华严疏钞会解记》、《金刚别记》、《遗教经论记》,引起较大反应的是《五教章析薪记》。《析薪记》以澄观、宗密的著作,来解释法藏的《华严五教章》,因而受到师会的批判。

  希迪,又号「武林沙门」,于嘉定十一年(西元1218年)撰《华严五教章集成记》六卷(今存一卷),具有总结研究《五教章》成果的性质。在此之前,已作《注华严同教一乘策》,注解师会的《同教策》。此外,又作《评复古记》(亦名《扶焚薪》),以师会之说为依据,批判观复之言。希迪的著作也以《华严五教章》研究为中心,主要在讨论「同教」与「别教」的问题。

  此后有义和、鲜演、戒环(著《华严要解》)、祖觉(著《华严集解》)相继弘扬华严义理。元代有文才(1241-1302),俗姓杨,号仲华,清水(在今陕西省)人,一生以大弘清凉(澄观)之道为己任,著《华严悬谈详略》介绍唐代澄观以来的华严教义,更以华严学解释《肇论》,作《肇论新疏》和《肇论新疏游刃》,是元代少数专弘华严的名僧之一。弟子有了性、宝严,皆以弘阐华严义学著称。元末明初知名华严学僧是大同(1289-1370),字一云,号别峰。早年出家于会稽崇胜寺,习华严教义,特重《五教仪》和《玄谈》二书,又习「四法界观」。后随中峰明本习禅数年,「始知万法本乎一心,不识孰为禅,又孰为教也」(《大明高僧传》卷三),因此,大同所弘扬的是教禅融合的华严思想。

  明朝有圆镜,讲说华严教义。祖住(1522-1587),俗姓杨,字幻依,号麓亭,丹徒(在今江苏省)人,依朝阳和尚研习《华严》等经,随高安和尚习禅。后至京城,见松、秀二法师,尽得清凉宗旨。祖住离京南返,在京口万寿寺讲说《大疏钞》,全依澄观的著作宣讲《华严》。嘉兴东禅寺明德(153l-1588)早年曾习瑜伽教义,苦心研究《楞严》等经疏,因读李通玄《华严经合论》,而阐扬华严奥旨,先后宣讲《华严悬谈》、《大疏钞》、《圆觉疏钞》等,继承了澄观、宗密的华严学。明朝末年四大高僧:袾宏、真可、德清、智旭,既重禅学,又重义学,对《华严》的运用各有偏重,理解也互有不同。袾宏辑录《华严经感应略记》,德清编著《华严经纲要》,智旭在所著《大乘起信论裂网疏》中,运用华严理论,发挥《起信论》的学说。

  明末清初,德水明源以振兴华严为己任,著有《五教解消论》。其弟子续法(1641-1728),俗姓沈,字柏亭,号灌顶,仁和(浙江杭州)人,九岁师从袾宏法裔德水明源研习华严教义,其后遍研诸经,融会众说,在杭州一带弘扬《华严》五十多年,历住慈云、崇寿诸刹,弟子有培丰、慈裔、正中、天怀等二十余人。续法著述二十余种,达六百卷,其中关于华严宗的史书是《法界宗五祖略记》、《华严宗佛祖传》;总结华严教理的著作是《贤首五教仪》、《贤首五教仪科注》;为了便于理解,简要概述华严教义的著作有《贤首五教仪开蒙》、《法界宗莲华章》、《法界境灯章》、《法界颂释》、《贤首五教断证三觉拣滥图》。另有《法界观镜纂注》、《贤首十要》等。被认为是中兴华严的代表人物。通理(1701-1782),俗姓赵,字达天,河北新河人。少年出家,游方参学,先习《法华》,因撰《法华经疏》而有所悟。后入京城就学于有章元焕,「深得秘要,遂发明十宗五教之旨,不遗余力,为清代中兴贤首一人」(《新绩高僧传》卷十本传)。曾主讲于嘉兴寺,傅扬澄观的《华严经疏》,名著京畿。乾隆皇帝曾赐紫衣及「阐教禅师」号,并命其主持满文大藏经译事。著作有《五教仪开蒙增注》等。

  清末杨文会(1837-1911)搜得智俨的《搜玄记》和法藏的《探玄记》等,辑录为《华严著述辑要》、《贤首法集》等。他还广究诸宗,尤其服膺法藏的教义,自称「教宗贤首」,并且鉴定刻出《华严三昧章》一书流传于世。


  第三节 民国以来华严宗的传衍

  民国以来弘扬华严的代表人物有:月霞、应慈、持松、常惺、智光、南亭、成一等。

  月霞(1858-1917),俗姓胡,名显珠,湖北黄冈人。幼习医学,后于南京观音寺出家。曾历游名山,遍参高明。得受常州天宁寺治开禅师器重,承其法嗣。初习天台学,后改学华严教,对杜顺的法界观,以及法藏和澄观的章疏都有研究。先后至武汉、北京、江苏、浙江等地讲经,足迹遍及泰国、缅甸、锡兰、印度、日本,曾在东京为留日学人讲经,备受欢迎。1909年,与谛闲在南京创办僧师范学堂。1914年在上海哈同花园创办华严大学,专弘《华严经》。持松、常惺、慈舟等皆在此受业。1917年移居常熟虞山兴福寺担任住持,绩办华严大学。著述均已散佚,仅有《维摩诘经讲义》行世。

  应慈(1873-1965),俗名余铎,又名显亲,原籍安徽歙县人,生于江苏东台。1896年于普陀山出家,曾在金山寺、高旻寺、天宁寺(常州)参禅,得法于天宁寺冶开。后随月霞学习华严教义,协助月霞在上海开办华严大学、华严讲堂。不久赴杭州菩提寺,专究华严典籍。1925年又办清凉学院培育华严预科学僧,后绩办正科。一生讲经传戒、培养学僧,重在弘扬华严义理,教禅双融。自号华严座主,晚年住锡上海慈云寺潜修,着有《心经浅说》、《正法眼藏》行世。

  持松(1894-1972),法名密林,自号师奘沙门,湖北荆门人。家世业儒,十八岁出家。1915年入上海华严大学,随月霞法师研习华严教义。1919年主讲于法界学院,专弘华严学。1922年赴日本高野山探究真言教法,得五十一世阿阇黎位。返国后,在杭州、辽宁、南京、武汉、北京等地传法灌顶,名盛一时。持松通日文、梵文,善诗词,工书法。着有《华严宗教义始末记》、《密教通关》、《摄大乘论义记》、《师奘文钞》等二十六种。

  常惺(1896-1939),俗姓朱,法名寂祥,自署雉水沙门,江苏如皋人。十二岁出家,皈依自诚长老。1916年就读上海华严大学,曾习禅于常州天宁寺,又随谛闲学习天台教观,从月霞学习华严义理,依持松学习日本东密。先后主办杭州昭庆寺僧师范讲学所、北京柏林教理院、江苏泰县光孝佛学研究社,培育僧才。撰有《贤首概论》、《佛法概论》、《因明入正理要解》、《大乘起信论亲闻记》等,以通俗语言阐释佛法。后人辑其著述为《常惺法师集》行世。

  智光(1889-1963),俗姓孙,号以心,法名文觉,江苏泰县人。十三岁依宏开寺道如上人出家,1906年,就读扬州天宁寺僧师范学校。1908年,入南京只园精舍就读,与仁山、太虚同学。1913年返回泰县创办儒释初高小学,培育僧才。1915年,就读上海华严大学,亲近月霞法师,遂于《华严经》特有研究。后随月霞南北讲经,更从冶开尊宿参禅三年。1921年,入泰州北山寺掩关,专究《华严》。1929年,前赴香港讲解《普贤行愿品》,又于北山寺讲说《普贤行愿品》。1934年,创办焦山佛学院,造就弘法人才。1949年来台,暂居十普寺,1952年,住锡其门人南亭所创建的华严莲社,讲演大乘诸经,发起华严供会,1963年示寂于莲社。着有《华严大纲》,可惜毁于抗日战争。另作《妇女学初步》等,门人集为《智光大师法汇》行世。

  南亭(1900-1982),俗姓吉,江苏泰县人。十岁出家,师事智光。1925年赴安庆就读,依止常惺法师。1927年起,往来沪、常、镇、锡各寺,宣讲《华严经》、《维摩经》等。1931年襄助常惺创立佛学研究社。1934年任光孝寺住持,复兴法务,不遗余力。1949年,侍智光来台,于台中、台北佛教会馆宣讲大乘经典,曾两度出任中国佛教会秘书长。1952年创建华严莲社,宣说华严经论,且筹印《大藏经》,成绩斐然。1958年掩关台中,礼诵《华严》。1964年创办智光高级商工职校,以纪念其师。1975年创建华严专宗佛学院,举办《华严经》讲座,极盛一时。1972年,将莲社交付徒孙成一主持。南公于1982年安祥示寂,着有,《华严宗史略》、《中国华严宗概况》、《心经讲义》、《释教三字经讲话》等,弟子汇印《南亭和尚全集》传世。

  成一(1914~),俗姓王,名汝康,字闻虚,号瑞定,别号寿民。十五岁感悟人生多苦,随春远和尚出家,十八岁就读泰县光孝佛学院。1940年受具足戒。1942年入上海中医学院,学有所成。旋于上海玉佛寺创办佛教诊所,以医术济世。1948年渡海来台,普施法雨。1952年随师祖南亭和尚创办华严莲社。先后出任头城念佛会会长、宜兰县佛教会会长,并主编《觉世旬刊》,创建侨爱佛教讲堂,宣说《净土三经》。1972年继南亭和尚之后,出掌华严莲社第三任住持,除讲经、弘法之外,并从事教育、文化、医药学术研究,参与智光商工建校事务,协办华严专宗学院。传法弟子计十五人,其中贤度已于1994年接任莲社住持。成公已届八十有八高龄,仍积极静修和写作。著有《华严文选》、《慧日集》三册、《成一文集》等书行世。

  贤度,别号思齐,江西省会昌县人,曾受佛学院、佛学研究所教育,专修华严经教及普贤行,师承成一和尚,并以华严行者为终身职志。曾任华严专宗学院教务、训导主任、华严莲社监院。现任华严莲社住持、华严专宗佛学院副院长,竭力推展弘法、教育、文化、慈善等工作,尤其重视僧伽教育,积极培养专修、专研、专弘之弘法人才。着有《华严学讲义》、《华严学专题研究》、《华严净土思想与念佛法门》等。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