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5
22:54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华严金师子章校释 》

约三性第三

约三性第三[一]
  师子情有[二],名为徧计[三]。师子似有,名曰依他[四]。金性不变,故号圆成果[五]
校释
  [一][迁注]迷人名相,悟之即真。又:第三约三性者,迷心所执,计有相生,以为实者,谓之徧计性也。不了缘生,依他性也。依他无性,即是圆成。随举一法,三性具矣。
  [类解]空宗,俗谛明有,即徧叶、依他也;真谛明空,即圆成实性也。故次第三约三性也。
  [案]约,执照的意思。三性,指摄大乘论中的徧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所谓徧计所执性,徧计是周徧计度的意思。这是说,凡夫出于世俗观念的驱使,把种种事物周徧计度为其实存在着的东西;而实际上这种徧计所执的存在是“无自性”的、空无所有的虚假现象,所以是一种虚妄的执着。这也就是把相当于所谓人们的错误成见称为徧计所执性。所谓依他起性,“他”指因缘条件依他起就是依种种因缘条件而生起,因而是虚假的。这也就是指现象世界。所谓圆成实性,圆成实是圆满、成就、真实的意思。圆成实性就是圆满成就的真实性,也叫真如、法性,也即所谓一切事物的本性、本体,是真实的。佛教常以蛇、绳、麻作比喻说明三性。比如,夜间见到绳以为蛇,实际上绳并没有蛇的实体,只是妄情迷执以为是蛇,是徧计所执性。绳由麻等种种因级编织而成,是依他起性。绳的实性是麻。是圆成实性。三性的理论,是佛教唯识宗概括分析世界万物的重要观点,是讲世界万物怎样形成,什么是客观事物的真实性,以及虚假的现实世界和绝对真实的本体世界的关系问题;在宗教实践上就是如何由世俗世界进到佛教最高境界的问题,即要去掉徧计所执性,领悟依他起性,体证万物真实本性——空。约三性,就三性说而论。
  [二]“师子”前[迁注]有“谓以”两字。
  [三][迁注]谓一切众生无始已来,烦恼业习痴迷不了,周遍计度心外有法。颠倒取舍,随情起惑。自缠自缚,枉受轮回。
  [类解]谓妄情于我及一切法周徧计度,一一执为实有,如痴孩,镜中见人面像,执为有命质碍肉骨等,故云情有也。
  [案]情有,即妄执为有。是指所谓凡夫[妄情于我及一切法周徧计度,一一执为实有“(净源解),不懂得一切事物只是作为缘起幻有而存在。这里指以虚幻的狮子相为真有。名为徧计,是说情有这种错误认识和执着,叫做徧计所执性。
  [四]此段后四句[勘文]、[显钞]作“金性不变,号曰圆成。金师子似有,称曰依他。”案:此将“依他”放在“圆成”之后,金师子章光显钞在注释中作了说明。
  [迁注]谓一切众生依真起妄,似有之法,妄执依他,内外不实,故论云:“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
  [类解]此所执法,依他众缘,相应而起,都无自性,唯是虚相。如镜中影,故云似有也。
  [案]似有,是指有相。一切现象表相是有,实证是无。如金狮子相是有,但它是依众缘而起,并没有自性,“唯是虚相”、幻想,所以叫似有。这也叫做依他起性。
  [五][迁注]圆而不灭,成而不增,师子虽则相殊,金且不随殊变,释曰,法与自心为缘,心法万起。今了缘无体,依心方现,无自体性,是为依他无自生性。由二义现前,乃为圆成胜义性也。经云:“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类解]本觉真心,始觉显现,圆满成就,真实常住,如镜之明,故云不变。有本作“不改”,亦通上文依空宗申义,盖蹑前起后也。此章引性宗消(一)文,亦比喻释喻也。若依教义章明三性各有二义,徧计所执性有二义:一情有,二理无,依他起性有二义:一似有,二无性;圆成实性有二义:一不变,二随缘。今文各显初一,皆隐第二,仰推祖意,单复抗得,义有在焉。
  [案]金性,即金体。金性不变,金体恒常不变,即真如本体圆满真实、永远不变。圆成,即圆成实性。
  [勘文]五教章中云:“三性各有(二)二义。真中二义(三)者,一不变义,二随缘义。依他二义者,一似有义,二无性义。所执二义(四)者,一情有义,二理无义。由真中(五)不变,依他无性,所执[理]无,由[注:(一)“消”,疑为“销”,释也。(二)、(三)、(四)、(五)均据华严五教章补。]此三义故,三性一际,同无异也。此即不坏未而常本也。经云:‘众生即涅槃,不[复]更灭也。’又约真如随缘,依他似有,所执情有,由此三义,亦无异也。此即不动本而常末也。经云:‘法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也[也]。即由此三义与前三义是不一门也。是故真该妄末,妄彻真源,性相通融,无障无碍。
  问:依他似有等,岂同所执是情有耶?答:由二义故,故无异也。一、以彼所执执似为实,故无异法;二、若离所执,似无起故。真中随缘,当知亦尔,以无所执无随缘故。问:如何三性各有二义,不想违耶?答:以二义无异性故。何者无异?且(一)如圆成,虽复随缘成于染净,而不恒不失自性清净。只由不失自性清净,故能随缘成染净也。犹如明镜现于染净,虽现染净,而恒不失镜之明净。只由不失自性清净。只由不失镜明净故,方能现于染净之相。以现染净,知镜明净,以镜明净,知现染净。是故二义唯是一性,虽现净法,不增镜明;虽现染法,不污镜净。非直不污,亦乃(二)由此反显镜之明净。当知真如道理亦尔。非直不动,性净[成于染净,亦乃由成染净,方显性净。]非直不坏,[染]净明于性净,亦乃由性净,故方成染净。是故二义全体相收,一性无二,岂相违耶(三)?依他中,虽复因缘似有显现,然此似有必无自性,以诸缘生皆无性故。若非无性,即不藉缘。不藉缘故,即非似有。似有若[注:(一)“且”,原作“但”,据华严五教章改。(二)“乃”,原作“及”,据华严五教章改。(三)“耶”原用“也”,据华严五教章改。]成,必从众缘。从众缘故,必无自性。是故由无自性得成似有,由成似有,是故无性。故智论云:‘观一切法从因缘生,从因缘生即无自性,无自性故则毕竟空。毕竟空者,是名般若波罗蜜。’此即由缘生故,朗明无性也。中论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者,此即由无性故,即明缘生也。涅槃云:‘因缘故有,无性故空。’此即无性即因缘,因缘即无性,是不二法门也。故非直二义性不相违,亦乃全体[相收,毕竟无二也。]所执性中者,虽复当情称执现有,然于道理毕竟是无,以于[无]处横计有故。如于木杌横见有鬼,然鬼于木毕竟无。如无木鬼非无者,即不得名横计有鬼,以于木有非由计故。今即横计,明知理无;由理无故,得成横计;成横计故,方知理无;是故无二唯一性也。当知所执道理亦尔。”
  又云:“三性一际,[举一]全收,真妄互融,性无障碍。如摄论‘波罗门问经中言,世尊,依何义说如此(一)言;如来不见生死,不见涅槃。于依他中,依(二)分别性及依(三)真实性,生死为涅槃,依无差别义。何以故?此依他性由分别性一分成生死,由真实一分成涅槃。释曰:依他性非生死,由此性因真实性成涅槃(四),此性非涅槃。何以故?此性由分别一分即是生死故,是故不可定说一分。若见一分,馀分性不毘,是故不见生死,亦不见涅槃。由此意故,如来答婆罗门如此。’又云:‘阿毘达磨修[注:(一)“此”,原作“是”,据梁真谛译摄大乘论释改。(二)、(三)“依”,据摄大乘论释补。(四)“槃”下原有“故”字,据摄大乘论释删。]多罗中,世尊说法有三种:一染污分,二染清净,三染污清净分。依何义说此三分?于依他性中,分别性为染污分,真实性为清净分,依他性为染污清净分,依如此义,故说三分。释曰,阿毘达磨修多罗中,说分别性以烦恼为性,真实性以清净品为性。依他性由具两分,以二性为性(一)故,说法有三种,一烦恼分,二清净分,三二法为分,依此义故作[此](二)说’[也]。此上论文,又明真该妄末,相无不摄,妄彻真源,体无不寂。真妄交彻,二分双融,无碍全摄,思之可见。”
  [显钞]三性者,一遍计所执性,二依他起性,三圆成实性也。释名字者,香象大师释云:“一分别性,亦名遍计所执也。言分别性者,谓虚妄心构书计度,不称境故,名为分别,就能为名。又此妄心于所执境遍计著故,名遍计所执性。非遍计心所执存境,名遍计性。此约能所合为名也”。二依他起性,文释云:“依他起性者,亦名缘起性。依他别他始得有,故名依他性。三圆成实性者,圆满成就诸法实性,故以为名。今约金师子上论此三性不同。如第二色空门云:师子不有,金体不无。然愚夫取不有师子为实有,不见不无金体。见师子遍计所执,妄情前有,理实无故。愚夫见师子时,金体列无变易,指之为圆成实性。然此所执师子,执依他似有为实,故指此似有为依他起性。依宗家,三性各有二义。故意章(案:应为教义章)主三性义云:一性各有二义。真中二者,一不变义,二随缘义。依他二义者,一似有义,二无性义。所执二义者,一情有义,二理无义。由[注:(一)“二性为性”原作“一性”,据华严五教章改。(二)“此”,原作“是”据摄大乘论释改。]真不变,依他无性,所执理无。由此三义故,三性一际,同无异也。此即不坏末而常本也。经云:‘众生即涅槃,不更灭’也。又约真如随缘,依他似有,所执情有。由此三义亦无异也。此即不动本而常末也。经云‘法身流转五道,名众生’(一)故也。即由此三义与前三义是不一门也。是故真该妄末,妄彻真源,性相通融,无障无碍。’此中于同异二义中,圆成取不变,遍计、依他取情有、似有义。我本末非一门,于师子上论三性异也。
  问:同见狮子为有,何故遍计云情有,依他云似有?答:虽同见为有,有似实不同。谓妄心计著执为实,见之生怖畏,此云情有。知缘起非实,无怖畏,此云似有。问:依他起法,假众缘生,故馀处云假有,今异彼云似有,有差别耶否?答:有差别。谓真如直似事法,名之为似有,即真如随缘义也。更顾因缘,名之为假有。未必开随缘义,是故假有言通权实二教,似有言唯限终教。权教翻小乘缘生实有执,故云假有。实教亦寄权教,故云假有。实教亦寄权教,故云假有。或其体虚假,故云假有。或翻小乘等,故云假有。此假实一对也。似有者,终教约本末二门,以三性归一际时,依他立似有无性二义。无性是真理,似有是缘起法。即无性与真如不变义一际,似有与真如随缘义一际也。即无性是能随体,似有是所随诸法也。良以真理无相,似相而现,指之云似有。即楞伽所说不思议熏。不思议反义也,此义理唯实教大乘所谈,非权教所说。今显无性真理上随缘有义,故云似有。此真似一对也。问:尔者遍计情有,又与真如随缘义一际也,不可通权教,如何?答:虽取有门一义成一际[注:(一)此句华严五教章为“名曰众生”。]义,彼妄法,此缘法彼无净分,此有净分,不可例也。又假有者,名义俱通。似有者,名通义局。何者?内外相对言之。外道立自性谛,小乘说缘生假义,明知小乘说有,是假有也。虽然,小乘中说缘生以为实有。如探玄记云:“初破外道自性等故,说缘生法定是实有。”如是非一。此翻外道自性谛,唯于缘生门中作是说也。是故假有言名通大小权实,义亦通实有,故云名义俱通。似有言名滥假有,故云名通;义限实教真如随缘义,故云义局。有些不同也。依此义故,章主释三性义中处处用似有言,甚有深意也。问:假似二义何别耶?答:虽诸级不具,有人假住,如荒舍等,名可为假舍。虽诸缘具足,无假住义,如蜃楼等,名可为似舍。准喻思之。
  问:三性俱有二义,何故此文中遍计、依他不取理无、无性义,举情有(一)似有义,圆成不取随缘义,出不变义耶?答:于三性门中,就本末非一门显金师子性相也。依非异同一边可出之。若尔者,或唯真或妄,无由显示三性道理。问:就非一门显性相方如何?答:约遍计理无,依他无性,圆成不变,三性一际,同无异也。唯名为不变真如理,何有三异?又约遍计情有,依他似有,真如随缘,三性一际,同无异也。唯名为生灭有为法,更无三异也。今约三性门明不同。谓金是性,如圆成不变。师子是相,如遍计情有。金师子立,如依他似有。于相门中有二种,一遍计情有,二依他缘有。三性差别,义理具足也。若圆成取随缘,与馀二性无差别,不得显示性相。问:尔者遍计、依他,同取有义,可杂乱耶?答:遍计虚妄执为有。依他缘有,假众缘生。有此不同也。问:尔者[注:(一)“情有”,原作“有情”,今改。]真如虽取随缘义,三性可差(一)别成如何?答:如前重说,约金师子性相差别门,为显真妄不同也。若圆成不取不变者,约譬说者,唯显师子相,无由显金性。约所显法者,唯成以本归末一际,不得以末归本一门。问:尔者,如今所说者,三性二义中,真如遂隐随缘义,馀二性亦无无性、理无义耶?若无此义者,何为终教甚深义耶?答:云显性相本意有此也,馀二说离真不立故,说圆成不变,即摄二性本义也。(遍计理无,依他无性,此为本义也。)二性末义,(遍计情有,依他似有,此为末义也。)与真如随缘义无差别故。出二性末义,摄真如随缘义。二处绮显,文甚巧也。问:同是末义也,何故不出圆成末义,摄二性末义?又同是本义也,何故不出二性本义,摄圆成本义耶?答:末义有二种,一情有,二似有,举二义摄随缘一义也。本义唯一理故,举圆成一义,摄二性本义也。又三性中,圆成是本,故就本义取之;二性是末,故就末义明之。如上说,三性义具足也。问:尔者非异门时,以本归末,同取二性上有义,成一际义如何?答:虽情有似有不同,同是执有,故为一际,成非异义今欲分三性差别,故不例也。
  问:今所例三性,不次第,若依唯识等,可列遍计、依他、圆成(二)。若依宗家三性义等所立,可列圆成依他、遍计。今列遍计、圆成、依他有何义耶?答:顺义便故,谓先出生灭,转识分别,如不知金,妄作师子实有,执名遍计。次举不生灭真性,如知师子相空,唯见不变金性,此曰圆成。次生灭不生[注:(一)“可差”,原作“差可”,今改。(二)“成”,据文义补。]诚和合成阿赖耶识,如知金师子因缘似有,是云依他。是故出遍计体,唯云师子,无金字,出圆成体,云金性,简师子相;出依他体,双云金师子,即此义也。如下十玄门中说,此师子用表无明,托此金体等为圆成,二事合说等为依他。顺此义便故,次第如此。问:十玄中去,此师子等为遍计,托此金体等为圆成,二事全说等为依他。顺此义便故,次第如此。问:十玄中云,此师子用表无明,今何故释遍计,以师子配妄心耶?答:下文中,就师子唯取生灭义故,无明是生灭本,故配此,非无妄心。此门明三性,然遍计性是妄心分别为本,故出心,非无非明也。思之可见。
  [总释]这一段是按照三性说来讲狮子。意思是,对于金师子存在迷情之见,把实际上没有实体的金狮子执著为实有,叫做徧计所执性;金狮子不是实有,不是真有。但是,由于因缘和合而起,金狮子的表相还是有的,这种有是似有,叫做依他起性;金狮子不是实有,不是真有。但是,由于因缘和合而起,金狮子的表相还是有的,这种有是似有,叫做依他起性;金狮子虽然是似有,但是造成金狮子的金的本性是不变的不改的、是圆满成就真实的,叫做圆成实性。这是以金狮子为例,说明把世界万物看为客观存在是错误的,万物是依各种条件而起的、没有自性的形相——似有,只有万物的本体是恒常不变、圆满真实的。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