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8
20:09
评论

您正在阅读:《 无量寿经第三次宣经 》

第十一卷

  请掀开讲义第二十面,倒数第二行,看第九小段:
  往生同居,便是横生上三土。证位不退,亦即圆证三不退。念念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觉海,是为本经之趣。
  这一段在此地做了一个总结,结出本经的归趣。四土九品有一些的确是我们凡夫一生都不能够到达的。那麽净宗的殊胜就是在凡圣同居土,同居土的殊胜超过一切诸佛的刹土,一切诸佛刹土都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殊胜由於本师阿弭陀佛以四十八愿威神的加持。使每一个往生同居土的人,就等於同时生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这个确确实实古人所讲啊! 千经万论所--,佛没有这个说法,一切诸佛刹土也没有这个事实。所以这个法门称为难信之法,这个真的是其来有自啊!
  那麽证位不退,位不退是小果啊!在小乘须陀洹的果位,在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这个是最低的一个层次了,那麽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生到极乐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诸位要知道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位不退,就是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这个便宜占大了,因为要在我们这个世间一定要修学大乘,将见思烦恼当中八十八品见惑断尽,才能够证得初信位的果位,这个事情就很不容易了,那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的的确确是阿弭陀佛加持的,使我们就能够得到这个果位,其实不只这个果位,弭陀愿力把我们提升了,实际上诸位要晓得,我们往生叫带业往生,实际上呢!是位不退,这个是真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这个果位,那麽佛的愿力再加持,就圆证三不退,这个很不可思议,三不退前面讲过,此地特别注意那个圆字,圆是圆满。证三不退的菩萨在圆教初住菩萨就证三不退,但是不圆满,到什麽地位才圆满呢?如果真正说圆满是等觉菩萨,菩萨位圆满了,再没有了,往上去一步就成佛了。所以这个圆满的位子是等觉菩萨。如果我们把这个标准放低一点,不要限的这麽高这麽严格,那最低限度也是八地、九地菩萨。这个不能再低了,於愿文里面所说的,世尊在经中所讲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是阿惟越致菩萨,这就完全相应,这个是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我们学佛,遇到这个法门是非常的稀有,非常的难得,这个法门的的确确叫我们在一生当中圆满成佛。错过这个机缘那实在是太可惜了,所以世缘要放下,如果不放下,对往生是很大的障碍,怕的是我们这一生不能成就,世缘要放下,佛缘也要放下,就是讲求的专修这个法门,一定要专修。
  念念普利群生。
  这就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念念都是广度一切众生。
  心心流入觉海。
  这个觉海在佛学的名词叫娑婆若海。娑婆若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觉海的意思。就是如来果地上的大觉,念念趣向大觉,这是真精进,这一部经的归趣,也就是说我们修学依照这一部经,修学这个法门最终的目的。可见得它是成就圆满的菩提,圆满的果觉。再看底下这四大段:
  四、方便力用
  佛家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如果没有方便,一切众生就无法恢复自性。也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因此方便就包括了,佛教导我们所有一切的法门。这个法门都叫做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利、便宜是这个意思。
  度生方便正是诸佛大愿之所结,大智之所显,万德之所庄严,果觉之究竟处也。
  这几句话说的非常的圆满。佛修行成佛之後,做什麽呢?或者我们要问:到底什麽个样子就叫作成佛呢?这几句话都把它显示出来了。任何一尊佛菩萨,在因地之中,都曾经发过很重的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都发过这个愿,要度众生。那麽他修行证果了,这个时候有智慧、有能力、有慈悲、有方便,那麽他从前发的愿当然要兑现,那要不兑现,不就打妄语了,一定要兑现。所以这个普度众生是果地上大愿之所结,这个结就是结果,没有不度众生的。佛有无量的智慧,智慧实在讲也是在广度众生,他的智慧才能显示得出来,如果不度众生,佛的智慧没有办法看出来。佛一天到晚在那里打坐,他那个智慧从哪里显示出来啊?那麽在教化众生方面,我们就晓得佛的智慧无量无边。众生根性不相同,爱好不相同,佛为众生讲经说法,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能令一切众生得利益,这就是大智慧之所显。
  万德之所庄严。
  这个地方的庄严是指十法界,十法界当中,唯有佛的德能,才能叫一切众生得到真实的利益。这个庄严,就是真实的利益,也就是我们一般人所讲的真善美慧,唯有佛法里面才有。
  果决之究竟处也。
  如来证到极果,极果之究竟处的表现,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佛度众生没有理由啊!所谓的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没有条件的,没有理由的,一定是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那麽佛的愿力,即使诸佛如来也赞叹不尽,可是我们自己要努力、要争气,不要使佛菩萨失望,为什麽呢?我们一定要明白,如果不能脱离轮回,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落空。所以你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你要记住,能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如果这一个法门,决定可以帮助我永脱轮回,这个法门对我来讲就是真实法,如果没有把握了生死脱轮回,这个法门对我讲,就是不究竟,修的再好、再精进、再庄严,也不过是来生一点福报而已,那个福报享的很快呀!
  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就看得很清楚,这个社会上做大官的,发大财的,他为什麽做大官发大财,前生在佛门里面,修的一点福报,我们冷静去观察他那个福报啊!很快就消掉了,如果享福不知道修福,往往那个福报几年、二、三十年就没有了,一生都保不住啊!即使修的再好的,能够保持到这一生富贵善终,来生怎麽样呢?就靠不住了!尤其享福是一桩很危险的事情,我们中国古话说得好:叫利令智昏哪!这个丰富的物质享受,会把我们享昏了头啊!智慧没有了,於是做事情就颠倒了,邪正颠倒了、是非颠倒了、善恶颠倒了、利害颠倒了,这个叫愚痴。所以有地位、有身份、有财富的人好像他也在修福,做很多好事,那些好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大家详细念念了凡四训,我相信你也有能力看得出来,他那个好事是真的好事还是假的好事,这个就是说利益冲昏了头啊!这个事情麻烦,福报享尽了,大多数的人都堕三恶道,堕三恶道的时间就长了,所以我们想到这一些苦处,就不能不认真把握净宗法门,我们明了只有这一个法门,只有依靠这个法门,这一生当中确确实实能够永脱轮回,我们的问题,无量劫来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一生当中能够彻底解决,这是大事啊!没有比这个事更大啦!不但这是我们一生当中的大事,是我们无量劫来唯一的一桩大事情,怎麽能够疏忽呢?那麽说到这样大的利益:
  是故继体性宗趣後,而论本经方便胜妙之大力大用。
  这个接着讲本经的体性,宗趣。接着要讲方便利用:
  诸佛出世有三种利益。
  这个是一切诸佛示现的样子,那麽在佛法里面叫仪式,示现的榜样。
  第一个呢?是 讲经说法法施利益,令众生破迷开悟,早证无上菩提 。
  佛出现在世间,就为这麽一桩事情。後来的菩萨、祖师大德也是为这桩事情,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发愿做佛的弟子,理应继承佛陀的事业,佛陀的事业就是讲经说法,所以古时候的出家人,没有一定的住所,所谓是铁打的常住流水僧。出家人的生活行云流水,没有一定的住处,为什麽呢?到处讲经说法,哪个地方有缘就道哪里去,这个缘要深一点多住几天,缘要浅一点少住几天,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就显示出这个样子,佛没有一定的住所。我们读佛陀的传记,他老人家一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差不多是走遍了整个的印度。经中常讲五印度,把印度分作五个区域,东南西北中,南面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锡兰岛,北面是他出生的地方,现在的尼泊尔,他在恒河流域的时间比较长,许多大经,重要的经论几乎都在恒河流域所讲的,所以世尊一生行云流水,没有一定的处所。我们展开经本,在序分里面就看到,一时佛在什麽地方,你看,没有说佛住在某个地方,佛没有住啊!佛在哪个地方?今天在那里!明天在那里!後天又在另外一个地方。所以用在,不用住,住在那里他就不动了。在那个地方,今天在,明天不一定在,道场叫做常住,道场搬不走嘛!道场是谁建立的呢?不是佛菩萨建立,这个诸位要知道,道场是这一个地方人士,在家的信众,他们在此地有家有业,他不能够行云流水,他是常住在这个地方,建立一个道场,建立一个精舍,请出家人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这个经讲完了,这个法师又被别人,请到另外一个地去了,出家人过的是这个生活。出了家,没有了家,这个才个是正理。
  那麽佛教传到中国,也是维系这一个道统,没有改变,所以中国从前,大道场差不多都是国家建的。所以叫十方常住,不是私人,国家建立的多。另外有一部份呢?是这些大富长者们,他们有这个力量,或者是一个人独建,或者是集合几个人共建道场。引请,现在叫聘请,聘请法师大德来住持弘法。这个自己建立道场,这个历史很短,可以说在近代才有这个现象,古时候没有。古制度有一个好处,出家人身心清净,他没有杂碎的事情,这个道场不是他的,他不需要管理,你这个房子漏了,漏了他换一间,没有人给他整理了,他就到别的地方去,他身心清净,不管杂事,所以这些维护道场这些事物,行政上面都是在家人操心,在家人护持三宝,这样佛法才能够兴隆。今天出家人,身出了家,进到一个寺庙,寺庙里事情比家里面还要烦,还要多;所以现在讲修行成就,在家人往往容易,出家人难。你在家应付不过是你父母、儿女、兄弟、朋友,有多少人?算你多吧!一百个人,不得了吧!你看那个道场信徒,那个大的道场,我们台湾最大的道场听说有三百多万信徒,你家里眷属有那麽多吗?他要应付这麽多人,还有什麽时间修行啊!所修的都是是非人我,都是这些拉拉杂杂,所以这个往生就难了,在家人往生容易。
  我们古德说得好:知事多时烦恼多,世人多处是非就多。现在,在家人认识的人比出家人少,少,是非就少了,在家人知道的事情比出家人也少,少就烦恼少了,所以出家人是非多,烦恼多。这个不可以不晓得,我们这个道场小,大家到这个地来听经的人数也不多,所以比较起来呢?这个烦恼是非少,少的很多,而有些人告诉我,法师啊!你将来要不要去再多拉一些信徒,你这道场太小了,我说不可以啦!再多的时候,我们吃不了兜着走啦!那还得了!小道场有小道场的好处,自己成就,大家成就。要这麽多人成就,那不得了,这个是稀有的庄严道场。所以这个正如同古德所说的,我们重质不重量,我们种质不重形式,形式不重要。所以这个是弘法利生非常重要。这个弘法的目的,这里也讲的很清楚,那个目的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个是弘法的目的。要帮助他早证菩提。这个证菩提就是成佛道,帮助他早一天成佛,弘法利生的目的是在此地,千万不能搞错了。
  第二: 诸佛如来有身相光明,无量相好,若有众生,称念观察,皆能灭罪消业,永背三途。随意所乐,常生净土,乃至成佛。
  这一句我们要把它讲清楚,诸佛确实这个身相都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无量相好是称的报身佛。我们没有那个智慧,也没有那样的心量,我们没有办法观察,我们能够观察应化身,这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已经就相当不错了,如果实在还没有能力去观三十二相,能够观其中一相、二相都得利,都能够消灾灭罪。所以说塑造佛像,现代造的佛像已经不讲究了,使我们看到这个佛菩萨形象是一种艺术的人像,不是佛像。没有依照造相度量经里面所说的来雕塑,因为照这个造相度量经里面造出来的像,跟人像不一样。现在人讲求艺术,讲求美观,所以那个像呢?是美男子像,菩萨像呢?美女子之像,这种像叫人看了之後,增长罪业,消不了罪业,增长罪业,为什麽呢?起贪爱之心。增长贪 痴。那个三十二相造出来的,他不是的,他的确叫你消灭贪 痴。因为三十二相,那是果报,果必有因,所以看到佛的相好,自己就知道修因,善因才得善果,恶因才有恶报,所以诸位仔细去观察,佛的相菩萨的相,都很慈祥,罗汉的相跟佛菩萨的相不一样,但是你仔细观察,他还是很慈祥的,但是他那个相貌奇奇怪怪的,那个代表什麽呢?习气没断,他还有习气没断,习气要断掉之後,那他的相貌就非常圆满,非常的慈悲,所以他还有习气在,所以这个相确实是表心的,所谓是相随心转,心清净,相就清净,心真诚相貌里头显出真诚,心慈悲,相貌就显出慈悲,相随心转,这个一点都不错。
  所以众生见到佛的相好光明, 称念 ,这个称念是赞叹,这个十大愿王里面:称赞。 观察 ,观察是属於观想。这是智慧。能赞叹这是福,能观察这是慧,福慧双修,一个人修福修慧,当然就灭罪消业了。道理在这个地方,肯修福肯修慧,绝对不会堕三途,跟三途相背的,三途是贪 痴,业报。贪 痴叫三毒烦恼,所以佛菩萨这个一切的教诲,乃智育这个身相的示现,身相示现是身教啊!讲经说法:言教,他做出来表现给我们看,让我们在这个里面生智慧,断烦恼,是这麽意思。 常生净土,乃至成佛 。
  第三:劝令父王行念佛三昧。
  这一句话非常重要。因为前面一、二两条所说的,是笼统,没有指定那一个法门,换句话说,大小乘佛法都可以包含在其中,这第三条它有专指,专指净土法门,没有指别的,这是很不一样的地方,劝谁呢?劝他的父母、家亲眷属,诸位要晓得,父母、家亲眷属是世间人最亲爱的人,最关心的人。在一切法门当中,应当以什麽法门劝他,最好的法门,第一殊胜的法门劝他们修,这个意思在此地呀!前面没有专指,这一句专指啊!念佛三昧。所以古德说这一切三昧当中,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啊!我们要晓得这个意思。明白佛对我们的暗示,这个没有明的劝勉我们,你看他劝他父母劝他家亲眷属用什麽法门,那这个法门还能错吗?他的父母、家亲眷属,跟我们的父母、家亲眷属大概是差不多啊!他们修学这个法门能成就,这想必我们的父母、家亲眷属修这个法门,也必定能成就,就如同底下所引的:
  佛告父王,一切众生,生死中念佛之心,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
  一切众生,确确实实是在六道生死轮回之中。我们在这个里面,生起念佛的心,这个心的确很不容易生起,为什麽呢?他确实要具足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弭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他这三个条件要具足啊!可见得很不平凡。那麽这个样子就不怀疑,对於这个法门理论、事实真相,修学方法,真正能够理解,能够明了,他才能够建立信心、愿心,而後但能系念不止,这个但能就是专一了,一心称念,此地用系念,好!为什麽呢?系念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如果说一心称念,一心不容易做到,系念容易做到,系念就是我们常常讲:挂念。心里头常常有他,常常想着他,这个就叫做系念。这个可以做得到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那麽这个两句,实在上就是讲的不怀疑、不加杂、不间断。觉名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有一段开示说得很好,我们曾经把他印在那个阿弭陀佛,佛像那个卡片的背面,他说:大凡修净土的人,这个就指的多数,修净土的人当中多数人,最忌讳的就是加杂。
  你修净土为什麽不能成功?你念佛为什麽不能得念佛三昧?为什麽不能得功夫成片?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在往生传里面,看人家念佛,功夫好的,半年一年就功夫成片,就得念佛三昧。功夫稍微差一点的,三年五年就得到,想想我们自己,我们念了多少年了,有人从年轻一直念到老死,心里头还是乱七八糟,功夫成片都做不到,他不检讨自己,他还怀疑佛法还谤佛,佛经上讲的不对,讲的不灵,这个罪过就重了,他不能得三昧的原因是什麽呢?就是加杂,在世法里面加杂名闻利养,加杂着贪 痴慢。念佛还要求富贵,还要求平安,还要求长寿,还要求升官发财,你说这糟糕了,加杂这麽多东西在里头。佛法里面也加杂,加杂了诵经。一个念佛的人,每一天念阿弭陀经,又念普门品,又去念金刚经,又去念地藏经,又去念药师经,很多喔!我们现在同修当中,你问他早晚课,说出来一大堆一大堆的,还有人告诉我,两个钟点我都做不完哪!急急忙忙的做,还要去赶上班做事情,这加杂啦!还要加杂的是持咒,又要去读经又要去持咒,还有加杂的还要去做法会,交际应酬很多啊!大师说:又还要喜欢说一些没要紧的禅话。这就是加杂着禅、加杂着密、加杂着教,还要去加杂一些什麽神通啊!感应啊!吉凶祸福,还搞这些东西,真是见神见鬼啊!到後来都变成神经分裂了!果报他得到了,到哪里去,神经病院,这他证果了,他证的这个果,你说冤枉不冤枉,他怎麽能往生呢?他怎麽能得三昧呢?这些都是加杂,这一加杂,你的心就不能专一了。心不专一,那麽换句话说,见佛往生就难了,这是他自己造成的障碍,你不能成就啊!
  我们明白这一些事实,这才晓得大势至菩萨的伟大了,印祖将圆通章附在净土四经之後,成为净土五经,这很了不起啊!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专修专弘,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一切其他法门统统放下,所以古来有不少的高僧大德,修净土的人,就是一本弭陀经,一句阿弭陀佛,其他的什麽都不杂,所以人家的功夫很快就成就了,道理就在此地,秘诀也就在此地。所以一定要专一、精进。否则的话我们这一生,一定像过去一样,空过了啊!这一空过,麻烦就大了,又不晓得要经过多少劫,你才有机缘遇到这个法门,很不容易遇到啊!现在人说老实话,比从前人有福,得利於科学的工具,录音带、录影带的传播,诸位想想:假如没有录音带、录影带,我们这个讲经,到现场来听经就这麽几个人,就住在台北市学佛的同修,一生当中没有踏进我们这个佛堂的人,有多少哇!他没有机会遇到,现在确确实实是得利这个录音带跟录影带,这个东西比经书好,经书有的时候他不喜欢看,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听比较喜欢,看嫌麻烦。那麽尤其是最近的这个第四台的传播,确确实实许许多多人,在这个电视机旁边,广播旁边听到这个法门,知道这个法门的殊胜利益,发心来修学。这一点比过去人有福报,但是真正要想成就,那就要相信佛菩萨的教诲,从今之後一切放下,专心念佛,这是我们一生当中最要紧哪!最要紧的一桩大事,其他的事情随缘,决定不要放在心上,心上只要系念阿弭陀佛,那就对了。
  菩萨说了一首偈: 阿弭陀一句,万法之总持。 这个意思我们懂得,我们在讲席里面曾经讲过很多遍,我们明了,的确是万法之总持,是整个佛法的总纲领,可是念的时候,声与心要相应,口里念阿弭陀佛,心里头真想阿弭陀佛,心里头真有阿弭陀佛,这就叫相应。口里念阿弭陀佛,心里头不想阿弭陀佛,这个不相应,这个没有用处的。口念心里头要想。所以天亲菩萨往生论里面跟我们讲的五念法,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要效法的。五念法第一个是礼拜。我们拜佛,专拜阿弭陀佛,不必再拜其他的佛,拜其他的佛,我们又加杂了,又搞乱了,只拜阿弭陀佛。阿弭陀佛是一切诸佛的总代表,拜一尊阿弭陀佛,所有一切诸佛如来统统都拜了,要懂得这个意思。第二个呢?这个拜佛、礼拜是恭敬,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用恭敬心来修行。一心恭敬、一心礼敬。是这个意思。这个不能错会了,我们身虽然没拜佛,但是我们的修行是用真诚的心、恭敬的心,那这就是礼拜。称赞就是称名。作愿就是求愿往生。我念佛、我修行,不为别的,专为往生极乐世界。专为亲近阿弭陀佛,要有这个强烈的愿望。
  第四个观察。
  观察就是想念,他不用观想,用观察。察好!察是什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你观想,你想念,要想的很清楚,不能够模糊,想什麽呢?想西方世界依正庄严,也就是说,我们要想佛在经里面所说的。所说的道理、所说的方法、所说的境界,样样都清楚,样样都明了,这叫观察。末後回向。所以每一句佛号里面都具足这五法,天亲菩萨念佛的方法,我们现在念佛只有一句阿弭陀佛,其他的四个都没有,所以我们的功夫比不上天亲菩萨,菩萨这个法门传到中国之後,中国的净土宗,把他当作经典一样重视,三经一论,一论就是往生论,把他当经典一样重视。早年昙鸾法师,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昙师有往生论的注解,他用这个方法,後来道绰用这个方法,善导大师也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确确实实有效。在近代,诸位看到的,夏莲居老居士他用这个方法,你看他编的净修捷要,那是给一个工作繁忙的人,提供他作为早晚课诵用的。完全依据五念法来编的,所以它有三十二拜,有礼拜、有称赞、有观察、这个作愿回向是念念法法具足 这个相应非常要紧。念 佛在 ,感应不思议,莲开七宝池。末後一句这是果报,果报决定得生净土。这个要紧呢?就是念 在 ,这个意思是念念不忘,这才行。那这就成了三昧了,所以念佛三昧的样子就是如此。那麽这个是:
  定生佛前决定得生,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 。
  因为到西方极乐世界,所有一切恶缘都断了,都没有了,也就是说阿赖耶识里面虽然有恶的种子习气,它没有外缘来勾引,所以种子习气永远不会发作,不会起现行,这个是西方极乐世界环境太好了,最理想的修行环境,我们怎能不去。可是诸位要记住,要去决定要专决定不能杂,这个要紧,这个千万要记住。所以到那个地方决定是断恶修善,成大慈悲。此乃世尊大慈至孝,劝父之言,唯劝念佛。你看佛对於他的父母,对他的家亲眷属就劝他念佛,没有劝他修其它的法门。这个是真实的慈,大慈至孝,孝顺到了极处了,为什麽呢?因为念佛一生可以成佛,修学其他法门当中,一生成不了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地方千万不能误会,千万不能错过。可见种种法门,非不殊胜,大师在此地,给我们作一个总结。尤其是大乘法门,不是不殊胜,但非凡众之所能修,这一句话说的好,法门虽然殊胜,凡夫没法子修啊!为什麽没有法子?它要断烦恼。
  你譬如说在中国,念金刚经的人很多,念心经的人很多,金刚经的标准要破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唉你去破!果然能够破了,行!那金刚经这个法门对你算是很契机。可以灭罪、可以消灾、可以明心见性。如果你四相断不了,那你还是要搞六道轮回,该怎麽堕落是怎麽堕落,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个要知道哇!不是说那个经念几遍罪就灭掉了,那你是错解如来真实义了,那有那麽便宜的事情,经上讲的很清楚: 受持、读诵,如教修行。说一了个读诵,里面就包括了受持,依教奉行。你要把它做到才行,做不到,光是念没有用处,但是要做到真难,我的烦恼习气太重了,成天打妄想,睡觉都打妄想,他作梦,梦就是打妄想发现的,不打妄想就不会作梦,所以心地清净的人梦就少了,没有妄念的人,决定不会作梦,梦是从妄想生的。那麽由此可知,睡觉都不老实,这个习气日夜都不能断,你就晓得多难,所以说非凡众生之所能修。大小成佛法都是这样的,唯有系心念佛法门,最是应机。在所有一切法门当中,唯独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行,为什麽呢?不要断烦恼,带业往生。不断烦恼能成就,我们才有指望,断烦恼才有成就,我们没指望。除这一门之外,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要断烦恼才能成就,不断烦恼决定不能成就。
  这一个事实,实在讲,我们应该冷静去多想一想,学了佛嘛!总相信三世因果吧!我相信大家都相信三世因果。相信三世因果,就一定想到我们有过去世,咱们过去世也学佛也修行,无量寿经佛为我们授记,为我们说明我们过去生中,无量劫来,不单单是讲修行,就是讲供养诸佛如来,也曾经供养过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像金刚经上说的。不是那麽少啊!供养这麽多诸佛了,那当然我们修行,那个时间累积起来也是无量劫了。想想看,现在结果怎麽样?摆在眼前,不就是这个样子,为什麽原因无量劫的修行落到如此地步呢?没有断得了烦恼,就是这麽个原因,这才晓得断烦恼有多难,知道这个事实,其他一切大乘法门自自然然就不敢尝试,为什麽呢?我不浪费那个时间,做不到嘛!做不到还想听这个大乘经,那简直就打闲岔。那这个闲岔不打,他心不死,不肯回头,这就无可奈何啊!
  我说这些话,最近有人要找我讲金刚经,这打闲岔,其实讲金刚经也未尝不可,但是要晓得我们用什麽态度来讲,用什麽方式去讲,不违背我们念佛的宗旨。我们讲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实在上就是解释,往生论上两句最重要的话,天亲菩萨在往生论里头,把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归纳成十七句,到最後做总结,十七句总归一法句,总结就是一句,这一句是什麽呢?叫清净句。清净句是什麽意思呢?真实智慧无为法身。那大家要问:这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是什麽意思?金刚般若波罗密就是的。那一部金刚经就解释这两句话,同样一个道理,我过去讲地藏经,一部地藏经就是讲三福里头的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们诸位想想,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不是讲的这四句。这就是所有一切大乘经,统统会归到净土。帮助我们认识净土,理解净土,我们对净宗信心才能够生得起来。信心清净则生实相,金刚经上说的,我们往生的愿才会切,真信切愿,然後死心踏地老实念佛,这是俗话常讲:不到黄河心不死,这些大经大论说说让他死了心的吧!在回过头来老实念佛了,我们这用意是如此啊!但能依教念佛,依照世尊弭陀诸佛如来的教诲,老实念佛,定能往生,一得往生,便能转恶成善。
  那个恶是什麽呢?就是六道轮回,诸位要晓得,你纵然是升天,享天福,作了天王了,作了大自在天王了,不能出轮回还是恶,纵然你有甚深的禅定,升到四禅天、四空天、升到非想非非想天,不能出轮回,也是恶,恶是这个意思啊!转恶成善。善是大善提啊!大涅盘,这是善!永脱轮回不生不灭。发菩提心广度众生,这是善。所以此地的善恶,不是六道里面善生善道,恶感恶道,不是这个意思。
  念佛之方便妙用显示无馀。
  念佛的力量,念佛的用处,这一部经也是很明显的给我们说出了,让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认识到这个经,这一个法门的力量,它的功用,我们自然就肯念佛,肯认真,肯努力的去修学了,我们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好书榜

关注我们

  • 邮箱1480809595@qq.com
  • 微信佛商网订阅号:foshang1080
二维码扫码关注“佛商网”官方微信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