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8
20:09
评论

您正在阅读:《 无量寿经第三次宣经 》

第十三卷

  请掀开讲义第二十三面,第二十三面第六行,这是玄义的第五大段。
  所被根机 ,这一个字念破音字,不念 贝 ,念 匹 ,跟那个挑手边的 披 是同一个意思。这个台湾话里面讲 加披 是对的,这个音是很正确。我们看第一条: 疏钞云:前三非器,谓无信者、无愿者、无行者,反是皆器。 器是根器,这是一个比喻,原本这个器就是器皿,譬如我们要供养人茶水,必须要有个茶杯,这个杯就是器,那麽有这个器才能够接受。佛法里面把一切众生,用这个字来做比喻,能够接受佛法的,依照佛法修学的,就称之为法器;能够接受如来教法的这些人。莲池大师在疏钞里面告诉我们,这有三种人是,非器,就是不能接受这个法门,除这三种之外,都能接受。由此可知,这个法门所被根器之广,是任何法门所不能比的。那三种呢?第一个是无信,他不相这个法门,那这个就没有法子了。第二个是虽然相信,不想往生,那这个也不是净宗法门的对象。那麽第三种虽然他也信,他也想往生,但是他不肯念佛,这个行就是念佛,不念佛也不行。所以这个就是说明净宗修学三个基本条件是信、愿、行。换句话说,具足这三个条件都是这一个法门的根器;也就是说,修学这个法门,一定得到成就。那麽下面是对信、愿、行有一个简单的解释,这个解释非常重要,信:谓信,生、佛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将这个信个解释得很详细,很圆满。
  他为我们说出了六种,这个地方只说了一种,而这一种是六种里面最要紧的,这就是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能成佛,这一个信心非常重要,我们看到不少学佛的同修,确确实实缺乏这个信心,他总自己感到一生造的罪业很重,我这样子怎麽能成得了佛,不但不能成佛,如果要生到极乐世界跟这些菩萨在一块都感觉到惭愧,都不好意思,这一种念头这是决定不能往生。所以啊,往生西方净土有强烈的自信心。佛在许多大乘经论里面,告诉我们这一个事实:众生与佛不二,这是从体性上来说的,差别在那里呢?佛悟自性,我们是迷了自性,只是迷悟不同而已,而自性呢?则无二无别,完全是一样的,成佛就是悟了自性啊,就是觉悟,明了自性,这就叫成佛。那麽由此可知成佛是众生理所当然的一桩事。所以何必客气不敢承当呢!那个就错了。在观经里面把净宗的原理,佛用两句话为我们宣示出来了,这两句话就是: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 是心是佛是性德。本性本来如是,底下这一句是修德,虽然你本来是佛,没错啊!可是你要不修,你就不能成佛。一定要修,本来是佛,现在又肯修行作佛,那这个佛是作定了,决定成就,本来是佛,现在不肯修行,那就没法子了。这个自性佛不能现前,所以是心作佛。净宗这个修学的原理就是根据这个道理来的。我们现在是生死凡夫,为什麽会落到这个地步呢?那就是是心在作生死凡夫,那这就没话说啦!生死凡夫是怎麽作的呢?是妄想、执着所作的,你看!我们一天到晚打妄想,一天到晚是人我、是非、贪、 、痴、慢。搞这些东西。这就是:是心作凡夫啊!是心在作六道啊!我们的亏吃在这个地方,而不晓得同样一个道理,我们把这个念头转过来,我们作佛,就成佛了。这个是净宗修学成佛的原理。所以底下说:
  众生念佛,定得往生。
  究竟成佛。就是根据这一个原理,这一个事实真相而说的。所以成佛没什麽稀奇啊!成佛没什麽了不起啊!个个人本来是佛,这个一定要晓得的。但是成佛呢?就得大自在了!永远离苦得乐了!这一桩事情就在我们这个一念之间,关键就在念佛,我们肯念佛,就行了。念是心里头真有佛,而不是在口里头,口里面有佛,心里面还打妄想,还想是非、人我、贪、 、痴、慢,这不叫念佛,这个不相应,心里头要真有佛,真有佛呢!其他杂念就没有了!所以叫一心称念,二心就不行,一定要一心称念。我们学佛,学了不少年了,对这桩事情多少也懂得一些了,可是念佛的时候总有妄想,总有杂念,这怎麽办?这一个事实真相,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我们的妄想、杂念作的时间太长,太久了!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我们的心就是在作妄想,就是在作杂念,现在要想一下把它转过来,当然不可能,习气太重了!太重了!现在我们晓得这个原理,晓得这一个事实,这是心在造作,现在不想再造作妄想、杂念了,现在专造阿弭陀佛,这是我们现在明白了!明白叫始觉,你开始觉悟了。从此之後,要能保持着这个觉悟,不再迷了,那我们成功就有指望。怎样保持呢?就是把这一句佛号抓紧,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我们全部精神贯注在这一句佛号上,念兹在兹。在念佛的时候起妄想不怕,起妄想是正常的,这妄想跟念佛可以同时,彼此不相碍啊!只要我们专注在佛号上,不要理会妄想,不要理会,也不要着急,也不要害怕,那麽我们念佛功夫得力了!这个得力还是靠 习。换句话说,我们要培养念佛的习惯,培养念佛的习气,这一个习气要培养成了,这个妄想、杂念自然就少了。少了我们就晓得我们念佛功夫得力了!这样才能够往生。所以这个关键是在念佛,念佛成佛。念佛人决定得生净土,一生净土,一定是究竟成佛。这个成佛上面加个究竟,就是说明这个佛是圆满的佛果,像天台家所说藏、通、别、圆。那个藏教佛、别教佛,都不圆满。圆教才究竟圆满。那麽我们生到极乐世界,成的是那一种佛呢?是圆教的究竟圆满佛。这个的确是无比的殊胜。我们要相信,这非常、非常重要!这就是信自己啊!所以这个净宗里面讲信,跟一般宗教的讲信,是大大的不相同,它是建立在自信心的基础上,其次呢!我们再讲信他,他是谁呢?他 是讲释迦牟尼佛、阿弭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我们相信释迦牟尼佛,决定没有妄语。他所说的一定是事实,我们信得过他,我们相信释尊所讲的阿弭陀佛在因地所发的四十八愿,愿愿都是真实,愿愿现在都兑现了!没有一愿是虚假的,我们信他是信这个,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再讲到:愿。
  愿为厌离娑婆,欣慕极乐。如子忆母,必於往生。信真的成就了,真正建立了,那个功德就很大了!像金刚经上所说的: 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实相就是真如本性,信心清净,就明心见性。可是禅宗明心是性,就见性成佛,成的什麽佛呢?大概是藏教佛、通教佛,最多也不过是别教佛,圆教没有法子啊!那个究竟圆满佛距离他见性还之远矣!我们知道这个见性的菩萨,破一品无明,就见一分真性,这个就是见性的菩萨。所谓见性成佛。那麽自性里面有四十一品无明,他才破一品啊!後面还有四十品啊!四十品破尽了,才叫究竟圆满佛,所以他往後那个位次,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一步一步向上提升,所以远之远矣!唯独到西方极乐世界容易,很快就能够圆满,他不必经历这麽多位次,也不必经历很长的时间。他就能成就,所以,觉悟的菩萨们,没有一个不愿意求生净土的,除非他是没有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个法门决定求生。菩萨有智慧,我们没有智慧,遇到这个法门呢!还不想去,为什麽呢?对这个世间有贪恋啊!舍不得啊!这就麻烦,虽然信了,也不能成就。所以一定要把这两个世界,两个生活环境,要搞明白,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个地方就放得下了!为什麽不愿意去,为什麽放不下呢?没有搞清楚,这个世间有财产啊!舍不得放下。
  要是搞清楚了西方世界那个财富比这儿多啊!不晓得多多少?这就肯去,住的房子比这里要大,我们这个地方住的房子钢劢水泥造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房子是七宝造的,那不能比啊!这个世间有亲人,亲情放不下,殊不佑西方世界亲人比这边多啊!这个一点不假啦!所以必须要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就很愿意舍弃这个世界,所以是厌离娑婆,不愿意在这个世间,在这个六道里面再受苦了!再去受这些折磨了!对於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当然你就欢喜,你羡慕,你很想去。下面这是个比喻:如子忆母。比喻这个羡慕之心,像小孩念父母一样。他没有别的心愿,只希望回到母亲的怀抱。要有这样的热情,必欲往生。必定想生极乐世界。要有这样的愿,非常恳切的愿。有愿呢!还要行。行为从愿起行。行就是佛在本经里面教给我们: 一向专念。 无有间断哪!就是在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面教给我们: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都摄六根就一向,净念相继就是专念。那麽这个样子,三个条件都俱足了!以上三事,号为资粮,信、愿、行。三缺一不可,这个是往生西方净土的条件,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俱足了!没有不往生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一生成佛。这个是真实的成就啊!
  任何一个法门,都没有法子跟净土相比,其他大乘法里面,虽然有很好的理论,也有这个善巧方便法门,它能帮助我们的只是成罗汉、成菩萨,成这个权教的佛果而已,像这个藏、通、别佛,这是跟西方净土不能比的地方。所以一定要俱足这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具足了,无论是智、愚,或者是在社会上贵贱,男女老少,一律没有差别,平等的往生,平等的成佛。 净土法门,奇特殊妙 ,殊是殊胜,妙是微妙, 当机之说,亦有三例 :这样殊胜奇妙的法门,要什麽样的条件?什麽样的资格?才能够修学呢?这就是当机之说了。这个说法大概是自古以来啊!有这麽几种讲法,这几种讲法都列在此地,给我们作一个叁考,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这第一个是上辈往生!唯是菩萨。唐 善导大师以前之古德,多认为上品上生者是四地到七地菩萨,上品中生的是初地到四地的菩萨,从上上品到中上品这个四品,凡夫绍分啊!那个不是夫。像华严经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个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大概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这个四品是他们去往生的,善导大师以前这一些高僧大德是这个讲法。那麽这是我们在古德注疏里面都能够有得到的。我们翻过来看二十四面,这个第二,第二种说法:
  本为凡夫,皆为圣人。
  这个讲法是 善导大师讲的,在高僧传里面,记载的说:善导大师是阿弭陀佛化身再来的,弭陀化身再来的,那麽善导大师的话就是阿弭陀佛自己说的,这是决定错不了的。阿弭陀佛建立西方净土,为 呢?是为凡夫,不是为这些菩萨们啊!善导大师四帖疏,这个四帖疏就是观无量寿经疏,我们曾经讲过,他这一段说呢!特别是在上品上生章里头讲的,上品上生章他的注解的特别详细,把古人这种说法,它完全驳斥了,我们纵然王能够读这个四帖疏的全部,至少要把这个上品上生章,要多读几遍,这个是增长我们的信心。善导大师四帖疏,破前所曰,这个破就是驳斥古来大德这个错误的说法, 如来说此十六观法,但为常没众央A 不干大小圣也, 这个话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来:释迦牟尼佛,十六观经是释迦牟尼佛讲的,而观无量寿经里面,讲到修行方法,就是释尊所说的十六种观想的方法,那麽这里面包括着: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这个统统都在这一部经里面,而佛的意思呢!是为常没众生。什麽叫常没呢?就是六道轮回里面的生死凡夫,所谓的是:头出头没啊!到三善道来投生,就是把这个六道比喻作苦海啊!这个头撑出来,吸一口新鲜空气,才一下呢!又再到那个海底下去了!不知道多久,再冒出来一次!这个海底就三恶道啊!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六道凡夫,决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三善道好比我们休假出去旅游,时间很短啊!三恶道才是老家啦!住在那个地方,时间太久了。饿鬼、地狱、畜生。这个是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
  那麽佛可以这样肯定的为我们说,佛对於这个事实是亲眼所见,不是猜测的。他是现量境界啊!他看得太清楚、太明白了!那麽佛说出这个道理,我们仔细想想:也蛮合理的。人为什麽会堕三恶道呢?造作的恶业。轮回的形成,原理就是迷惑、造业,感得的果报。惑、业、苦,这是轮回的来由啊!惑、业、苦,里头断一条,轮回的现象就没有了!所以永嘉大师 :觉後空空无大千。那麽由此可知,六道轮回是我们迷了才发生的这个现象。真正觉悟了,这个现象就没有了。那我们想想:我们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我们起心动念,言言造作,是善式 H还是恶多呢?冷静仔细想一想,就觉得佛的话有道理,我们确确实实恶念多啊!造的恶事多,好事少啊!恶造的多,恶的念头强!佛说这个轮回是强者先牵,那一个念头强,先受果报,我们恶念强啊!那些是恶念?贪、 、痴。所以佛说:这叫三毒。贪的念头强,就饿鬼道去了!贪心变饿鬼啊! 恚心强就堕地狱,愚痴强就变畜生,愚痴就是迷惑、颠倒。真假、邪正、善恶、是非、不能辨别。把假的当真的,真的看作假的,这叫愚痴啊!我们看看现在这个社会,不要看别人,看看我们学佛的同修们,就看出来了,说实在 ,一个人看自己很难,自己有什麽毛病不容易觉察,看别人!看别人,然後,别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看别人,再回过头来想想自己,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这个方法也是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我们自己有没有把假的当作真的,很可能我们就犯了愚痴,自己不知道,我们举个最浅显的例子来说:我们学佛,把佛、菩萨的形相当作神明来供养,这个事情太多,太多了!这就是迷惑啊!这就是愚痴啊!自己以为拜佛,佛会保佑我,将来还变畜生,你说冤枉不冤枉!拜佛会拜到畜生道里去了!原因就在此地。
  过去,慈云灌顶法师为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写了一个注解,大势至念佛圆通章疏钞,我们过去讲过,这个本子我们也印过很多次,不难看到。他末後为我们说出念佛人下地狱,我那个时候作学生的时代,在台中,跟李老师的时候,我看到这本书:第一条念佛人堕地狱,我就吓一跳!我就向李老师请教,这怎麽回事情?念佛再不好,不应该堕三恶道,不应该堕地狱嘛!李老师说这个问题很严重!这是个大问题,他说我不跟你一个人答覆,我讲经的时候跟大家解释。念佛人心里面还有嫉妒,还有 恨,堕地狱啊!是嫉妒、 恨心堕地狱,不是念佛堕地狱!念佛人要把这个贪、 、痴念掉啊!那就行!那才能往生。念佛人口里念佛,心里还充满贪、 、痴,来生还是在三恶道。所以这个灌顶大师讲一百种不同的果报啊!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阿弭陀佛发愿是度我们六道众生的,四十八愿每一愿都是度六道众生的,不干大小圣也。这个大圣呢?就是大乘的菩萨,小圣,小乘的罗汉。小乘初果到四果。大乘像前面所引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善导大师说:与他们不相干。这个法门专度凡夫。他这个说法,我们仔细去看看经,相应。说得很有道理,因为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现在我们读的这个本子,第二品一开端: 贤护等十六正士。 那是在家人哪!在家菩萨啦!他们的人数占了十六个人,绝大多数,这个意思就是显示出:这一部经,这个法门,对向是在家的同修,是六道凡夫。底下又云:
  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
  这一句话说得非常!非常好!可以说,将我们的疑惑,彻底解除了,为什麽往生会有九品呢?善导大师说:九品无关我们的根性,当然更与大小乘没关系了!不像前面讲的要登地的菩萨才能往生,才是上三品往生。那我们是薄地凡夫,那往生只有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之分啦!往上去没我们分哪!这样说法实在讲,跟西方世界的教义相违背,为什麽呢?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这样说法就太不平等了嘛!这个差别太大,那里能够算是平等法呢?何况这个平等在经题上就列上: 清净平等觉 。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阿弭陀佛度化众生的法门是平等法门啊!那麽九品差别怎麽来的?遇缘不同,这个话说得,我们觉得是有道理,遇到的缘,机缘不一样,所以才有差别,机缘很难得啊!这与过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缘统统有关系,就像小本弭陀经上所说的: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这个意思是一样的。过去生中有善根,有福德,这一生才遇缘殊胜。殊胜的缘,是我们能遇到这一部经典。
  学佛的人很多啊!特别是在过去,过去在古时候,印刷术没有发明,没有发达,得一本经书相当不容易,在民国初年,有许多学佛的同修,还是手抄佛经,经书买不到啊!要想求一部经典,怎麽办呢?只有找那个大的寺庙,大寺庙里面有藏经,那个藏经楼就像图书馆一样,去借。在一般习惯上来讲呢!藏经都是不能够离开藏经楼的。你可以借出来在里面抄,所以用的是手抄本哪!不像现在,现在是印刷书太发达了。每个人家里面都可以供一部大藏经啊!这是从前人连作梦也不敢想的。经本得来不容易,你要遇到这个经本。特别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自古以来传下来一共有五种不同的原释本,这五种不同本子里面,里面的巾容有出入,所以这个本子啊!唐以後很少人依无量寿经来修行。大家都依阿弭陀经。原因就是因为它的本子太多,不晓得依那一个本子好。五种本,都能够看到,那相当不容易。这个就是缘的问题。现在,我们的缘比古时候要殊胜的太多,太多了!正因为原译本多,读一种不能够明白圆满的意思,五种本都读,本了都找不到,所以古德才有会集的这个想法。最早会集的是未朝,王龙舒居士,王日休居士,这是最早的会集本,叫大阿弭陀经。以王居士的地位、财富,学佛,那麽无量寿经这个原译本,他只看到四种,还有一种,他都没有机会能见得到。
  这由此可,古时候。这个经书见到之难。所以他那个本子是四种原译本的会集本。在唐朝翻译的大宝积经里面的如来会,这个无量寿会,这一会,这一个本子,王龙舒居士没见过。这个会集就不是,不圆满了!少一种啊!而大宝积会里面有一些经文哪!其他四种本子里头都没有的,那这就很重要了!所以一直到民国初年,夏莲居老居士,这最近的这个会集,我们现在所采用的,这是一个最完整的会集本。是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我们现在人,有福啊!因缘殊胜哪!这遇缘好啊!这个是你遇到的本子圆满、完备。
  第二呢!这个缘要理解的透澈,要有人给我们详细讲解,使对全经的义理,了然於胸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缘殊胜啊!
  第三:有好的同叁道友。大家在一块认真的修学,如教修行,这个缘就俱足了,这些因缘要俱足,这上品上生啊!所以九品往生里面,上上品往生我们有分,特别是现代人,确确实实是有分,问题就是你肯不肯修了。在缘上来讲,具足了!往生的品位不高。这个怪自己,绝不能怪别人,怪自己那里犯的过失呢?没有能够如教修行。佛所讲的,没去照做啊!这个往生的品位就低了。所以这个九品差别啦是在遇缘的不同。又云: 其机者,则一切善恶、大小、凡愚也。 这一句话也说得很好!这是善导大师为我们作了一个总结。在这一句话里面,他把 一切善恶 这四个字就是说明六道的凡夫,六道凡夫里面的 善 就是三善道, 恶 就是三恶道。这个是阿弭陀佛主要接引的大众。大乘菩萨,小乘圣者,是附带的。底下这个凡愚是通指六道的众生。六道都是凡夫。大师之说,上契圣心,下洽群机。善导大师这个说法跟古大德的说法,完全不相同,确确实实与经意相吻合,经是佛说的,确确实实说的是佛心里面的话。下洽群机啊!洽是融洽啦!群机就是从上上到下下。上:等觉菩萨。下下是地狱众生,这就是常讲:九法界一切众生。菩萨对佛来说,也是众生;九界众生。
  净土法门,普度啊!实大有功於净土,善导大师这个说法,对净宗确确实实是莫大的功德。令一切众生起建了信心,发愿求生净土。故中日诸师,都成此说。这个特别是在日本,日本在隋唐时候,派了很多出家人到中国来留学,而这里面不少人都是善导的学生,他们学成,回国之後,所以净土宗在日本是很有影响力的一个宗派,他们对於老师非常尊敬。超过我中国。中国一般寺庙里面,善导大师的像还不多见,可是在日本寺庙里头,善导大师的像就很多,很多寺庙的名称用:善导寺。我们台北善导寺是日本人建的,纪念善导大师。所以你看到善导寺,这净土宗的道埸。这个都是说明善导大师对於日本,对於韩国的佛教影响很深。再看第三:这个第三种说法:
  专接上根,旁及中下。
  说净土法门它的对象呢?是专门对上上根的人,疏钞曰:观被人机,以求生净土被上机 。这个说法是莲池大师讲的,这是我们净宗中兴的大德,他生在明朝末年,这是弭陀经疏钞里头说的,明是说明,信位初心。初发的心,对於佛法有信心,很想修学,那麽大师讲啊!这个众生有上、中、下三等根机。礼忏、灭罪。依照大小乘经典的方法,修行,修礼拜,修忏悔;这个我们常讲经忏,这个经忏诸位要知道,不是现在寺院里头超度死人的经忏,不是这个。这个经呢:是讲读诵经典,像在我们台湾、我们台北华严莲社、听说每个月它都有一定的时间。大家在一起读诵华严经。这是读经。像礼忏呢:很多寺院里面,也有一定的时间,举行拜大悲忏。这最普遍的。那麽在台湾还有拜梁皇忏,水忏,这个净土宗的有净土忏,修地藏法门的有地藏忏,修法华经的有法华忏,这个忏仪很多,几乎重要的大乘经典都有修行的方法,古大德编的,编的这个修行的方法,通常讲:行法。修行的方法。那麽这个是对初机的。也就是说对下等根机的,教给他们修行的方法。中等根机呢?比他们高了,他们修禅定,修习止观哪!止观就是禅,在禅宗里面叫禅定,在教下里面叫止观,此前面这一层要高,; 那麽更上层的呢?更上层的念佛,专接上根哪!那些是上根,念佛人是上根。以求生净土被上根,这是确确实实的,为什麽念佛人是上根人呢?上根是有真实的智慧,选择这个法门,就是真实智慧啊!没有真实智慧,你怎麽会选这个法门。这成佛的法门哪!
  诸位要晓得,修习止观,若不能见性,就不能出三界,纵然得定,也只能够往生四禅天;初禅、二禅、四禅,看他定功浅深不能出三界,他将来果报在天上,那定要修不成,修不成就是未到定,有定功但是不够,那就生欲界天,我们常常看到的,这个经上讲的: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都是未到定,就是他修的禅定功夫还不够初禅,不到初禅,像考试打分数一样,六十分及格,他只有四十分、五十分,这就生到欲界天人,位次就更低了。那麽由此可知前面这个礼忏、灭罪,是人天福报,超越三界。往生净土,所以这是上根人哪!不是下根啊!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初为业障众生,中为凡夫二乘,是知净土是大乘菩萨所修也,凡是修净土的人,都是大乘菩萨,因为净土所要求的,你看无量寿经讲的很清楚: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菩提心一发就是菩萨啦!什麽叫菩提心呢? 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说得好,凡夫真正发愿求生净土,他说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个讲法确实 益大师以前这些祖大德们没有这个讲法,没说过,他第一次说的,那麽他说这个话,我们细细想一想,有没有道理?很有道理!为什麽呢?生到净土,这个古人讲迥:但得见弭陀,何愁不开悟。你能够见阿弭陀佛,这个不是菩萨,见不到的啊!
  所以,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个心,的的确确是无上菩提心。一般的菩萨,不如啊!比不上,一般菩萨虽然发的,像这个起信论里面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你发那个心见不了佛啊!人家这一发心,就见佛,见佛比你就高多了。所以,的确是无上菩提心。所以,这是 益大师讲的清楚,讲的明白,讲的容易懂,我们听了之後,觉得我们有分哪!起信论里讲的,这个观经里讲的,讲的我们听不懂,想想自己发不出来,没分、於是就退心了,听到 益大师这个讲的,我们就振奋起来了,觉得说,我也可以做得到。所以,要真正发心,求生净土。
  又要解谓持名,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为马呜、龙树、智者、求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啊!这是 益大师赞叹净宗的行法,修行的方法:持名念佛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太深、太妙了!可是,念佛实在讲,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它的深妙处,只有深妙之人才能看得出来,一般人,看不出它的深妙处。唯有真正有学问,真正有见识的人,他知道!这个方法简单、容易,确实深妙,下面这两句话说的好:破尽一切戏论,这一句话是对教下讲的,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如果你要是懂得念佛法门,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话,都是戏论啊!都是开玩笑的话,都是废话。一句阿弭陀佛把它破尽了,斩尽一切意见:这是对禅宗讲的。你说,这就深妙了!超越了禅宗,超越了教下。宗门、教下,代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法,这一句佛号超越了,从理上说,深啊!从方法上讲,妙啊!太巧妙了!一句佛号就超越,决定不是宗门、教下能相比的。刚才,我说了:禅宗,不见性,不能成就。只得禅定,这是生四禅天,纵然明心见性了,成就还是有限。见性成佛,成的什麽佛呢?藏教佛、通教佛。权教佛果,真的是远矣啊!不晓得还要修多久,才能成就。依照佛在一般经上讲的这个三大阿僧 劫,第一个阿僧 劫完成三贤位,佛说这个都是从别教讲的,不是圆教,第二个阿僧 劫,从初地到七地,七个位次;第三个阿僧 劫,八地、九地、十地,三个位次。三大阿僧 劫,纵然明心见性了!所谓见性成佛了,不过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别教这是初地。那麽从初地到七地,一个阿僧 。劫再到十地,两个阿僧,成什麽样的佛呢?成别教佛。别教佛的地位是相当圆教第二贤位的菩萨。
  所以,你就晓得太远了!时间太长了!怎麽能跟念佛人比呢?念佛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依照观无量寿经所说的:下下品往生,只要经十二劫,诸位晓得,十二劫啊!就花开见佛悟无生了!花开见佛悟无生,什麽地位呢?圆教初住地位,别教初地的地位,换一句话说,像他们那个修行,修到这个,是经过一个阿僧 劫,在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十二劫,他怎麽能比?这不能比嘛!那是讲下下品往生的,如果说下中品往生的,那经上讲只要六劫啊!那时间就缩短一半了,所以,真的是深啊!真的是妙啊!这两句话不是假话啦!是事实!超越宗门教下,教下包括了贤首宗、天弁宗、三论宗、法相唯识宗,没有一样能比得上念佛人啊!念佛之殊胜,所以念佛法门好,谁知道呢?马呜菩萨知道,龙树菩萨知道,这两个人,是大乘八宗共祖,大乘八个宗派,都是马呜、龙树传下来的,所以他是八个宗派的祖师啊!共同的祖师啊!他们佑道,他们在末後都是念佛求生净土的,那麽,在中国,中国智者大师知道,智者是天弁宗的,专门弘扬法华经的,可是,智者大师是念佛往生的,他给观无量寿经做了个注解,後来他的学生四明尊者作了个钞,这个注解也很有名,叫观无量寿经妙宗钞。他是念佛往生的,四明尊者也是念佛往生的。
  天台宗的祖师,因为智者大师提倡念佛求生净土,所以,天台宗历代的祖师,几乎都是念佛往生的。永明,永明是从禅宗里面回过头来的,他在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再回过头来,专修念佛法门,求生净土。永明,在传记里面记载,他也是阿弭陀佛化身来的。这是我们中国两位大德,他们清楚,他们明白,智者是代表教下,永明是代表禅宗,所以,像他们这一等的人物,这一流的人物,彻底担荷得去啊!他们能够直下承当,一丝毫怀疑都没有,这应持名一法,乃至圆至顿,圆是圆满,跟念佛人一比,他就有欠缺,所以这个是圆到极处,顿到极处,顿是顿超,禅宗是顿,跟念佛一比,差远了!无上法门,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故曰:深妙啊!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就是不可思议。不是我们想像得到的,不是我们推测得到的,所以说它是深妙,但蓦直念去,这蓦直:一直,只要你一直念去,死心塌地一直念去,不假方便,不须要藉任何方法来帮助,不落思量,这两句话合在一起,不假方便:不需要用禅宗的方法来帮助。就是这一句佛号念到底,直起直用啊!直接了当啊!自得心开,只要你功夫用的熟了,自自然然心开意解,跟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一样的境界。禅宗的方法难,净宗念佛这个方法容易,都可以念到大彻大悟,都可以念到明心见性,当下破尽戏论,当除一切嫉妒、分别,是能直下承当者:肉身大士也。这就说明谁是善根,你只要肯直下承当,只要肯发愿求生净土,一心念佛,你就是肉身菩萨,这个大士是大菩萨啦!就是前面所讲的上根人哪!那不是下根人,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好书榜

关注我们

  • 邮箱1480809595@qq.com
  • 微信佛商网订阅号:foshang1080
二维码扫码关注“佛商网”官方微信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