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5:34
评论

您正在阅读:《 生命的觉醒 》

化解烦恼,走向菩提(1)

菩提心的藏音是『蒋秋森』。『蒋』是扫除,『秋』是拥有,『森』是心。『蒋秋森』的意思是:为了天下所有的众生,远离所有的痛苦,获得正等觉佛果位。

用佛法的镜子照自己

现代西方国家工商业和高科技非常发达,而人们的心灵普遍很空虚,于是把佛教当成滋补的“心灵资粮”或“心灵妙方”。在东南亚很多国家,则是把密教修法当成可以快速解决现实世俗问题或达到自己私欲的密方。这两种看待佛教的心态都是不正确的。如果密法能这样满足世间私欲的话,就不符合佛法中因果轮回的定律了。因为,不论显教或密教,都是佛陀传下来的教法,都是要我们学习善恶取舍的道理,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改变我执的观念,慢慢地累积善业,这样才会时时感到心灵的平安与快乐。

世上快乐的人,心灵层面都是向善、超越自我、能为他人着想的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的心会慢慢地堕落,到最后,为了达到私人私利,常常伤害别人,结果众叛亲离。一个人应该要有自信,但过度执著自我就是一种伤害。因此,要将心灵往上提升,转变贪心、嗔恨、嫉妒所造成的烦恼,就必须从对心的理解及为他人的付出来改善。

很多人将现在的社会乱象怪罪于学校、社会、国家教育的失败。然而,怪罪别人之前,我们应该先教育自己,先从本身的家庭做起,发展到社会国家,去关怀那些没有被关怀的人。一般父母所谓“都是为了子女好”的爱心中,夹杂了太多的自私自利,总是教导子女“凡事要冲在第一,要念好的学校,你不努力不会有好职业就不会成功”,从小的教育就是教他们以考虑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待到其长大整个社会的风气可想而知。其实,父母的爱心应该是建立在智慧之上,以“多为别人想想”来教育子女,教导子女学会分别取舍善恶,懂得为他人付出。

不管社会上的警察再多、法官判案的罪刑再重,也无法将心地不善的人全部抓起来关起来。有智慧的爱心才是真正的爱心,而善良的心有如肥沃的田地,若不去播种、灌溉,一段时间后也会生出杂草。因此,智慧和爱心不能只停留在内心,必须付诸行动,要让善良的动机化为自利又利他的行动。如果别人对我们做的事,让我们感到很欢喜,那么就要常常对别人做相同的事情;如果别人对我们做的事让我们不高兴,我们也要避免做同样让别人不愉快的事。

当代工商业社会由于重视竞争常造成一种不负责任的心态,遇到挫折障碍、不如意之事就会将责任怪罪到他人身上:上司怪下属事情没做好,员工怪老板领导能力不足;学生成绩不好怪父母、老师,父母、老师则认为学生不够用功……这种推卸责任的身教,对未来一代是非常不好的教育,在佛法上来说也是一种非常恶劣的造业方式。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