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23:04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佛教十五题 》

.论述中的矛盾(2)

 
  sa
    
  Aghabhedakkhandhaka
    
  athakhobhagav yasmanta
    
  As riputtam mantesi
    
  tenahitva
    
  As riputtadevadatta
    
  Ar jagahepak seh ti
    
  pubbemay bhantedevadattassar jagaheva
    
  B
    
  Bobh sitomahiddhikogodhiputto
    
  mah nunh vogodhiputtoti|kath ha
    
  Abhantedevadatta
    
  Ar jagahepak sem ti|nanutay s riputtobh toyevadevadattassar jagaheva
    
  B
    
  Bobh sito
    
  Aahiddhikogodhiputtomah nubh vogodhiputtoti|evambhanteti|evamevakhotva
    
  As riputtabhuta
    
  A evadevadatta
    
  Ar jagahepak seh ti|梵文和巴利文内容几乎完全一致,唯一的区别就是,梵文是阿难,巴利文是舍利弗。梵文《说一切有部律》的汉译名是《十诵律》。如果拿这同一部佛典的梵文原文和汉文译文对比一下,就会发现一个多少令人吃惊的情况:梵文原文中有几句重要的话,在汉译文中被删掉了。这几句话是:“大德!从前我曾赞叹过提婆达多的品质,说,提婆达多是善良的、英俊的、有德的,现在人们将会讥笑我前后矛盾。”(9)薄迦梵说:“谁要对你说这样的话,你就对他说:‘过去他确实是这样,现在不是了。’”(10)《十诵律》为什么单单把这几句话删掉了呢?瓦尔德施米特教授认为是有意(bewusst)删掉的(引文第555页)。为了维护释迦牟尼派的面子,这是可能的。但是其余的汉译异本都没有删掉,它们不想“为贤者讳”。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瓦尔德施米特教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梵文原文和巴利文原文都照实写出,似乎都没有考虑到面子问题。不管怎样,提婆达多至少一度在佛教僧伽中享有极高的威信,受到过如来大弟子的赞叹。大概后来由于意见不同,想同如来佛分道扬镳。佛爷的徒子徒孙一反常态,对他造谣诬蔑,咬牙切齿,无所不用其极。但是,想一手遮天是根本办不到的,事实毕竟是事实,谁也抹煞不掉。于是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无意中留下了这一点真实的记录。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此外,我在上面引用过的如来佛的话:“提婆达多先有神通。”也说明了同样的情况。《鼻奈耶》卷二说:“(提婆达多)出家剃除须发,着袈裟,捐弃国土,入山行道,诵经禀受,于其间世尊说经法,尽诵上口,彼亦有大神足比丘。”( 24,859a)可见提婆达多的真实情况。
    
  现在谈第一个大矛盾中的第二个问题:提婆达多果真是一个失道寡助的坏人吗?他有没有徒众呢?仅从《破僧事》的叙述中已经可以看出他有徒众,而且数目还不小。有名有姓的四个人是他经常的伙伴。之所以一定是四个人,我猜想,这可能同我上面谈到的破僧所需要的和尚的最少数目有联系。此外,还有不少地方提到他有五百个追随者。我在下面引用几个例证:
    
  《四分律》卷四:
    
  提婆达多心欲为恶而生念言:我欲畜徒众。( 22,591c~592a)
    
  《五分律》卷三:
    
  舍利弗!汝往调达众中,作是唱言。( 22,19a)
    
  同上:
    
  尔时助调达比丘语诸比丘言。( 22,21a)
    
  《十诵律》卷四十:
    
  尔时助提婆达多比丘尼着细襵衣( 23,292a;又见294a,296b,313b等)
    
  《鼻奈耶》卷四:
    
  时瞿婆离比丘调达弟子见舍利弗目犍连出。( 24,868b;又见869a)
    
  《破僧事》卷十八:
    
  时提婆达多便即持咽珠价值千金而与巧工,令造此车,复与一千人以为驱使。( 24,192a)
    
  例子不用再举了。就从这几个简单的例子中也可以看出,提婆达多是有徒众的,不但有和尚,而且也有尼姑。提婆达多决不是失道寡助者,他的徒众数目是相当多的。
    
  现在谈第二个大矛盾,就是叙述的事实与以后历史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根据佛典的记载,提婆达多之阴险、之卑鄙,简直甚于虎豹蛇蝎、魑魅魍魉,坏得不能再坏了。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已经被释迦牟尼的那些忠诚的徒子徒孙们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哪里还能谈到什么身后的影响呢?然而事实却不是这个样子,历史的发展证明了另一种情况。5世纪初,法显到印度在拘萨罗国舍卫城见到:
    
  调达亦有众在,常供养过去三佛,唯不供养释迦文佛。《高僧法显传》, 51,861a。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论述中的矛盾(2)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