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23:04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佛教十五题 》

.浮屠与佛(2)


  所以我们只是揣情度理也可以想到“佛”这一个字不会是略写。现在我们还有事实的证明。我因为想研究另外一个问题,把后汉三国时代所有的译过来的佛经里面的音译名词都搜集在一起,其中有许多名词以前都认为是省略的。但现在据我个人的看法,这种意见是不对的。以前人们都认为这些佛经的原本就是梵文。他们拿梵文来同这些音译名词一对,发现它们不相当,于是就只好说,这是省略。连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说这个是“讹也”,那个是“讹也”,其实都不见得真是“讹也”。现在我们知道,初期中译佛经大半不是直接由梵文译过来的,拿梵文作标准来衡量这里面的音译名词当然不适合了。这问题我想另写一篇文章讨论,这里不再赘述。我现在只把“佛”字选出来讨论一下。
    
  “佛”字梵文原文是Buddha,我们上面已经说过。在焉耆文(吐火罗文A)里Buddha变成Pt k t。这个字有好几种不同的写法:Pt k t,Pt kte,Pt
    
  A kte,Pt kte,Pt ikte,Pt kte,P tt kte,P tt kte,P tt kte,P tt
    
  A kte,P tt
    
  A kte。(参阅EmilSieg,Wil helmSiegingundWilhelmSchulze,TocharischeGr mmatik,G ttingen1931,§76,116,122a,123,152b,192,206,207,363c。)这个字是两个字组成的,第一部分是pt ,第二部分是 k t。pt 相当梵文的Buddha,可以说是Buddha的变形。因为吐火罗文里面浊音的b很少,所以开头的b就变成了p。第二部分的 k t是“神”的意思,古人译为“天”,相当梵文的deva。这个组合字全译应该是“佛天”。“天”是用来形容“佛”的,说了“佛”还不够,再给它加上一个尊衔。在焉耆文里,只要是梵文Buddha,就译为Pt k t。在中文《大藏经》里,虽然也有时候称佛为“天中天(或王)”(dev tideva)参阅《释氏要览》中, 54,284b~c。,譬如《妙法莲华经》卷三,《化城喻品》七:
    
  圣主天中王
    
  迦陵频伽声
    
  哀愍众生者
    
  我等今敬礼( 9,23c)
    
  与这相当的梵文是:
    
  namo’stuteapratim mahars•edev tidev kalav n•kasusvar |
    
  vin yak lokisadevakasminvand mitelokahit nu kamp ‖
    
  (Saddharmapu
    
  Bd•ar ka,editedbyH KernandBunyiuNanjio,BibliothecaBuddhicaX,St Ptersbourg,1912,p 169,L 12、13)
    
  但“佛”同“天”连在一起用似乎还没见过。在梵文原文的佛经里面,也没有找到Buddhadeva这样的名词。但是吐火罗文究竟从哪里取来的呢?我现在还不能回答这问题,我只知道,在回纥文(Uigurisch)的佛经里也有类似的名词,譬如说在回纥文译的《金光明最胜王经》(Suvar
    Baprabh sottamar jas ra)里,我们常遇到tngritngrisiburxan几个字,意思就是“神中之神的佛”,与这相当的中译本里在这地方只有一个“佛”字。(参阅F W K M ler,Uigurica,Abhandlungenderk nigl Preuss AkademiederWissenschaften,1908,p.28、29等;UiguricaⅡ,Berlin1911,p 16等。)两者之间一定有密切的关系,也许是抄袭假借,也许二者同出一源;至于究竟怎样,目前还不敢说。
    
  我们现在再回到本题。在pt k t这个组合字里,表面上看起来,第一部分似乎应该就是pt -,但实际上却不然。在焉耆文里,只要两个字组合成一个新字的时候,倘若第一个字的最后一个字母不是a,就往往有一个a加进来,加到两个字中间。譬如atr 同tampe合起来就成了atra tampe,k su同ortum合起来就成了k swaortum,k lp同p lsk
    
  A合起来就成了k lpap lsk
    
  A,p r同krase合起来就成了p rvakrase,p lts k同p s•e合起来就成了p lskapas•e,pr k r同pratim合起来就成了pr kra pratim,br hma
    
  A同purohitune合起来就成了br hmna purohitune,s•p t同ko
    
  A合起来就成了s pta ko i。(参阅EmilSieg,WilhelmSieglingundWilhelmSchulze,TocharischeGrammatik,§363,a)中间这个a有时候可以变长。譬如w s同yok合起来就成了ws yok,w l同 k t合起来就成了wl k t。(同上§363,c)依此类推,我们可以知道pt 的原字应该是p t;据我的意思,这个p t还清清楚楚地保留在pt k t的另一个写法p tt k t里。就现在所发掘出来的残卷来看,p t这个字似乎没有单独用过。但是就上面所举出的那些例子来看,我们毫无可疑地可以构拟出这样一个字来的。我还疑心,这里这个元音没有什么作用,它只是代表一个更古的元音u。
    
  说 代表一个更古的元音u,不是一个毫无依据的假设,我们有事实证明。在龟兹文(吐火罗文B),与焉耆文Pt k t相当的字是P d kte。〔Pud kte,pud ikte,见SylvainL vi,FragmentsdesTextesKoutch ens,Paris1933:Ud navarga,(5)a2;Ud n a
    Akara,(1)a3;b1,4;(4)a4;b1,3;Karmavibhaga,(3)b1;(8)a2,3;(9)a4;b1,4;(10)a1;(11)b3〕我们毫无疑问地可以把这个组合字分拆开来,第一个字是p d或pud,第二个字是 kte。p d或pud就正相当焉耆文的p t。在许多地方吐火罗文B(龟兹文)都显出比吐火罗文A(焉耆文)老,所以由p d或pud变成p t,再由p t演变成pt ,这个过程虽然是我们构拟的,但一点也不牵强,我相信,这不会离事实太远。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浮屠与佛(2)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