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22:12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佛眼观处世 》

21.圣人之善,以孝为端

圣人之善,以孝为端 
  圣人之道,以善为用;圣人之善,以孝为端。
  ——(宋代)契嵩
  宗賾,湖北襄阳人,父亲早亡,母亲陈氏,抚养宗賾于舅舅家。年少时修习儒学,广博通达世间典籍。年二十九岁,礼拜真州长芦寺的秀禅师出家,深明禅宗心要。哲宗元佑年间,住持长芦寺,迎接母亲住于方丈室东边的屋子,劝母亲剃发出家,念啊弥陀佛,前后经七年。母亲临终时毫无疾苦,安然念佛而往生。
  ——《净土圣贤錄》
  【翻译】
  宋代长芦宗賾禅师,湖北襄阳人,自幼丧父,她的母亲陈氏,把她带往舅父家中抚养。少年时代,读诵儒书,博通世典。二十九岁,忽然觉悟人生的无常,立志修学佛法,礼长芦秀禅师出家,参通玄理,深明宗要。后来,她成为长芦寺的主持,想到母亲养育的深恩,当图报答,就迎接母亲在寺内方丈室东边的屋子里住下,朝夕侍奉,除了供养丰富的物质外,更恳切地劝导母亲念佛,修学净土法门,过了七年,她的母亲在念佛声中,安详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简释】
  宗賾禅师曾着劝孝文行世,共一百二十篇,前一百篇,说明物质的奉养,是世间的孝,后二十篇,说明劝父母修净土,是出世间的孝。前者是物质层面的孝,后者是精神层面的孝,二者不可偏废。
  说报亲之道,以奉养为主。所奉养之事,各随其力。凡贫富贵贱,宜诚为要。在贫贱者,父母既处寒苦之地。焉得丰积美物供奉,仅布衣粗食。倘有时新食品,无论何物,先奉父母,须诚心郑重,皆可娱亲也。但尽父母之用余,然后并及家属妻子等,才是不差。富贵之家,一切产业,悉属父母之所遗。还以供给父母,此尤为容易之事,何孝之有哉。贵乎自身亲侍,不得差使役代,子当常思父母之抚我时,我今理当,一一都须自己躬奉,一表甘意亲热,二表实情真践。若是方为奉养行孝之道也。
  双亲在家,子或出外贸易。每到年节时,旋乡抵家,诣父母前问安。各地异美珍物等,购带贡献双亲,使欢颜悦意,是人子之当为焉。若其有要务,不得脱身,先写讯函,陈明利害紧要事情。方息双亲之挂念。倘或家不丰富,须寄回银钱开支之费,亦不得在外无定。故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即此之义也。每闻无受教育之人,一离桑梓,置父母于度外,便纵自己之逍遥。厥或被恶友之魔缠耶。其或故意若斯乎。设彼故意者,我谓之人首畜,反不及马羊之类,诚可慨也。
  ——知性法师《劝家庭行孝文》
  佛在经上教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做儿女的一定要尽孝,做学生的一定要尊师。你从历史上去看,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孝父母的人能有成就,没有一个背师叛道的人能有成就。
  现前这个社会,我们冷静仔细观察,不孝父母,在这个社会上太普遍了。父母得了重病,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儿孙不在身边。她家人知不知道?知道。老了,随她去!
  算是孝顺点的儿孙,寄一点钱给你,替你办后事,委托当地亲戚朋友帮忙照顾你一下,这算是不错了,这样的人现在已经不多了。
  许许多多做儿女的,听到父母重病,若无其事,这是我们亲眼看到的,亲耳所闻。你看看今天这个社会!她没有想到,自己这个身体从那里来的?
  如果说连父母都不知道孝养,不能尽到孝养的义务,其她的就不必谈了。老师、尊长比父母的关系要远好几层,更不放在心上了。
  现在的社会,不孝父母的人很多,儿女跟父母不能相处,婆媳不能相处,兄弟不能相处,甚至于夫妻都不能相处,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不孝父母的人,善根断了,起心动念,无不是损人利己,所以才感到世间现前的劫难。
  我们与身边的众生有这一份共业,学佛之后,稍稍能契入,对于现前的环境,不怨天、不尤人,也不会感到这个环境不好,不会有这个念头,为什么?真正修行,顺、逆都是增上缘。
  佛在大经上常讲:“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我们学佛,就学这个本事。在今天,众人都不孝,我尽孝;众人都不敬重师长,我敬重师长,我们示现给她们看,帮助她们回头,帮助她们觉悟。
  ——净 法师《净 法师法语》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