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21
00:52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

33.随师学禅(12)

第三,佛陀教导我们“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这个观念也是非常特殊的。从这一点出发,一下子就把我们的人性升华了,给我们提供了无限创造和努力的机会和目标。因为我们每个人看到自己都是非常的渺小,没有希望,都在绝望中度过一生,佛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大的希望。这种思想和儒家的“人人皆可以成圣贤”、“人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有相类似的地方。佛教说众生和佛在本性上是平等的,这个本性就是佛性,我们每个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本自具足的,这就是我们作为人类的优势。佛和众生的关系,不是救世主和被救者的关系,而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就是慈悲融洽的关系。众生可以拥有佛的慈悲、智慧和福德,正如《华严经》上面讲的“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一旦把妄想执著排除了、净化了,那么就会发现,如来的功德我们本自具足。

第四,佛教给我们提供了成佛的途径。这个成佛的途径是我们修行解脱的方法。这些解脱的方法不是凭空假设,而是经过释迦牟尼在修行过程中实践过的,也是一切诸佛菩萨和历代祖师大德所证实过的。它是真实不虚的,绝对不是揣摩、猜测的方法,而是被无数的实例证实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三学也好,六度也好,它的实质就是强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强调以净化心灵作为枢纽,以观照自心作为实现心灵净化的一种手段,以慈悲和智慧作为自利利他的最高的方便。所以,佛教的解脱方法实际上已经把人生的终极关怀和道德实践、个体的解脱和社会的完善等等圆融在一起了。在这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仅是个人的社会存在价值的圆满实现,同时也是每个人究竟解脱的必由之路。

二、因果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因有果的。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就像春天播什么种子,秋天就有什么样的收获一样。所谓:如是因,如是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人生做一切事情,一个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明白因果道理。人生的际遇多种多样,但人生的种种际遇,都不是偶然的,都是因果规律在起作用。

我们要有健康的信仰,在结果上尽管不可选择,在种因上我们却有选择的主动权。既然自己能选择,过去的事情我们无法挽回,但是可以多做善事,多种善因,多创造善因善缘,对过去的缺陷、对过去的遗憾,还是可以弥补的。

佛教告诉我们,时间分为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我们的生命就在时间中存在,所以我们的生命也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世的生活状况如何、生存际遇如何,就叫做三世因果。

三世可以在一念间。因为每一念都可以从时间上界定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可以把过去、现在和未来拉长到生命很遥远的过去以及很遥远的未来,这就是佛教对生命的基本看法。

三、良心

如何保证因果的规律在生活中得到落实?良心就是保证。良心是什么?良心是非常奥妙的。只要我们有一念恻隐之心、一念向善之心、一念慈悲之心、一念爱心,就说明你的良心在发生作用。良心在儒家的思想里面说是“天理良心”,它和上天所规定的根本道理是一致的。上有天理,下有良心。天理就是宇宙万物的自然法则,良心就是我们人的良知良能。人有良知良能,所以从古至今,善事的积累、好事的积累、功德的积累,总是占主要位置,这就是良心的落实。

四、道德

具体讲到佛教的道德,就体现为佛教的清规和戒律。清规戒律归纳到最小的范围,就是五戒。五戒的内容很具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人生对于自己和他人,会做出种种好事或者不好的事,无非是这五个方面的延伸。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