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5
11:17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

『如母石』之缘(1)

那是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我一边听着汪峰的《母亲》,一边开车回家。“你是否还在身边看着我,我思念的母亲,噢,默默地、默默地,像一轮柔美的月亮??”,在歌曲的旋律中,已经去世多年的母亲的身影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眼睛里有一种潮湿的东西涌动。

天开始黑下来,我忽然有了小时候朝着灯光走回家的那种感觉。小时候,家里的灯光总是昏黄不明,但是那样安静、温暖、祥和。读小学时,我每天回家三次,中学时变成每周一次,大学时是每两周回家一次,读研究生期间只能一学期一次??后来工作了,一年也就回家一次,和母亲团聚三五天。

后来,母亲走了,那个家已不再。我经常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我已经没有地方可回了。

就在这个时候,朋友打来电话,约我晚上聚聚。就在那天的聚会上,我看见了一种石头,一种很白、很温润,能让人看一眼就喜欢的石头。

“三百年前,西藏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尊者途经玉树,路途艰辛,前途未卜,他便在地上打坐念经,忽然心中浮现出母亲的身影,顿觉温暖,有一种力量从心底升起。随即他在打坐的路边,发现了一块石头,洁白盈润,遂以此石雕刻成母亲的形象,一直带在身边。”朋友说。

朋友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如何请专家鉴定这种石头和仓央嘉措遗物中母亲雕像所用的那块石头,是一模一样的成分的过程。

仓央嘉措?这个名字我是听说过的,不就是那个白天住在布达拉宫,一到晚上就偷偷溜下山和拉萨的美女幽会的活佛吗?我知道他还写过很多情诗,在北京,还有一个以他的情诗为主题的西藏风格的酒吧。他曾经喜欢的东西,和别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可是,把玩着手里的石头,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母亲。那乳汁般的颜色,那内敛沉静的光辉,那沉甸甸而又温润的感觉,都让我有一种要把它贴在胸口,然后闭着眼睛,思念母亲的冲动。

“北大的一个老教授说,他工作了一辈子,没见过这么白的石头。”的确,在最初看到的一瞬,我自己甚至也怀疑这是不是人造的。“这种石头有没有名字?”我问。朋友回答说:“如母石。”“如母石?”我又问。朋友解释说,这是一位活佛上师用来怀念母亲的石头。同时,这种石头曾经伴随这位活佛一生,而这位活佛又是集最浪漫的爱与最笃定的信仰于一身,所以,“如母石”是和母亲心灵沟通的信物,它的温润与洁白,正好表达了母爱的深厚、爱的纯洁和佛法的慈悲。“你愿意沿着仓央嘉措的足迹,跟我们一起到西藏、青海和内蒙古考察寻访吗?”

呵呵,我愿意。

实际上,当时我正处在人生的低谷。在接二连三的挫折和从小把我带在身边的外公、外婆和母亲相继去世的打击下,我正在抑郁的漩涡中苦苦煎熬。为了一个遥远的听起来有些奇怪的活佛放下手头的工作,被一块无声的石头瞬间打动,激发出探险般的勇气,这实在算得上一件有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有人说,人生下半场,就是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我无意中走上的,正是这样一条道路。

他是我心中最美的佛

我们的追寻始自甲木英旦?普勒尼玛,阿拉善达里克庙的已故住持和夏仲活佛。他生于1924年,圆寂于1999年,是着名的藏学家和藏医学家,曾担任过十世班禅的助手和首届藏传佛教高级佛学院的讲师,在藏传佛教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我们参加了他的灵塔的落成诵经,也从他的徒弟和好友那里听到了很多他的故事。

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甲木英旦活佛熟知仓央嘉措晚年在阿拉善地区活动的历史,并在仓央嘉措肉身灵塔毁于“文革”之后,亲身经历了其骨灰的重见天日和灵塔的重建。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如母石』之缘(1)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