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广宗寺现任活佛贾拉森是一位博学的高僧,他在综合研究历史典籍、当地传说以及众多物证后认为,六世达赖喇嘛在阿拉善定居后往来于蒙古和安多藏区之间,弘法利生,最后在阿拉善圆寂,是“铁证如山”的事实——直到“文革”前,阿拉善南寺叫黄楼庙的大殿堂里的镀金塔内,(还)供奉着六世达赖喇嘛的肉身法体,透过塔门镶嵌的红玻璃,可隐约地看见仓央嘉措的面孔。按照仓央嘉措的遗愿,在仓央嘉措生前选定的地点,修建了南寺。南寺始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破土动工,次年基本竣工,寺名潘代嘉措林
(利乐海寺)。说南寺建于牛年,就是指的这一年,这和《仓央嘉措传》成书是同一年。关于它成书的地点,在书末明记是潘代嘉措林,应该认为指的就是南寺。阿拉善昭化寺(俗称朝克图库热庙)在仓央嘉措生前已经建成,当时的寺名也叫潘代嘉措林。南寺建成后把原潘代嘉措林全盘搬到南寺,并袭用原寺名。后来乾隆帝于庚辰年(1760年)赐给南寺以广宗寺的匾额,从此南寺才有了这个正式名称。潘代嘉措林是《仓央嘉措传》成书的地点,并不是仓央嘉措圆寂的地点。他圆寂的地点,是在今阿拉善左旗南部沙漠中的门吉林寺(承庆寺)附近。
相传在阿旺多尔济(《仓央嘉措传》作者)的晚年,有人谗言阿旺多尔济不满旗札萨克(扎萨克即蒙古语“执政官”之意)妨碍了宗教事务,坐关念诵旨在推翻王爷政权的黑经,想取而代之。此话激怒了当时的王爷罗卜桑道尔吉,罗王下令将他从南寺抓起来,囚禁在离旗衙门不太远的格仍布愣荒地为他专门预备的死牢中。他年事已高,终因不堪忍饥受寒而圆寂在囚牢中,享年66虚岁,据推算,大约是1780年的事情。在他被囚期间,附近的一户段姓人家照料他的饮食,至今还有老人们说某某是那户人家的后裔。圆寂前他吟唱了那首叫《轮回》的歌。相传歌词为阿旺多尔济所作。过去是不准随便唱的。词中教诫人们“慈悲虔诚,洪福基源。横逆暴虐,罪孽必缠。人身难得,何敢狂欢”,“一生闲暇,忽略行善,死至阴曹,悔恨非浅”,等等。
仓央嘉措确认阿旺多尔济为第司桑结嘉措(即第巴桑结嘉措)的转世灵童以后,他和他的历代转世活佛们一直被认为是第司(即第巴,仓央嘉措时代西藏地方政府首席政务官)的化身,光绪年间清廷也为阿旺多尔济的第五代转世敕封“迭斯尔德(即第司)呼图克图”称号。
过去,在阿拉善左旗南寺收藏着好多和仓央嘉措有关的历史文物。保存它们的目的,当时也不是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而是把它们当作神物,让信众们顶礼膜拜之用。现在,除“文革”前由内蒙古佛教协会收集起来准备办展览的一部分物件幸免被毁,归还南寺以外,其他的都在“文革”中被毁或丢失。下面介绍的几件物品,是在《仓央嘉措传》中提到过的,供学者们研究时参考。
其一,《仓央嘉措传》第二章中记载,仓央嘉措当初在更尕瑙尔出走时
“腰间有一日增·戴达岭巴所赐的古降魔橛”。本章中还有仓央嘉措降服两具诈尸的一段,其中说“从腰间抽出降魔宝橛,打将下去??”,相传就是这个宝橛的小宝橛,珍藏在南寺。目睹者说,上面确有被坚硬的物体划掉的痕迹,说是被诈尸的骨头划掉云云。宝橛是密宗师不可缺少的法器,南寺保存的宝橛很可能是仓央嘉措的遗物。
其二,本书多次提到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工布地区的罗甲,他是个俗人,伴随仓央嘉措走了很多地方,关系密切。临别时依依难舍,将自己的一把刀和火镰包赠给了仓央嘉措。这把刀一直完好地保存在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