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6:09
评论

您正在阅读:《 神一样的男人——王阳明 》

第七节:平乱容易治民难

随着浰头的山贼被消灭,整个南赣汀漳地区都变得太平了。从官军缴获的装备和数据统计上,也揭开了传说中纵横几十年的山贼的真实情况。
    在漳南一役中,根据广东方面的战报,缴获的物资有:黄牛、水牛及马匹一百三十九,衣服布匹两千一百五十七件,葛纱九十六斤一两,赃银三十二两四钱八分,铜钱一百四十二文。
    被俘和被杀的山贼人数总计有两千多人,算下来平均每人只有赃衣一件,赃纱不到一两,八十个人平分一两白银,二十人共有一文钱。而且,从双方伤亡数字上看,山贼并没有认真抵抗官军,死的基本上都是山贼,而官军减员极少。
    可想而知,这些所谓的山贼到底有多穷,他们已经脱离了人们想象中的形象,更多的是一种迫于生计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山贼中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当地土豪或是外地逃窜来的惯犯,他们是少数分子,也是山贼的骨干分子。另一种则是来自福建、广东等地的流民,他们占了山贼的绝大部分,都是为了求生而被逼无奈的。可见山贼群体贫富差距巨大,财富都集中在统治阶级手中。
    王阳明对于俘虏中真正的“倡恶之贼”,像詹师富、蓝天凤、谢志珊和池仲容等人,绝不手软,一律处死。但对于其他只是走错道路找错方向的流民和当地土着却是颇为同情,进行了妥善的安置。他这种区别对待的政策,也起到了从内部瓦解山贼、并且安抚从贼的作用。
  当然,这些只是临时措施,要想长远地保持当地的安定,还需要别的有力举措。在和大臣们商量并经过一番考虑下,正德皇帝批准了王阳明的提议,在山贼原居所建县城。于是,两年以后,一座名为“平和”的县城在福建南部拔地而起,这个名字有着浓厚吉祥意味的县城在以后长久的岁月里,确实一直保持着平稳和谐。随后,有了平和县的成功试点,横水、桶冈和浰头等地又相继建起了崇义县、和平县。这三县的设置,从根本上加强了政府对这一地区的统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但在王阳明看来,这些措施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王阳明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消灭了为患大明几十年的巨寇,也因此升为正三品的右副都御史。但他认为,军事上的打击并不能真正清除山贼,真正的贼乃在人心,在制度。平定山中贼靠的是能力,但摆平心中贼则需要个人魅力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对于王阳明这样从小立志当圣贤的伟人来说,这里显然是他实践抱负的理想园地。
    在南赣,王阳明着手进行了以下改革:
    一、继续扩大推行十家牌法,让民众之间互相监督管理。推行节俭之风,禁止浪费。
    二、颁布《南赣乡约》,实行约长制度,通过民众的自治,达到社会的稳定。
    三、兴社学,行教化。歌诗、习礼和读书三步并举。狠抓当地教育,因势利导,寓教于乐。
    百姓之心可以慢慢感化和教育,但制度之贼想要破除实属不易。统治中国几千年的专制制度,其贼性促使各地之贼层出不穷。真正想从本质上治贼,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古人之心,后世之人却依然无法领悟。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