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奥禅师 讲
缅译英:Bhikkhu Dhamminda﹙法王比丘﹚
英译中:Bhikkhu Dhammagavesaka﹙寻法比丘﹚
修习观禅者所必须观照的诸法
‘Sabbam bhikkhave anabhijanam aparijanam avirajayam apajaham abhabbo dukkhakkhayaya. sabbabca kho bhikkhave abhijanam parijanam virajayam pajaham bhabbo dukkhakkhayaya.’ (Salayatana Samyutta , Sabbavagga , Parijabana 1 .) 「诸比丘,于一切不知解、不晓了、不离欲、不舍弃者,则不得尽苦。……诸比丘,于此一切知解、晓了、离欲、舍弃者,则善能尽苦。」(六处相应?一切品?晓了经第一) 。
本经的注释书更进一步解其内容指是「三遍知」,它说:Iti imasmim sutte tissopi paribba kathita honti. abhijabananti hi vacanena bataparibba kathita , parijananti, vacena, tiranaparibba, virajayam pajahanti dvihi pahanaparibbati .「知解是指知遍知(bata paribba),晓了是指审察遍知(tirana paribba,亦作度遍知),而在后面的离欲与舍弃二者则指断遍知(pahana paribba)。」
因此,只有以这三遍知透彻地了解五取蕴的一切名色法,我们才能够断除对名色法的爱而灭苦。再者,《清净道论疏钞》中提到:Tavhi anavasesato paribbeyyam ekamsati virajitabbam. (Maha-tika, 2, p.358)「必须先透彻与毫无遗漏地辨明这作为观禅目标的五取蕴。」然后,为了断除对这些名色爱着,它指示禅修者观照一切名色法的三相(即无常、苦、无我)作为观禅目标。
根据这些经论的指示:一、禅修者必须先有能力各别地辨明组成五取蕴的一切名色法。在修习时,各别地辨明一切色法的智能名为「色分别智」(rupa pariccheda bana);各别地辨明一切名法的智能名为「名分别智」(nama pariccheda bana);辨明名与色为二种各别组合的智能名为「名色分别智」(nama rupa pariccheda bana)。
三智的另一名称是「色摄受智」(rupa pariggaha bana)、「非色摄受智」(arupa pariggaha bana)和「名色摄受智」(nama rupa pariggaha bana)。再者,在此阶段了解到「无人、无有情及无我的存在,只有色法与名法而已。」此智能亦名为「名色差别智」(nama rupa vavatthana bana)。
在辨明一切名色法时,若禅修者还未证得禅那,可省略与禅那有关的名色法。然而,若他能够证得禅那,他应辨明并以观智观照他所证得的禅那名色。
二、他必须正确、如实知道这些名色法的因,这智能是「缘摄受智」(paccaya pariggaha bana)。
由于名色分别智与缘摄受智,能够清楚、明显及正确知道作为观禅目标的诸法,此二者亦名为「知遍知」(bata paribba)。
三、他必须彻见一切色法、名法及其诸因之无常、苦与无我三相。在观智的阶段,即从「思惟智」(sammasana bana)开始,观照每一色法、名法及其诸因三相。
在这些观智当中,「思惟智」和「生灭随观智」的作用是审察与辨明一切名色法及其诸因的无常、苦与无我三相。此二智亦被称为「审察遍知」(tirana paribba)。
从「坏灭随观智」(bhavga bana)开始的观智,只看到一切名色法及其诸因的坏灭,和这些法的无常、苦与无我三相。由于应断的烦恼于此暂时受到观智断除,所以它们亦名为「断遍知」(pahana paribba)。
四种圣道智彻底根除蒙蔽心的无明(avijja)与痴(moha)。他知道一切名色是苦谛,名色的因是集谛,以及苦谛与集谛的无常、苦与无我三相。由于圣道能令遍知、审察这些法为无常、苦、无我的功用圆满,所以它们称为「知遍知」和「审察遍知」。因为能彻底根除烦恼,故名为「断遍知」。
二十八种色法
禅修者必须培育三遍知,彻底地明了组成五取蕴的一切名色法。由此缘故,禅修者应知道、学习和记住一切色法与名法,以下是对色法的说明:
(1~4)、大种(maha bhuta)=四界(四大)
1?地界(pathavi dhatu):
重地(garupathavi):硬、粗、重
轻地(lahupathavi):软、滑、轻
2?水界(apo dhatu):流动、粘
3?火界(tejo dhatu):热、冷
4?风界(vayo dhatu):支持、推动
(5~9)、净色(pasada rupa):
1?眼净色(cakkhu pasada)
2?耳净色(sota pasada)
3?鼻净色(ghana pasada)
4?舌净色(jivha pasada)
5?身净色(kaya pasada)
(10~13)、境色(gocara rupa):
1?颜色(vanna)
2?声(sadda)
3?香(gandha)
4?味(rasa)
5?触(photthabba)(地、火、风)
地、火、风三界组成触境,若把它们列成三境,计有七境色。当计算二十八种色法中不包括触,因为触境色的地、火、风界早已各自被列入四界内。
(14、15)、性根色(bhava rupa)有两种:
1?女根色(itthi bhava rupa)
2?男根色(purisa bhava rupa)
每人只有其中一个性根色,女性只有女根色,男性则只有男根色,性根色是遍布于全身的。
(16)、心色(hadaya rupa)
心色是意界和意识界所依靠的色法,它是在心色十法聚里面,这种色聚散置于心脏里边的血。由于它是意界或意识界的住处,它被称为心所依处。
(17)、命根色(jivita rupa , jivitindriya)
此色法遍布于全身,它维持业生色(kammaja rupa)的生命。
(18)、食色(ahara rupa)
段食(kabalinkara ahara)是食物里的食素(oja)。一切色聚里都有食素色(oja rupa),即使业生、心生或时节生的色聚都有。那些食素各自被称为业生食素(kammaja oja)、心生食素(cittaja oja)或时节生食素(utuja oja)。为了避免禅修者产生混淆而要说明:只有食物的「食素」,制造的食素八法聚里的食素,才是食生食素(aharaja oja)。或更明确地说,刚吃下尚留在胃里的食物,在还未被消化运送到全身时,其食素还只是时节生食素(utuja oja)。
在胃里的消化之火(火界)助力下,食物被消化了,制造了新的食素八法聚,这些新色聚是食生食素八法聚,而这些食生食素八法聚里的食素即是食生食素。
一、以上十八种色法名为「自性色」(sabhava rupa),因为它们每个都拥有自性相,即硬等等。
二、这十八种色法亦名为「有相色」(salakkhana rupa),因为它们都拥有一切名色法的共相:由于生灭而无常,由于受到生灭的压迫而苦,以及由于没有永恒稳定的质素或我而无我。
三、由于这十八色是以业,或心,或时节,或食为因而生,它们亦名为「完色」(nipphanna rupa)。
四、由于这十八色的强度不断地变化,从热至冷,从硬至软等等,因此它们亦名为「色色」(rupa rupa,真实色)。
五、由于这十八色适于作为观禅的目标,以观照它们为无常、苦与无我,因此它们亦名为「思惟色」(sammasana rupa)。
随后将列出的剩余十种色法与上述十八色不一样,相反地它们是:
(一)、无自性色(asabhava rupa)
(二)、无相色(alakkhana rupa)
(三)、不完色(anipphanna rupa)
(四)、非色色=非真实色(arupa rupa)
(五)、非思惟色(asammasana rupa)
(19)、限制色(pariccheda rupa)=空界(akasa dhatu)
每一个色法不与其它色法混为一体,每个色法有各自为界限的色法,以及在色聚之间的空间名为限制色。
(20、21)、表色(vibbatti rupa)有两种:
1?身表(kayavibbatti),即作为沟通的身体动作。
2?语表(vaci vibbatti),即说话的动作。
能使他人懂得我们念头的动作名为表色,身表是以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念头,如向人招手。
语表是以话来表达自己的念头,如呼唤人时说:「请来这里」。由于身表和语表是由心造,所以这两个色法不能放进没有心的无生命物里(如录音带),它们只存在于有情的语音和身体动作里。
(22~24)、变化色(vikara rupa)有五种:
1?色轻快性(lahuta):心生、时节生及食生真实色的轻快性。
2?色柔软性(muduta):心生、时节生及食生真实色的柔软性。
3?色适应性(kammabbata):心生、时节生及食生真实色的适应性。
色轻快性、色柔软性和色适应性三色,再加上之前的身表和语表两色,合共有五种变化色。
(25~28)、相色(lakkhana rupa)有四种:
1?色积集(upacaya):其相发生于一个生命初期的真实色,它导致诸根成长、完成,及适当的色法达到足够的程度与继续成长。
2?色相续(santati):在诸根完成后,它确保真实色在一生中相续不断。
佛陀把一生分为两种时期,即从投胎至眼、耳等诸根成长为第一时期,另一时期是从诸根完成后开始。在第一时期里,色法的生起名为「色积集」。第二时期,色法的生起名为「色相续」。这两种色是为真实色的生起(upada,生时)。
3?色老性(jarata):真实色的成熟或老化,它是真实色的住时(thita)。
4?色无常性(aniccata):真实色的坏灭,它属于真实色的坏灭时(bhavga)。
十八个真实色加上十个非真实色,一共有二十八色。在这二十八色当中,地、水、火与风名为界(dhatu),或大界(maha dhatu),或种色(bhuta rupa)。其它二十四色名为所造色(upada rupa),因为它们是依靠四大界而生的。
色法的本质
这二十八色是不能够独自或单独存在的,而只能以色聚的组合形态出现,最小的色法组合名为「密集」(ghana)。在同一粒色聚里的诸色是:
同时生起(ekuppada),
同时灭(ekanirodha),
同住于一处(ekanissaya)。
在一粒色聚里的所造色(upada rupa)是来自或依靠同一粒色聚里的四大而有。另者,同一粒色聚里的四大是互相依靠的。四大和所造色都不依靠另一粒色聚里的四大。
为了能以智如实知见究竟色、所造色如何依靠四大,以及见到四大如何互相依靠,首先就必须能够看到色聚。当禅修者能够看到色聚后,他也就能够看到每粒色聚里的究竟色法有八个、或九个、或十个、或更多。过后,他亦须以智辨明每个色法的自性相与本质。只有如此,他才能得知究竟色法,这辨明色聚的方法名为「界分别」。
在《中部?根本五十经篇?双大品?牧牛者大经》中,佛陀说:「诸比丘,具足十一支之比丘,不能在此教法里有成长、提升或成就。」对于所举十一支当中之一,佛说:「诸比丘,云何比丘不知色?」对于这点,佛陀进一步解释:「诸比丘,言是比丘不如实知无论何色,所有之色皆是四大、及依四大所造之色。诸比丘,如是比丘谓不知色」 。
本经注释书说:什么是「不知道色法」?对于四大,他不知道两点,即它们的「数目」与「起因」。不知道它们的数目即是不知道巴利文经典所列下的二十五色: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女根、男根、命根、身表、语表、空界、水界、色轻快性、色柔软性、色适应性、色积集、色相续、色老性、色无常性与食素。
如同不知道其牛有多少只的牧牛者一样,不知道色法有多少的比丘没有能力辨明色法、非色法(名)、名色法和它们的起因,以及观照它们的三相,而达到禅修的目的。
就像其牛群不会增加的牧牛者一样,于佛法中,该比丘不会增长其戒、定、观、道、果或涅盘。如不能得享五种牛产品的牧牛者一样,该比丘不能得享五法,即戒、定、慧、解脱与阿罗汉的解脱知见。
不知道色法的起因,是指不知道「这些色法有一个起因、两个起因、三个起因、及四个起因」。如同不知牛的颜色或形状的牧牛者一样,不知道色法起因的比丘是没有能力辨明色法、非色法(名)……与阿罗汉的解脱知见。
欲证得道、果与涅盘的禅修者,必须特别注意佛陀这一番叮咛。如果要知道色法的数目与它们的起因,你就必须能够各别地辨明与分别诸色聚,因为不能分别色聚就无法分辨何种色法是业生、心生、时节生与食生。因此,不能分别色聚者不能说他已见究竟法。
色法的三种密集
若欲见究竟色,禅修者就必须破除三种密集(rupa ghana,或色厚)。《大疏钞》解释色法有三种密集,它说:Ghanavinibbhogan’ti santati samuha kicca ghabanam vinibbhujanam vivecanam. ( Maha-tika . 1. p365 )「识别密集是指分别,简别密集的『相续』、『组合』与『功用』」。
一、「相续密集」(santati ghana):无论是业生、心生、时节或食生,一切色聚里肯定有火界(tejo dhatu),火界亦名为时节(utu)。这火界或时节能够制造与增加新的时节生食素八法聚,此色聚里有地、水、火、风、颜色、香、味与食素。
举眼十法聚来说,若分别此色聚,我们将会看到十个色法,即上述八个加上命根与眼净色。在这十个色法里,其中一个是火界,这火界能够制造与增加新的时节生食素八法聚。
如此,每当色法到了住时,眼十法聚里的火界就能制造四或五代的时节生食素八法聚。在这一系列的最后一粒色聚里的火界不能再制造时节生色聚,其它种类的色聚亦是如此。
有些色聚里的火界可制造四或五代的色聚,有些则能制造更多代。一切类此生起的时节生食素八法聚都名为时节生色。
所吃下的食物是由含有食素的时节生食素八法聚组成的。当这些食素还未被吸收进入体内时,它还是属于胃中物。在业生的消化之火(在命根九法聚里的火界)的助力之下,这些时节生食素被消化了,然后被吸收与变为食素八法聚散播至全身。这些食素八法聚名为食生食素八法聚。在此食生食素的助力下,业生色聚、心生色聚和时节生色聚里的食素能够制造一系列十至十二代的食素八法聚。若所吃的食物含有高等营养的食素,那可根据它的强度而制造许多代的食素八法聚。
当禅修者能够清晰和各别见到这些过程,及能够辨明这些过程里的每一粒色聚,他即已破除了相续密集。
二、「组合密集」(samuha ghana):当能够分别究竟色(paramattha rupa)时,即已破除了组合密集。这即是以智(bana)看清色聚里每一究竟色(八,九或十个)的自性相。
三、「功用密集」(kicca ghana):当能够以智(bana)看清在色聚里的每个究竟色的作用时,即已破除了功用密集。
所以为了破除所有三个密集,禅修者必须能够辨明每一种色聚里的每一究竟色之相、味(作用)、现起与足处(近因)。如果想要见到这些,禅修者就必须培育定力至近行定或安止定。]
您正在阅读:《 智慧之光 》
色业处的基本理论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 阅读背景:
-
- 字体大小:
A- 16 A+ -
- 正文字体:
-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