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4
15:09
评论

您正在阅读:《 论语的智慧 》

八佾篇第三(3)

(孔子)祭祀祖先的时候就好像祖先真的在那里一样,祭祀神灵的时候就好像神灵真的在那里一样。孔子说:“我如果不能亲自参加祭祀,就像没有祭祀那样。”

【人生智慧】祭祀贵在虔诚,心诚则灵,祭祀如此,为人做事的道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立身处世、工作生活,都应该有这种“如在”的心态,做到表里如一,要做就认认真真地完成。表面一套,内心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甚至投机取巧,请人代劳,倒不如干脆不去做。

王孙贾(卫灵公的大臣)问道:“‘与其讨好房屋里西南角的神,宁可讨好灶神’,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不对;若是得罪了上天,祈祷也是没有用的。”

【人生智慧】在这一章中,“奥”与“灶”究竟隐射了什么,历来有多种说法,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奥”指卫灵公,“灶”指南子(卫灵公的夫人)和弥子瑕这些掌握实权的人。灶神官位虽小,却能“上天言好事,下界报吉祥”,所以人们宁可去巴结灶王爷。孔子认为,无论一个人怎样巴结权贵,或者祭祀那些有用的神灵,只要得罪了天地良心,做了昧良心的不义之事,仍然会遭到上天铁律的惩罚,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就好比如今的那些违法者,无论怎样“找路子”自保,最终还是难逃法律的制裁。


孔子说:“周朝的礼制借鉴了夏、商两代,多么丰富啊!我主张周朝的。”

【人生智慧】周朝处于夏、商两代之后,在继承的基础上版图扩大了,物产丰富,文化发展,有传承也有超越。正所谓有继承,才有发展。因此,孔子主张要遵从周礼。


孔子到了周公庙,每件事情都要问。有人说:“谁说鄹人叔梁纥的这个儿子懂得礼呢?他到了太庙,每件事情都要问别人。”孔子听了这话,说:“这正是礼啊。”

【人生智慧】虽然别人对于孔子每件事都要发问的做法有所疑义,但是孔子则认为这是敬重的表现,在太庙之中敬重就是礼之所在,而且谦虚好学、不耻下问恰恰也是做人之道。这一点也正是孔子处处为人师表的体现。


孔子说:“比射箭不一定要穿破箭靶子,因为每个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这是古时的规矩啊。”

【人生智慧】衡量射箭技术的主要标准在于能否射中靶心,而不是要求一定要射穿靶子。就人生而言,做事合乎礼仪、达到目的即可,过与不及都是一样无用的。同时,与他人相处,也应当多一些宽容、理解,少一分苛求。因为每一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不一定要以一种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个人。


子贡想去掉每月初一告祭祖庙的那只活羊。孔子说:“端木赐啊!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制。”

【人生智慧】鲁国从文公开始,国君已经不去祖庙“告朔”了,只由有司杀一只羊上供,现在子贡连杀羊的形式也要取消,后人也以“告朔饩羊”一词比喻某一事物形同虚设。孔子则认为,保留一定的礼仪习俗是必要的,可以提示人们“慎终追远”。就工作而言,某些形式的保留也是必要的,例如定期的考核、总结、交流,等等。


孔子说:“服事君王恪尽礼节,别人却认为他在谄媚呢。”

【人生智慧】这一章中,孔子表达了在礼崩乐坏的时代为人处世的难处:时时处处尽到礼数,反而被别人以为是谄媚讨好。虽然他说“人不知而不愠”,然而不被别人理解毕竟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因此也不由得发出如此的感慨。

时至今日,如果处处对上司尽礼节,时时按上司的意图办事,也难免会被同事认为是拍马屁。看来,立身处世的艰难古往今来都是相似的。孔子也以此告诫人们认真体会如何把握为人处事的分寸。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