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4
15:09
评论

您正在阅读:《 论语的智慧 》

里仁篇第四(1)

不要忧愁没有地位,只忧愁以什么本领来任职。不要忧愁没有人知道自己,要追求足以使人了解自己的本领。

孔子说:“只有仁德的人才能够喜爱某人,厌恶某人。”

【人生智慧】一个人的好恶恰恰反映出了这个人的是非标准及道德原则。

孔子说,仁者爱人,因为有仁德之心,所以喜爱的是同类的人;也因此而爱憎分明,明辨是非,所以厌恶不仁德的人。在第十三篇《子路篇》中,子贡曾经向孔子请教说:“乡里的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还不行。”子贡又问:“乡里的人都讨厌他,怎么样呢?”孔子说:“还不好;不如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坏人都讨厌他。”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在第十五篇《卫灵公篇》中,孔子又说:“大家都讨厌他,一定要去考察他;大家都喜欢他,一定要去考察。”是非不分的“好好先生”、“和事佬”,或是只为私心,“有奶便是娘”者,都不能称得上是有仁德的人。看来,察看一个人的好恶正是评判这个人的好方法。

孔子说:“如果能立定志向实行仁德,总没有坏处。”

【人生智慧】富贵功名恐怕没有几个人发自内心地不想要,如果像孔子所说的那样,立定志向实行仁德,就有了一种思想力量的支持,从而就能够按照正确的规则得到富贵功名,而不会走歪门邪道。所以说,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才是一个人获得富贵功名的真正保障。

孔子说:“财富与权贵,这是人们想要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不能接受啊。贫困与卑贱,这是人们所厌恶的;不用正当的途径抛掉它,不该摆脱。君子抛开了仁德,怎么去成就声名呢?君子不会在吃完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再仓促也要与仁德同在,就是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

【人生智慧】如今,我们常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谓“道”,就是指做事合乎道德规范或者法律法规,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仁德”。即使面对激烈的竞争,也不会行尔虞我诈之道。仁德就是君子的本质,所以君子须臾离不开“仁德”二字。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厌恶不仁德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没有人能超过他;厌恶不仁德的人,他行仁德,只是不使不仁德的东西加在自己的身上。有谁能在某一天用他的力量做仁德的事呢?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人。大概有这样的人,我不曾见到过。”

【人生智慧】在这一章中,孔子一方面指出好仁者和恶不仁者是非分明,洁身自好;另一方面也指出,如果你想行仁德,或者如我们现在所说的遵纪守法,就不可能力量不够,也就是说“为仁由己”。这一观点,无疑给那些称自己所做的不仁之事是因迫不得已的人一个有力的打击。因为一个人的道德标准根植于他的思想当中,行为是由思想指导的,诚心做仁德的事情,就几乎不需要任何外在力量了。

孔子说:“人们的过错,各自适应自己的类型。考察某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了。”

【人生智慧】在这一章中,孔子又向我们提供了一种识人辨人的方法:从一个人所犯的过错中认识这个人。就犯错误这一点而言,每个人都难于避免,然而错误的性质、原因却千差万别,需要我们仔细地观察与分析,找出犯错误的原因就可以看出犯错误者的品质,这就是所谓的“观过知仁”。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