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4
15:09
评论

您正在阅读:《 论语的智慧 》

公冶长篇第五(4)

子贡问道:“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凭什么谥他为‘文’呢?”孔子说:“聪明而又好学,谦虚下问,不以为耻,所以才称他为‘文’啊。”

【人生智慧】在古代,君主、大臣、贵族死后,世人都要依据其生平事迹给一个称号,这就是“谥号”。孔子认为孔圉是因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而被谥作“文”的。

就一般人来说,“敏而好学”通常比较容易做到,而要做到“不耻下问”就有些难度了。如果一个人位卑,并且能力较弱、孤陋寡闻,请教于位尊、能力强、见多识广的人,这似乎可以理解,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然而一旦反过来,位尊者求教于位卑者,能力强者求教于能力弱者,博学者求教于寡闻者,便似乎是可耻的事情了。所以,孔子很推崇孔圉身上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优点。


孔子评论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国的贤相),“他拥有四个方面的君子之道:他要求自己庄严恭敬,他对待君上敬重,他教养人民有恩惠,他役使人民合于道义。”

【人生智慧】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贤相,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孔子通过对他的评价,指出了作为政治家或者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四种行为方法:一是严于律己;二是敬重上级;三是以恩惠教育下属;四是以道义役使下属。这是对管理者在对人对己、对上对下方面的要求。

孔子说:“晏平仲(晏婴,齐国的大夫)善于与别人交往,交往越久,人们越尊重他。”

【人生智慧】在这一章中,孔子从交往的角度赞扬了晏婴,也道出了人与人交往的真谛。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正的友谊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值得结交的朋友,就好像陈年的好酒,历久弥香;真正善于结交朋友的人,不仅能保持友谊,还能让朋友越来越尊敬他。

晏子虽然长相一般,但却靠仁德赢得了天下人的敬爱;他虽然与孔子政治观点不同,说孔子的学说“不可以示世,其教也不可以导民”,但是经过长期交往,也得到了孔子的敬重。然而,那些三杯酒下肚,你好我好一切都好的酒肉朋友,却稍遇利害关系或风吹草动,便会为了争夺利益而成为死对头。这说明,要想赢得长久的友谊,得到真正的敬重,靠的应当是自己的为人与待人处世的态度。


孔子说:“臧文仲(鲁国大夫臧孙辰)为一种名叫蔡的大乌龟造了一间屋子,有山形的斗拱和雕着花草的短柱,他的智慧怎么这样呢?”

【人生智慧】臧文仲是比孔子早一百多年的鲁国著名大夫,在鲁国上下有很好的声誉,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不过,孔子对他评论说,崇拜乌龟又能够给他增添什么智慧呢,不如增长自己的智慧。看来,孔子认为龟卜不一定灵验,而人生的吉凶祸福其实都在自己的掌握中。


子张问道:“楚国的令尹子文三次做令尹(楚国的宰相叫做令尹)的官,没有高兴的样子;三次被罢免,没有怨恨的样子。交接工作时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令全部告诉新任令尹。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尽忠于国家了。”子张又问:“算不算仁德呢?”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说是仁呢?”

子张又问:“崔杼(齐国的大夫)杀死了齐庄公,陈文子(齐国的大夫)有四十匹马,舍弃了不要而离开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说道:‘这里的执政者同我国的大夫崔杼一样。’又离开了。又到了一个国家,说道:‘这里的执政者同我国的大夫崔杼一样。’又离开了。这样人怎么样呢?”孔子说:“很清白。”子张问:“算不算仁德呢?”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是仁德呢?”

【人生智慧】在这一章中,孔子讲出了仁人的标准,同时也谈到了为官的忠诚与清白。

据《左传》记载,令尹子文为官清廉,为政二十几年却“无一日之积”。他三次上台,又三次下台,可谓尝尽宦海沉浮的滋味,却既没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感觉,也没有因怀才不遇而怨气冲天,应当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陈文子在离开齐国后,看到各国的政局大同小异,不想与坏人同流合污,两年后又回到了齐国。子张看到这两个人的作为,认为他们够得上仁了,所以请教于孔子。

不过,孔子认为他们一个人做到了“忠”,一个人做到了“清”,但都够不上仁。因为忠不能是愚忠,清不能是滑清,如果只是明哲保身或是随波逐流,即使是忠和清,也做不到拯世济民,所以也不能说是有仁德。

不过,对于我们来说,为官时能做到忠与清就很值得学习了。上任时不沾沾自喜,离任时不怨天尤人,为官清正廉洁,不同流合污,这就很难能可贵了。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