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4
15:09
评论

您正在阅读:《 论语的智慧 》

里仁篇第四(2)

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去也可以。”

【人生智慧】“朝闻夕死”已经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词语了。孔子一生努力寻求人生的真理,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得出,孔子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认识、了解大道,或者说是真理。

反观我们这些所谓“先进”的现代人,有些人只讲究吃穿衣食,只追求名利地位,虚妄之心横生。这些人当中,哪一个人不应当向孔子学习呢?


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真理,却以粗衣粗食为耻辱,这种人,不值得同他商议。”

【人生智慧】《论语》中孔子在这一章第一次提到了“士”这个概念,“士”可以理解为对知识分子的通称。在孔子看来,一个读书人既然已经立志于追求学问、真理,就应当有安贫乐道的精神,能坐得住冷板凳。如果心中有太多的对于物质享受的渴望,恐怕就很难与他切磋学业了。

如今,我们不必非要把精神追求与物质生活追求区分得一清二楚,毕竟时代与人们的观念都不同了。但是,现代人应该把精神追求与物质生活结合得更加合理。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规定要怎样做,也没有规定不能怎样做,只用道义加以衡量。”

【人生智慧】由于君子的心中所存有的只有一个本性,那就是道义,所以他做任何事情都是自然而然的。即使是通权达变或是灵活处世时,也不会偏离道义的正途。其实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中尤其适用。我们现在常常讲,要在原则范围内变通、灵活行事。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运用哪种形式,只要不违背原则、法律,都应当灵活掌握。


孔子说:“君子心怀仁德,小人心怀乡土;君子心怀法度,小人心怀恩惠。”

【人生智慧】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多次讲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里即为一处。君子虽然不是什么完人,却时常挂记着道德法律;小人却只在意小恩小惠、个人利益,以及所谓的“老婆、孩子、热炕头”。

不过,小利与大义的关系只要处理得好,即使在意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也没有什么过错。只要不是一心贪图私利、惟利是图而不顾道义,就可以了。


孔子说:“根据自己的利益去行动,会招致很多怨恨。”

【人生智慧】我们可能都听过这样的话,“那个人太精明,还是离他远点儿吧”,意思是说某个人只以自己能否获得利益为依据行事,常常损人利己,这种人的确不可不提防。俗话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也是讲为了一己私利,费尽心机算计别人,到头来害人不成反害己。这些话都是对孔子所说的“放于利而行,多怨”的有力注解。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别人的利益,怎么可能不招致怨恨。相反,以公正、道义行事,即使得罪了别人,自己也无愧于心,终归也能得到别人的理解。


孔子说:“能够以礼让来治理国家吗?这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又怎样来对待礼仪呢?”

【人生智慧】孔子一直对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十分向往,认为他所处的春秋时期已是礼崩乐坏。礼让、辞让、谦虚为人不仅应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道德、行为准则,也应当是统治者治理国家、受民爱戴的基础。正如《朱子语类》中所说,“君子欲治其国,亦须是自家尽得恭敬辞逊之心,方能以礼为国。所谓‘一家让,一国兴让’,则为国何难之有!”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