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8
20:18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经 》

正释经文-正宗分二

 

子二、正宗分

丑一、启请

  尔时,坚净信菩萨既解佛意已,寻即劝请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救世真士,善哉!大智开士,如我所问,恶世众生,以何方便而化导之,使离诸障,得坚固信。如来今者,为欲令汝说是方便,宜当知时,哀愍为说。’

  经的正宗分,包含一经的主要义理,以及修持轨范,极为重要,古德把序分比作人的头部,而正宗分就比作人的身体,身体具有五脏六腑,是司生的机能。人若没有身体,生命就无以寄托,经若没有正宗分,法门也就无法安立,这段经文就是正宗分的开始。坚净信菩萨听了佛介绍地藏菩萨的特殊因缘后,正式向地藏菩萨请法,所以经文:‘尔时坚净信菩萨既解佛意已’,尔时,是指佛讲述地藏菩萨因缘完了的时候,坚净信菩萨既然了解佛的意思以后。‘寻即劝请地藏菩萨摩诃萨言’,随即遵照佛的意旨劝勉请求地藏菩萨摩诃萨说:‘善哉救世真士!善哉大智开士!’未曾正式发问,先行赞叹二句,一方面是表示恭敬,另方面也是礼貌上必须。但这种赞叹和世俗随便应酬恭维人不同,世俗间的应酬恭维话,多是过份夸誉,不合身份,此种赞叹,依大菩萨的德业,如实由衷的崇敬,所发出的赞叹言辞,是恰如其份的,何以说呢?善哉二字,是赞美‘好’的语气,连赞二句善哉,虽同是说好,语意各不相同,前项善哉是对地藏菩萨的慈悲愿力而发,后项善哉是对地藏菩萨的智慧辩才而发,因为救世真士者,意为救世真切之士,惟具有特殊的慈悲大愿,才能称为救世真切,才能当之无愧;大智开士者,意为具有大智慧的明达之士,这种大智明达之士,也惟有具特殊智慧得无碍辩才的大士,才能称为大智开士,才能当之无愧。所以说这两句赞叹是如理如份。‘如我所问,恶世众生,以何方便而化导之,使离诸障,得坚固信’,赞叹完毕,接着就说:像我方才所问的,这五浊恶世的众生,既是那样多的苦恼障难,你这位智悲双运的大士,应用什么样方便善巧的方法,来教化他们,开导他们,使他们脱离环境上、心理上种种障碍,得到对于修学大乘无上法门的坚固信心呢?‘如来今者,为欲令汝说是方便,宜当知时,哀愍为说。’如来,是佛的十种名号的一种,如来今者,就是说,佛现在的意思,‘为欲令汝说是方便’,为了想要你演说这样对治恶世障难的善巧方便法门,‘宜当知时,哀愍为说。’菩萨说法,须得佛的印可,今佛嘱说法,是已印可,说法机缘,已经成熟。‘知时’,是知道时机,既然机缘已到,就应把握说法的时机,不舍众生。‘哀愍为说’,哀怜他们,为他们说法,这是坚净信菩萨的正式启请。

丑二、演说

寅一、示占察法

卯一、诫许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语坚净信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谛听,当为汝说。

  尔时,是坚净信菩萨赞叹启请完了的时候,地藏菩萨摩诃萨,这尊大菩萨,就告诉坚净信大菩萨说:‘善男子!’是称呼坚净信菩萨,说你这位有善行的男子,‘谛听’,是真真实实的听。怎样才算真真实实的听呢?听有耳听心听的不同,若仅仅是用耳朵来听,内心不能领会所讲意义,所听到的不过是声音字句而已,不能得到实在的益处;心听是集中精神,用心体会所说义理,好像人渴到了极处,急着想得水喝一样,这样就是谛听。地藏菩萨为什么要他谛听呢?因为大乘法理,是从凡夫进入佛的楷梯,道理深妙,不用心听,得不到实益,所以在没有实说深法以前,先行告诫一番,你要真真实实的用心听,‘当为汝说’,我当为你演说。说到这里,我们或许会惑疑,坚净信菩萨也是一位大菩萨,何须要再告诫呢?这也就是藉坚净信菩萨来告诫一般在座听法大众的意思。

卯二、正说

辰一、随机立法

巳一、随机

  ‘若佛灭后,恶世之中,诸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世间、出世间因果法,未得决定信,不能修学无常想,苦想,无我想,不净想,成就现前。不能勤观四圣谛法,及十二因缘法。亦不勤观真如、实际、无生无灭等法。以不勤观如是法故,不能毕竟不作十恶根本过罪;于三宝功德种种境界,不能专信。于三乘中,皆无定向。

  从这段经文起,地藏菩萨就正式开始演说末世众生坚信离障之法了。说法必要对机,所以首先说明末世四众弟子一般的根机。经文上说:‘若佛灭后,恶世之中’,如果佛陀灭度了以后,到了末法恶浊的世界上,‘诸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比丘、比丘尼,是佛门中出家二众,凡出家受过具足戒的,男子通称比丘,女子通称比丘尼。比丘二字的含义有三:一破恶,二怖魔,三乞士,破恶就是出家受过戒后能修戒定慧,破烦恼恶;怖魔,是使魔王恐怖,因比丘受戒时,魔王从此又少了一个眷属,所以魔宫震动,感到恐怖。乞士是上从如来乞法,以养慧命;下从俗人乞食,以资身命。不同世之乞人,只乞衣食不乞于法。这是说的出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是佛门中在家二众,凡在家能清净奉事三宝之男女居士,男子通称优婆塞,女士通称优婆夷。优婆塞译为清净士,优婆夷译为清净女,这是说的在家二众。经文上的意思是说,在末法时期,恶浊的世界里,所有佛门四众弟子,根性不像正法像法时期那样猛利了,怎么说呢?请看下文:‘于世间出世间因果法中,未得决定信’,正法像法时期佛弟子,因为根性猛利,闻法容易生信,能信才能解能修,而在末法时期的恶世众生就不然了,对于世间的因果法,以及出世间的因果法,虽然藉宿世微少善根,也能得闻,但多不求深入,不能深入,自然得不到决定信解,不能决定信解,自然影响修行,怎样的影响修行呢?下文详明,这里先把所要修行的世出世间因果法,列表说明一下,请看表:

            ┌无明┐

       ┌过去二因┤  ├集──┐

       │    └行 ┘   │

       │    ┌识 ┐   │

       │    │名色│   │

 世出世因果法┤现在五果┤六入├苦┐ ├世间因┐

       │    │触 │ │ │   │┌灭﹝出世果﹞

       │    └受 ┘ │ │   ├┤

       │    ┌爱 ┐ │ │   │└道﹝出世因﹞

       │现在三因┤取 ├集┼─┘   │

       │    └有 ┘ ├──世间果┘

       │    ┌生 ┐ │

       └未来二果┤  ├苦┘

            └老死┘

  我们看了上表,就知道世间万法的变动,都有起因和结果,离不开因果关系,但是要使这变动的万法,回复其本然的寂静,其过程也离不开因果关系,前者叫做世间因果法,后者叫做出世间因果法。先说世间因果法:世间万法(一切事理现象)都有生有灭,生灭现象的形成,都有前因和后果。这前因和后果,自无始世以来,一直到未来永久,是永远连锁不断的。为了便利讲说,先取其间一段,分做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来说,各世都有因果关系,彼此相亘连锁,这叫做三世两重因果。世间万法受三世因果律的支配,变化无穷,其表现得最显著,而且与人类最有切身关系的,就是人类的生死问题。这项重要的生死问题,在三世里面,表现得非常复杂。归纳起来,有十二个次第,称做十二因缘法。

  这十二因缘法,是由‘无明’开始,人的本性从无始世以来染上无明,就变为昏闇不安,盲目的冲动,造作种种‘行’业。这是过去世的两种因素,有了这过去两种因素,就感受现在人生的五种结果。这五种结果就是从神‘识’入胎,结成胎胞,有了‘名色’起,然后六根成长,以至出胎和外界接‘触’,领‘受’种种苦乐境界。得现在的五种结果;由现前的苦乐领受,心生‘爱’的执‘取’,起占有的欲望,造成现世的三种业因;由现在三种业因的薰染,又形成再‘生’与再‘老死’等未来的二种结果。这是仅就一个阶段来说的。这一阶段到了‘老死’,以后再由‘无明’再‘行动’,进行次一阶段的循环,如此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生死不停循环,如水之川流不息,经上叫做流转门,是众生的生死大病。这在四谛法里面,归纳为‘苦’‘集’二谛,因所受生死果报是苦的,所以叫‘苦’谛;这些招来苦果的原因,是造业集来的,所以叫‘集’谛。我们明白了苦集二谛以后,一旦觉悟了生死可怕,想‘灭’掉这生死苦果,永远不受生死,那就必须从上述十二次第最后一项‘老死’追究:要想不老死,必须想法断‘生’,要想不生,必须想法断‘有’,这样一项一项进到最后,断除了生死的最后根本‘无明’,才能彻底灭苦,证寂灭果,但这必须靠着修‘道’才能办到,这在经上叫做还灭门。能解决众生生死大病,在四谛法里,归纳为灭道二谛。前‘苦’‘集’二谛为世间因果法,此‘灭’‘道’二谛为出世因果法,以上世、出世间因果法简略的说明了以后,再看经文就容易明白。

  经文上大意是说在末法恶世里,所有佛的四众弟子,对于佛所说的四谛十二因缘等世间出世间因果法,不能清楚的认识,以致不能得到决定的信心,没有决定的信心,自然向道的心就不真切。华严经上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一切道果都是由信心建立,向道的信心如不真切,怎么能谈到修道呢?所以下文接着说:‘不能修学无常想、苦想、无我想、不净想,成就现前’。普通众生都有四种心理执着,那四种呢?执着自己的心理有长久性;执着世间一切的享受都是快乐的;执着我个人是一切的主宰,一切以我为主;执着自己的身体是清净的。而实际上,自己的念头,刹那刹那变动不停,是不常的;自己的一切享受都是苦的因素,是不乐的;一切都是条件与机会造成,没有真正的主体,是无我的;自己身体坐胎出胎,九窍排泄,皆属肮脏,是不净的。前面四种一般心理,都是众生颠倒不正的见解,经上叫做四颠倒;修道的人初步的功夫,必须先矫正这四种不正确的心理,才算是具备了修道的基础。而矫正的方法,经上告诉我们要用四种观法,就是观心无常、观受是苦、观法无我、观身不净四种。经上叫做四念处观,修道人若能把念头安住在这四种正确的观点上,就立定了修道的基础,也就是得到现前初步的成就。而末世四众弟子,根性很纯,不能修学这四种观想,自然现前初步就不得成就,现前初步基础没有立定,自然谈不到修其他法门,所以下文:‘不能勤修四圣谛法,及十二因缘法,亦不勤观真如实际无生无灭等法’,这是出世间三乘圣人所修法门,四圣谛法,就是前面所说‘苦’‘集’‘灭’‘道’,是声闻所修。十二因缘,就是前面所说无明乃至老死等,是缘觉乘所修。真如实际,无生无灭等法,是超过声闻缘觉,能达最高境界的菩萨所修法门。所谓真如实际无生无灭,也就是本经后文所说的一实境界,是修行所证最高圆理。真是不妄,如是不异,实是不假,际是本位,因无始故无生,因无终故无灭。详细解释,后文详明,暂先略说。至于所谓勤观者,就是学那一乘法门,对那一乘法门勤修观想,这是说的出世因。不能修出世因,就不得出世果,所以下文:‘以不勤观如是法故,不能毕竟不作十恶根本过罪,于三宝功德,种种境界,不能专信,于三乘中,皆无定向。’因为对三乘出世间法,不能勤修观想的缘故,于世间欲染,念念之间,时断时续,能全断欲染,所行自不出十善范围;若欲染不能全断,带有欲染的行为,自然不出十恶范围。毕竟就是究竟彻底的意思,不能毕竟不作十恶根本过罪,就是说带有欲染的各项修行,若是修不能勤,被欲染的牵累,就使你能勉强断恶,但断的也不彻底,还有余留的根本罪因,为有这根本的罪因未净,本性的光明智慧就不能透露,智慧不透露,自然对于代表最高智慧的佛法僧三宝功德,也就是三宝的各项德能,如佛能教人了生脱死,法能使人启发本性智慧,僧能代表佛陀传法等等功德,以及信奉三宝所得到的种种好的境界,这些功德与境界,因受欲染罪根的障碍,体会不到,不能专心一意的信仰,信仰不专一,因而对于三乘出世大法,没有一个决定的趣向。这段经文,是说明末世佛四众弟子对佛法的信力不够。

  ‘如是等人,若有种种诸障碍事,增长忧虑,或疑或悔,于一切处,心不明了,多求多恼,众事牵缠,所作不定,思想扰乱,废修道业。

  这段经文,接着前段意思。地藏菩萨在没有说末世众生坚信离障之法以前,先说末世众生根器。前段是说信力不够,这段是说因为信力不够,更增障道因缘。经文上说:‘如是等人’,像这类末世修法信力不够的人。‘若有种种诸障碍事,增长忧虑’,这类众生,原来修道根基就没有立得坚固,若是再遇到末世种种障碍事情,不但本身原有的根本烦恼,无法减轻,反而更增加情绪上的忧虑。‘或疑或悔’,或是对眼前复杂的事情,发生疑惑;或是对自己所作所为,发生后悔。‘于一切处,心不明了,多求多恼’,这是顶疑惑说的,由于对眼前的事好起疑惑,于是对于任何场合的任何事情,都不能彻底的明白认识。不能明白认识,于是在处理上,就不免轻举妄动。轻举妄动,自然到处行不通,因此对一切事务不去寻求,比较还可少惹烦恼,愈是多求,就愈增烦恼。‘众事牵缠,所作不定,思想绕乱’,这是顶后悔说的。一个人若是能明白事理,对日常事务的处理,有信心、有决断。事情来了,随时处理清楚,自然也就不会感到事情的繁难;反过来说,若是遇到事情糊里糊涂,对任何事自己都没有主张,做过了又后悔,自然这椿事没有了,那椿事又来,到后被许多的事缠绕,不知道究竟先做那一椿好,于是事情就愈来愈杂,因之思想也愈来愈乱。‘废修道业’,道是由定中得,修道人若是终日疑悔不定,怎么能谈修道呢?自然就渐渐废弃了修习道业。

巳二、立法

  ‘有如是等障难事者,当用木轮相法,占察善恶宿世之业,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

  前段经文把末世众生病根找出来以后,这段经文接说对治的方法,经文上说:‘有如是障难事者’,如是,指前末世外境所遇灾害障乱及内心的疑悔忧虑,凡有像这样的障碍困难事情的,必须想法去除,用什么方法呢?‘当用木轮相法,占察善恶宿世之业,现在苦乐吉凶等事。’菩萨告诉我们,应该要用木轮相法。木轮相法,是这一方法的名词。木轮是使用的工具,用木制成,像车轮可以转动,定名木轮。相是木轮转动所现的相状,法是方法,合称木轮相法。经文的意思是告诉我们末世遇障难的众生,当该用这一种木轮相法,‘占察善恶宿世之业’,用来占卜观察自己无法知道的过去世所造善业及恶业。‘现在苦乐吉凶等事’,以及眼前所遭遇到的或苦或乐,是吉是凶等等的事故。为什么要占察这些苦乐吉凶事故呢?因为这种种的苦乐吉凶事故,在人们的生活过程当中,常常变化莫测,眼前看着是苦,却会苦尽甘来;看着是乐,偏是乐极生悲。吉利有时会变为凶险,凶险有时忽变成吉利。是是非非,真真假假,使人不能捉摸。因此人们要想趋吉避凶,离苦得乐,而又没有智慧能力预先辨明祸福之机,就不得不借轮相的占察,仰仗佛菩萨神力的感现了。

  但是或许有人以为现在科学昌明时代,借重神力,岂不是迷信?这在下段经文地藏菩萨交代的很明白,‘缘合故有,缘尽则灭’,这是依的‘万法因缘生’的最高理论。世间万象的变化,都不出这项最高原理,是纯科学的,纯理性的,而没一毫迷信色彩,只是原理幽深,智慧力不到的人,难以体认罢了。所谓‘缘合故有’者,就是说宇宙间一切万象,包括苦乐吉凶在内,皆是由于各种因缘会集才生起来的,因缘一旦不足,这一生起的现象,也就随着消失。那么再要追问一句,谁使这些因缘会集的呢?下文接着说:‘业集随心,相现果起’,这些因缘的会集,都是随着人心力的作用生起来的,由于心力的变动,于是形成了世间万象,各种善恶果报也就随之而起。这种生灭因果的变化,无论是如何奇妙难测,但它有一定不变的法则,就是‘常’‘真’。怎么说是‘常’‘真’呢?‘不失不坏,相应不差。’不失不坏就是‘常’,相应不差就是‘真’。不失是说业因永远不消失,不坏是说业果永远不损坏,因为心念一动,所种下的生灭种子,不论经过多久,只要一遇上缘,就马上起现行受果报,所以说不失不坏。善业得善果,恶业得恶果,是一点都错不了的,所以说相应不差。从这里我们可进一步的推知,三世的境界,皆是由于心力的变现,照因果的真常法则进行,因此藉心力的感应所现出来的轮相,吉凶祸福,可以预先测知的。这种用木轮相占察善恶业报的方法,也就好比人用镜子来观察自己的面貌是美是丑的道理一样,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这就是地藏菩萨随着末世众生的根器,因其不能认识自己的宿根,以致多遇障缘,所立的一种特殊方便的方法,是我们应该认识明白,而且要感谢菩萨的。

巳三、示用

  ‘如是谛占善恶业报,晓喻自心,于所疑事,以取决了。

  这段经文,是说明占察轮相的作用,‘如是’指前段用木轮相法占察宿世善恶业报吉凶等事。‘谛占’是用至诚心真真实实的占。因为轮相的示现,必待心力的感应,而心力所以能起感应,也必定靠至诚力的推动。所以古人曾说过:‘至诚如神’至诚的感应,是神妙不可思议的。占察的人,如果真能做到谛占,那就随你所要知道的事,都能明白的现在轮相上,就是下二句经文所说‘善恶业报,晓喻自心’,宿生所造善恶业报,都能了然清楚的现在自己心中,‘于所疑事,以取决了。’对于你现在所遭遇到的疑难之事,观察轮相所现宿因,就能知道,怎么会得到眼前的结果,知道了得果的原因,至于未来应该怎样做,自然也就容易决定了。这就是占察轮相的大作用。

辰二、略示劝戒

  ‘若佛弟子,但当学习如此相法,至心归依,所观之事,无不成者。不应弃舍如是之法,而返随逐世间卜筮种种占相吉凶等事,贪着乐习。若乐习者,深障圣道。

  上面经文,地藏菩萨所介绍的轮相占察方法,作用既是那样大,当然学习就能得大益,所以菩萨告诉我们使用的方法以后,接着又劝诫大家学习,经文接着说:‘若佛弟子’,像我们一般学佛求解脱的佛门弟子,若是真心想求得解脱。‘但当学习如此相法’,只是应学像这样理事都能圆通的轮相占法。‘至心归依’,为求得到感通,先拿出至诚心,来归依三宝,求三宝的加被,信赖这种占法,有了十足的自信力,及三宝的加被力,自然至诚感通。‘所观之事,无不成者’,所要观察的事情,自然不会得不到圆满成就的。‘不应舍弃如是之法,而返随逐世间卜筮,种种占相吉凶等事’,不应该舍掉像这样方便的轮相占法,返而随着世俗一般求神问卜等等迷信事情,‘贪着乐习’,贪着在那些迷信事情上面,喜欢去学习。为什么说那些是迷信事情,不该学习呢?下文菩萨告诉我们说:‘若乐习者,深障圣道。’如果你喜欢学习那些迷信的方法,就深深的障碍了圣道。圣道是成佛的大道。怎么障碍成佛的大道呢?现在列一个简单的表,来说明一下:

            ┌贪求┐

       ┌攀缘尘境┤  ├违‘戒’﹝迷乱心性﹞

       │    └增染┘

       │    ┌舍正┐

 世占障道三因├信靠神怪┤  ├违‘定’﹝事理不明﹞

       │    └趋邪┘

       │    ┌舍本┐

       └心外求法┤  ├违‘慧’﹝邪正不分﹞

            └逐末┘

  上表大意是:世间占卜,多是抱著有所贪求的心理,向外攀缘六尘环境,增加本性上的染污,使心性更加迷乱,与佛法戒定慧三无漏学的‘戒’是相违背的;世间占卜多系靠神灵赐福,不知道行善种福,这样对因果祸福的事理,不能清楚的认识,心中没有定向,与三无漏学的‘定’是相违的;世间占卜,因不懂万法心造之理,在心以外寻求自我解救之法,是心外求法,正是舍本逐末,于是邪正不分,与三无漏学的‘慧’是相违的。违背了戒定慧三无漏学,自然与佛法背道而驰,所以菩萨告诫着说‘深障圣道’。

辰三、正示轮相

巳一、总示

  ‘善男子!欲学木轮相者,先当刻木如小指许,使长短减于一寸正中,令其四面方平,自余向两头斜渐去之,仰手傍掷,令使易转,因是义故,说名为轮。又依此相,能破坏众生邪见疑网,转向正道,到安隐处,是故名轮。其轮相者,有三种差别,何等为三:一者轮相,能示宿世所作善恶业种差别,其轮有十。二者轮相,能示宿世集业久近,所作强弱大小差别,其轮有三。三者轮相,能示三世中受报差别,其轮有六。

  这段经文,开始介绍木轮相法所用木轮的相状,及相状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它的作用。经文:‘善男子!’地藏菩萨又称呼坚净信菩萨说:‘欲学木轮相者’,要想学这种木轮相法的修行人,‘先当刻木如小指许’,先应当选一块香木,刻成像小指那样,‘使长短减于一寸’,使这块香木的长短,少于一寸,九分就可以了。‘正中令其四面方平’,正中间部份,取其三分见方,并且使它平正。‘自余两头斜渐去之’,从中间方形边缘,向两头斜削,使它像枣核的两端。‘仰手旁掷,令使易转’,使用的时候,只要一仰手投掷,就能使它容易旋转。‘因是义故,说名为轮。’因它能像车轮样的旋转,就这个意义,说它是轮。这是就木轮的形相说的。

  至于它代表着什么意义呢?下文接着说:‘又依此相,能破坏众生邪见疑网,转向正道,到安隐处,是故名轮。’车轮的意义,除了能旋转外,它还有碾压地上乱草,以及运载物品,由这里到那里达到目的地的能力。这种轮相,它也能以它所现出来的三世善恶因果,使得人们对人生有正确的认识,不会被邪见迷惑,而更能打破像网一样的邪见,得以转向正道,到达没有烦恼的安隐去处。这也正和车轮碾压乱草,运达物品的意义相似,所以定名为轮。

  但这轮相怎样显示三世因果呢?下文:‘其轮相者,有三种差别’,这种轮相,有三种不同的差别作用,那三种呢?‘一者轮相,能示宿世所作善恶业种差别,其轮有十’,第一种轮相,能以显示我们过去世所作善恶业种子的差别,为什么宿生善恶业要轮相来显示呢?因为我们凡夫这一生所受的种种苦乐果报,皆是宿生善恶业种子起的现行,我们凡夫本性被烦恼染污,自己不能知道,所以必待轮相显示,这种显示宿世善恶业种差别的轮相,一共有十个。‘二者轮相,能示宿世集业久近,所作强弱大小差别,其轮有三’,第二种轮相,能以显示我们在过去世所招集的善恶业,时间是久远还是暂近,所造作的业力是强是弱,是大是小。前第一种轮相,仅告诉我们宿世善恶业种的差别现象,只是受苦乐果报差别的基本因素。而第二轮相,则是直接影响苦乐果的现前作用,二者大不相同。怎样不相同呢?有了基本因素,仅是作善定得善报,作恶定得恶报的一般通则。实则因果法则,并不这样单纯,尚有因果加减,因果乘除,一因多果,多因一果等等,在人短短的一生里,有时出现作善反得恶果,作恶反得善果的反常现象,像颜子夭寿,盗跖善终的事例。这些都是因果的复杂变态,不是天道的不仁,而是种子成熟的先后,受业力强弱大小的影响而已。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第二种轮相很重要,这种轮相一共有三个;‘三者轮相,能示三世中受报差别,其轮有六。’第三种轮相,能以显示我们过去世、现在世、以及未来世。三世中所受苦乐果报的差别。我们凡夫,谁都怕受苦,喜欢快乐,可是怕苦而偏不能了解苦,喜欢乐而偏得不到乐,这是什么原因?不外是智慧不足,不认识现前苦乐的来源及今后的苦乐趋向,得不到立身大本,趋吉避凶之道而已。这第三种轮相,就能帮助你了解三世中受报的种种差别现象,使你能有趋吉避凶的充分准备机会,有这样的重要,它的数量有六个。以上三种木轮,一共是十九个,大概的相状,意义以及作用,是如此,详细的情形,下文再分别详说。

巳二、别示

午一、示第一轮相

未一、正示轮相

  ‘若欲观宿世作善恶业差别者,当刻木为十轮,依此十轮,书记十善之名,一善主在一轮,于一面记;次以十恶书对十善,令使相当,亦各记在一面。言十善者,则为一切众善根本,能摄一切诸余善法。言十恶者,亦为一切众恶根本,能摄一切诸余恶法。

  前文是略说,现再分别详细介绍。先说第一种轮相:经文上‘若欲观宿世所作善恶业差别者,当刻木为十轮’,若是想要观察宿世所造作的善恶业的差别,应该刻十个木轮。‘依此十轮,书记十善之名’,在这十个木轮上面,写出不杀、不盗、乃至不嗔、不痴等十种善业的名称。‘一善主在一轮’,一个木轮,以写一项善业名称为主。‘次以十恶,书对十善,令使相当,亦各记在一面。’其次把十恶业的名称,如杀、盗等,正对着十善名称,写在木轮另一面。杀对不杀,盗对不盗,都使它相称。也是一项记在一面。一个木轮有四面,善与恶各占一面,其余两面,空着不写,这是因为善恶有现有不现的原故。说到善恶业因,原是随着人的生活形态,种类非常复杂的,只写十种,是不是会概括人生所有善恶呢?下面经文接着也有说明:‘言十善者,则为一切众善根本,能摄一切诸余善法’,众善,包括的有事善、理善、有漏善、无漏善等,依人做善的动机而有差别,种类非常之多,普通称做万善,但归纳起来,都不出十善范围。所以说举出十善,就能作一切善法的根本,就是因为能包括一切其余善法的缘故。‘言十恶者,亦为一切众恶根本,能摄一切诸余恶法。’诸恶,是诸善的反面,不善就是恶,所以善类多,恶类自然同善一样的多,但恶虽说种类同善一样多,而在造作的时候,也不外身口七支,依贪嗔痴意根三毒所起,也不出十恶范围。像贪、嗔、痴、慢、疑、邪见,六种根本烦恼恶业中,慢是在‘贪’里包括,疑及五种邪见在‘痴’里包括;其余随烦恼恶业里面,忿、恨、恼、嫉、害等都在‘嗔’里包括;覆、诳、谄等都在‘贪’‘痴’里包括;悭与憍也不外‘贪’;无惭、无愧,则属于痴;掉举、放逸、散乱等,‘贪’‘嗔’‘痴’三者同有包括;昏沉、不信、懈怠、失念及不正知,都在‘痴’里包括。所以说举出十恶,就能作一切恶法的根本,就是因为能包括一切其余恶法的缘故。讲到这里,或许有人要问,轮相上面所记十善十恶,既是摄无不尽,那空的两面是代表什么呢?这代表两重意义:一纯净,一是无记。纯净是心性没有一点善恶的污染,到了纯净无漏的至善境地,用不现表示;无记是心中昏昏扰扰,没有善恶的记别,分‘有覆无记’和‘无覆无记’二种。有覆是有烦恼盖覆,无覆是没有烦恼盖覆。有烦恼盖覆的,随恶业行,没有烦恼盖覆的,随善业行,这在经上叫等流果,因为这种‘无记’性只招等流果报,而不招苦乐异熟果报,所以也用不现表示。以上是讲的轮相及意义,下面说占法。

未二、详示占法

申一、敬礼立愿

  ‘若欲占此轮相者,先当学至心总礼十方一切诸佛,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亲近供养,咨受正法;次应学至心敬礼十方一切法藏,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受持读诵,如法修行,及为他说;次当学至心敬礼十方一切贤圣,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亲近供养,发菩提心,至不退转;后应学至心礼我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得除灭恶业重罪,离诸障碍,资生众具,悉皆充足。

  用轮相占卜的方法,经上分五个步骤:第一步骤就是这段经文所指示的先要敬礼立愿。敬礼,是敬礼三宝及说法主。立愿,是立下普度众生的大愿。为什么在占卜前要敬礼三宝及发度众的大愿呢?因为三宝代表一切的真理,是至公的,是无私的,发心度众就是打破自私的积极行为。我们一般众生平日的一切行动,恰与三宝相反,是偏见的,是自私的,先哲常说:‘公则生明’,因三宝代表至公,所以就光明无所不见。而我们凡夫则多偏私,所以就昏无所见,对一切事理,不能认识清楚。我们想要占卜的人,如果以平时的乱心,来实行占卜,昏暗与光明不能相应,那里会得感应呢?因此,在占卜前,必须礼敬三宝及说法主人,使乱心归一,并且发度生大愿,澈底根除自私心,才能收到占察的效力。请看经文:‘若欲占此轮相者’,若要想使用轮相占察善恶的人,不可随随便便的去做,必须在没有实行占卜以前,作一番准备功夫,什么准备工夫呢?‘先当学,至心总礼十方一切诸佛,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亲近供养,咨受正法。’这是礼敬三宝中的佛宝;‘次应学、至心敬礼十方一切法藏,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受持读诵,如法修行,及为他说。’这是礼敬三宝中的法宝;‘次当学,至心敬礼十方一切贤圣,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亲近供养,发菩提心,至不退转。’这是礼敬三宝中的僧宝;‘后应学,至心礼我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得除灭恶业众罪,离诸障碍。资生众具,悉皆充足。’这是三宝礼敬以后,再敬礼说法的主人。以上文义显然,不须细解。不过,礼敬三宝为什么还要学?怎样才算至心?约略说明一下:要知道,我们用轮相占卜,最要紧的,是要求得感应。怎么能得感应?必须存至诚心。怎样才算至诚?必须自心与佛心相应才算至诚。什么方法才能相应?这就是经文上所说的‘学至心’。所谓至心者,就是使自心真诚到了极处,广大圆满,到了与佛一样的程度,才得感应。但这样的至心,不是一下就能做到,所以必须要学。再者,礼敬十方三宝,是上求佛道;为十方众生发愿,是下化众生,上求下化,是成佛的大道,不至心是得不到成就的。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