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4
15:02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18)

三门峡 古称三门山,亦称三门集津。明都穆《游名山记》卷一云:“离(陕)州……循河行,十里至三门集津。三门者,中曰神门,南曰鬼门,北曰人门。其始特一巨石,而平如砥。想昔河水泛滥,禹遂凿之为三。水行其间,声如激雷。而鬼门尤险恶,舟筏一入,鲜有得脱。”

三王山 {1}亦名“三首山”。明陈仁锡《潜确类书》卷十六:“三王山,在溧阳县。楚王与眉间尺并一客,三首葬于一山,名三王山。其顶有石,击之有声。眉间尺者,楚良冶干将子也。亦名三首山。”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记眉间尺故事,末云:“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其说则不同。大抵皆传闻之附会。参见“眉间尺”(252页)。{2}即“三天子鄣山”。

三白乌 《艺文类聚》卷九二引徐整《三五历(纪)》:“天地之初,有三白乌,主生众鸟。”按此亦系天地开辟之神话。

三头人 《山海经·海内西经》:“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 树。”按此指*离朱。又*三首国人,一身三首,亦三头人。

三头民 《淮南子·墬形训》:“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南至东南方……有……三头民。”高诱注:“三头民,身有三头也。”参见“三首国”。

三危山 《山海经·西次三经》:“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员百里。”《史记·五帝本纪》:“迁三苗于三危。”正义引《括地志》云:“三危山有三峰,故曰三危。俗亦名卑羽山,在沙州燉煌县东南三十里。”《艺文类聚》卷九一引《竹书纪年》云:“穆王十三年,西征,至于青鸟之所憩。”即此山。参见“三青鸟”。

三足乌 汉王充《论衡·说日》:“日中有三足乌。”《淮南子·精神训》云:“日中有踆乌。”高诱注:“踆,犹蹲也,即三足乌。”又《楚辞·天问》王逸注引《淮南子》(今本无)云:“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则三足乌当指日之精。又或传为驾日车者。《洞冥记》卷四云:“东北有地日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三足乌数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驭,以手揜乌目,不听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鸟兽食此草,则美闷不能动矣。”汉司马相如《大人赋》更谓:“吾乃今目睹西王母皬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则日中神禽三足乌,且为主给使之鸟。今所见汉画像砖常有三足乌、九尾狐作为瑞鸟瑞兽列于西王母座旁者,本此。

三足龟 《山海经·中次七经》:“大苦之山(“苦”原作“■”,从王念孙、郝懿行校改)……其阳狂永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三足龟,食者无大疾,可以已肿。”《尔雅·释鱼》云:“鳖三足,能;龟三足,贲。”

三足虎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八:“晋时豫章郡吏易拔,义熙中受番还家,远(遂)遁不返。郡遣追,见拔言语如常,亦为设食。使者催令束装,拔因语曰:‘汝看我面。’乃见眼目角张,身有黄斑色。便竖一足,径出门去。家先依山为居,至林麓,即变成三足大虎,所竖一足,即成其尾也。”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18)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