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阅读:《 智慧的能量 》
·修行的殊胜
修行的殊胜
现在,我们正从事一件对大部分人来说相当特别的新活动。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不常做的事情。我们试着找到一种实际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使我们脱离痛苦。但是,我们在此看见的,是一种与过去任何所谓的解答都十分不同的方法。其他方法充其量只是使痛苦得到短暂的歇息,甚至导致更大的不满足与沮丧。此处我们接触的教法是可以完全信任的。因为过去有无数的人,依循这个方法而证悟。现在,如果我们照着做,也会成功,将来的人照着做,也一样会成功。这是得到彻底证悟的佛陀教导的法。
佛法不会将我们导人歧途,而且可以对治轮回的虚伪及制造苦厄的现象。这些现象会一而再的出卖我们。这如何发生呢?由于不明白现象的无常或是不明白它们存在的真相,对轮回的境相怀着深信不疑的颠倒见,我们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蒙骗。因此,对周围环境不恰当的反应,一旦事情不符合期望就觉得被出卖,从无始以来,直到现在,这一直是我们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对我们一点好处也没有,只是带领我们从一种苦境到另一种苦境罢了。
如果我们考虑到自己的习性多么根深蒂固,很显然,如果不经常修习佛法,佛法的法门是不可能有效带领我们脱离痛苦的轮回。如果只花一、二年的时间,或是在旅行到东方的时侯,才依循这些教导,不可能得到长久利益的。修行是我们应该随时随地去做,也做得到的事情。我们活在一个充满大危机的时代,不仅是自然界,还有来自于人为的灾难。甚至对于自己还能拥有这个宝贵的人身多久,比以前更没有把握。因此,必须把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转成佛法的修行,这是很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只是心满意足于把自己的笔记本与头脑塞满知识的教导,一定要设法把所学的一切立刻拿来修行。这样,我们现在听闻的法,便能够变成必要的佛法活动,而产生特别有益的结果。修行,不一定是身心的苦行才有价值。
我们追求世俗事物所获得的利益,和修行所得的利益根本不能相比。我们也许找到了一份需要先进技术的特殊工作,能带来丰厚的报酬又富挑战性,但是,和修行所得的收获比较起来,就微不足道、相形逊色了。即使我们获得了全宇宙的珍宝,还是无法买到证悟与个人的解脱,无法消除烦恼,无法洞察实相,无法产生菩提心,无法出离轮回,更无法得到其他许多因修行佛法而获得的成就。
物质上的富裕无法真正解决我们在世间的困扰,这是不足为奇的。为什么呢?如果把无尽的过去世中曾累积的财富都堆积在一起,将多得整个宇宙也容不下。我们曾经一再拥有这些难以想像的财富,却无法从痛苦中得到解脱。我们的心念还是昏乱又迷惑,足以为自己及他人制造许多问题。
另一方面,透过修行佛法,我们能够获得证悟,以及其他所有有益的成就,乃至达到无上的成就。我们从洞见所有内外在的现象获得满足。进一步来说,佛法所带来的纯粹喜乐,永远不会枯竭也不会转变为痛苦的经验。它永不止息地带给我们持续的快乐。轮回之乐与佛法的喜乐正好背道而驰。无始以来,我们一直想从轮回中找到快乐,但是从中获得的每一样乐事,迟早都会结束。如果我们仔细审察自己的生活就会发现许多佐证。修行佛法以及获得个人解脱与觉悟,确实有明确的开端,带来的快乐却没有止境。
我们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明辨力与智慧,无法了解经验已经教导我们的轮回本质。虽然世俗的享乐只会带来失望与不满足感,我们对这个根本的现象还是十分无知,并且继续追寻快乐的幻觉。于是婆婆世界的诱惑一再出卖我们,或许,更正确一点的说,是我们容许自己被出卖。
修行佛法的重点,在于觉知我们行为的后果,因而从经验之中学习。如果我们小心谨慎的这样做,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完全欺瞒我们,即使处在迷惑之中,还是能够保持静定。这不但能使我们在今生中得到很大的利益,同时在所有来生中也将获益。
把每个行动转变为法行的主要方法,就是检查自己的动机。这是保证我们所做的每件事,对自己及他人都有益处很实际的方法。如果我们先设定自己的动机,不论我们做什么事,一定会得到正面的结果。这完全符合现实的运作。不论是轮回苦或者是证悟的演化,都唯心所造。只是由心所见,由心所生的。因此,如果我们能够维持适当的动机及正确的心态,就能够肯定,凡是自己所为,都将带领我们获得证悟,达到无上的安宁。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最新章节
好书榜
关注我们
目录
·修行的殊胜
正序 倒序
- 1. 序
- 2. 第一部 走上禅修的道路 第一章禅修的目的
- 3. 第二章 开始学习佛法
- 4. 第三章 寻找不快乐的原因
- 5. 第四章 烦恼如何生起
- 6. 第五章 了解痛苦与驾御心念
- 7. 第二部 禅修之道 第一章 修道三要 ·净化的观想
- 8. ·修行的殊胜
- 9. ·人身宝贵
- 10. ·出离心
- 11. ·出离痛苦
- 12. ·六道轮回
- 13. ·轮回的缘起
- 14. ·菩提心的益处
- 15. ·成就平等心
- 16. ·忆念诸母有情的恩惠
- 17. ·利益他人
- 18. ·洞察实相
- 19. ·结论
- 20. 第二章 把佛法融入日常生活中
- 21. 第三部 改变困境的方法--转念 第一章 生命的目的 ·人身贵在能利有情 珍贵的人身
- 22. ·大乘转念法门
- 23. 第二章 发展另一种面对困境的态度
- 24. ·只见问题负面的缺失
- 25. ·看问题的有利面
- 26. ·视问题为乐趣
- 27. 第三章 乐与苦皆由自心所造 ·愿力
- 28. 第三章 乐与苦皆由自心所造 ·乐与苦都是空性的化现
- 29. 第四章 嗔怒及欲望的缺失 ·心随瞋怒
- 30. 第四章 嗔怒及欲望的缺失 ·心随欲念
- 31. 第四章 嗔怒及欲望的缺失 ·斩断欲望
- 32. 第五章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 33. 第五章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运用困难来训练舍离心
- 34. 第五章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利用问题来训练皈依心
- 35. 第五章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利用问题来消除骄慢
- 36. 第五章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随喜的利益
- 37. 第五章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利用问题来净除恶业
- 38. 第五章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利用问题来激励向善
- 39. 第五章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利用问题来长养慈悲
- 40. 第六章 为众生受苦 ·运用困难生起菩提心并销毁自喜心
- 41. 第六章 为众生受苦 ·自他相换
- 42. 第六章 为众生受苦 ·转化疾苦为成就正觉之道
- 43. 第七章 教示要旨 ·善心的力量
- 44. 第七章 教示要旨 ·大乘转念的利益
- 45. 第七章 教示要旨
- 46. 附:给爱滋病、癌症等病症的修行指导
阅读设置
-
- 阅读背景:
-
- 字体大小:
A- 16 A+ -
- 正文字体:
-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