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阅读:《 智慧的能量 》
·出离心
出离心
如果把佛法所有的重点浓缩起来,可以归纳成三点,一般称为“修道三要”——出离心、菩提心与空性慧。把这三者混合,就成为把火箭送往证悟之月的燃料。因此,根据此三点来组织下面的说法很有益处。如此,我们能够轻易并快速的调伏从无始以来折磨我们的恶念。
在修行的道路上,不管是导致个人的解脱或是得到无上的证悟,入门都是出离心。正如我们长途旅行之前,必须具备护照、签证、打疫苗针,以及足够的金钱等;同样,要成功的追随修行的道路,出离心是不可或缺的。即使是严格闭关的禅修者也经常发现修行很难进步,虽然身处适合修行的环境,并且得到了详细的禅修指导,还是不断的被心理与身体上的障碍所阻挠。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发展出强烈的出离心。一旦加强真实出离心的力量,这一切障碍都会自动消减,而禅修的成果也自然成熟。因此,要对治成就重大体悟的困难,必须发展出离心。由于释迦牟尼佛彻底发起出离心,才走上追寻真理的道路,因此,他能够涤除惑垢,获得一切种智。直到今天,还继续教导无量众生转生善趣及解脱成佛的方法。同样,西藏瑜伽士米勒日巴尊者,过着苦修的生活,一生中就得到了证悟,这也得力于他彻底发起出离心。一般认为发出离心是暗淡又悲观的过程。事实上,修行者在努力获得出离心的时候,即使身处轮回,还是体验到很大的快乐。如果以为出离心会破坏今世的所有享受,那是根本不明白出离心的意义。当一个人发起真正的出离心,心理与身体上所经验的快乐享受,远超过另一个没有证得出离心,而被奢华的物质所包围的人。
让我们更深入的观察这件事情。一个巨富也许认为他已经充分享受人生,因此不需要佛法。即使他被瞋恨、无明、傲慢、嫉妒等意念掌控,还是如此认为。如果他真的这么认为,怎么说他在受苦,而具有出离心的瑜伽士比他更快乐呢?理由是陷于追求轮回欢乐与安全感的人,对于自己的恶业与所受的苦自觉或不自觉地自我蒙蔽。为了保卫自己不安的心,他拒绝承认自己确实经历到的不满足感。尤有甚者,他看不出这种现象多少是出于自己的烦恼。因此,他所认为的快乐很肤浅,经过诚实的评估便会显露他内心根本不安宁。然而,修行者靠出离心的力量,克服了内在的恶念,因而不会承受烦恼带来的痛苦,过着身心安适的生活。
身体的毛病是从心理产生的。然而我们通常不认为嫉妒或欲望是苦。我们以为身体疾病之类明显的苦,才是所谓的痛苦。其实依据这个准则,一切心理的恶念本身就是苦。
让我们思索一下傲慢这个烦恼。在傲慢心的作祟下,我们非常不快乐、不自在。我们觉得自己像一只过度膨胀的汽球。只要加以考察,会发觉这是相当不舒服的感受,带来许多不良后果,譬如生理的紧张与心理的困惑等。如果我们承认病是苦,应当把傲慢也归为病。
显而易见,瞋恨也是一种苦。瞋恨使人觉得一点也不舒服,使我们的心肠变硬,感到不安,并带来残酷的意念生起所伴随的相关弊害。瞋恨只会带给我们痛苦。
最不容易被认为是痛苦的烦恼是贪心。其实贪心也是病。假设我们在一家百货公司里面看到一样真正喜欢的东西,并想要拥有它,我们的心马上黏在这件东西上面,迫不及待的想要据为己有。一想到这样东西,我们便经验到一种特别强烈感受,仿佛尖针刺心一般。或许我们习惯把这种感受归纳为一种渴望的兴奋,当做是一种快乐,其实仔细加以审察,会相信这只是不安的另一种形态。
同样的道理,所有心理上的苦恼,以及它所发动的行为都是苦。一个人认不出这些恶念是病,不能证明他就健康。我们可以从医药的例子了解这个事实。我们也许不经意的去看医生,到了诊所却发现自己大有毛病。因此,我们先前认为自己很健康,结果证明是错误的。如果我们聪明的话,应当立刻接受医生的治疗。所以,如果有人认为生存在世界上毫无痛苦,只有癫狂者与不满现状的人才需要修学佛法,他最好学聪明一些,更仔细地审查自己这种防卫的态度。
出离心带来喜悦与快乐,因为迷惑的根源已平息。发展这种心念并不表示要和物质世界及它的享受隔离。如果真是这样(即假设出离心是出离物质世界——毛堃录入时注),那么,身体也是物质宇宙的一部分,只有等到我们离开身体,才有可能生起出离心。它也不代表着我们必须放弃所有的财产,从某个角度来看,心也是一种财产,我们怎能期望逃开它呢?因此,出离心并不是隔离,也不能用身体的行动来完成它,它完全属于内心的活动。
那么,心到底出离了什么呢?我们必须隔离“痛苦的原因”,也就是心理的苦恼。不论是个人或整个社会的问题,一旦放弃了苦因,问题就不会那么容易升起。同时,我们也不再被傲慢、瞋恨或贪心所淹没,我们与生物或无生物之间都不会有问题产生,因为所有困境的来源都被灭除了。我要重复说明,出离并不意味着应该放弃受用或财产。有许多证量很高的人,曾经做过国王、有钱的商人等。要放弃的不是财产,而是一种对财产无知与执着的态度。即使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解决这种有垢的心态,单是了解出离的意义,对于减轻痛苦也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发起出离心,成果将更大。我们应学会善巧的处理自己的财产,才能避免一切心理困惑。由衷坚信出离的意义并不是要我们过着像乞丐般不快乐又悲惨的生活。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最新章节
好书榜
关注我们
目录
·出离心
正序 倒序
- 1. 序
- 2. 第一部 走上禅修的道路 第一章禅修的目的
- 3. 第二章 开始学习佛法
- 4. 第三章 寻找不快乐的原因
- 5. 第四章 烦恼如何生起
- 6. 第五章 了解痛苦与驾御心念
- 7. 第二部 禅修之道 第一章 修道三要 ·净化的观想
- 8. ·修行的殊胜
- 9. ·人身宝贵
- 10. ·出离心
- 11. ·出离痛苦
- 12. ·六道轮回
- 13. ·轮回的缘起
- 14. ·菩提心的益处
- 15. ·成就平等心
- 16. ·忆念诸母有情的恩惠
- 17. ·利益他人
- 18. ·洞察实相
- 19. ·结论
- 20. 第二章 把佛法融入日常生活中
- 21. 第三部 改变困境的方法--转念 第一章 生命的目的 ·人身贵在能利有情 珍贵的人身
- 22. ·大乘转念法门
- 23. 第二章 发展另一种面对困境的态度
- 24. ·只见问题负面的缺失
- 25. ·看问题的有利面
- 26. ·视问题为乐趣
- 27. 第三章 乐与苦皆由自心所造 ·愿力
- 28. 第三章 乐与苦皆由自心所造 ·乐与苦都是空性的化现
- 29. 第四章 嗔怒及欲望的缺失 ·心随瞋怒
- 30. 第四章 嗔怒及欲望的缺失 ·心随欲念
- 31. 第四章 嗔怒及欲望的缺失 ·斩断欲望
- 32. 第五章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 33. 第五章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运用困难来训练舍离心
- 34. 第五章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利用问题来训练皈依心
- 35. 第五章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利用问题来消除骄慢
- 36. 第五章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随喜的利益
- 37. 第五章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利用问题来净除恶业
- 38. 第五章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利用问题来激励向善
- 39. 第五章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利用问题来长养慈悲
- 40. 第六章 为众生受苦 ·运用困难生起菩提心并销毁自喜心
- 41. 第六章 为众生受苦 ·自他相换
- 42. 第六章 为众生受苦 ·转化疾苦为成就正觉之道
- 43. 第七章 教示要旨 ·善心的力量
- 44. 第七章 教示要旨 ·大乘转念的利益
- 45. 第七章 教示要旨
- 46. 附:给爱滋病、癌症等病症的修行指导
阅读设置
-
- 阅读背景:
-
- 字体大小:
A- 16 A+ -
- 正文字体:
-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