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

第五课 空与色:心即是佛,佛即是心(6)

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现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暂时看不到前程的曙光,因而变得苦闷烦躁,更有甚者草草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是多么愚昧无知的行为啊!要知道,人生之所以精彩,正是因为其不可预料性,你又怎知今日之苦不能化为明日之福呢?而且,人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对幸福的定义也是不一样的。儿时认为能够每天快快乐乐地玩耍就是幸福;二十多岁时认为能够收获到一份爱情就是幸福;三四十岁时认为和睦的家庭就是幸福;老了以后儿女能常回来看望自己就是幸福。所以,现在的年轻人虽然正在经受着人生的磨难,但大可不必为其烦恼,因为这是正常的人生阶段。至于烦恼种种,那是因为你在二十岁的时候却去想三四十岁甚至更远的事情,而以现在能力来看,当然会对未来难抱有乐观的心态。所以,现在年轻人的烦恼纯粹是出于对未来的惶恐,其实只要认认真真地过好现在的每一天,烦恼自然会离你而去,即使有,也是无妨,权当是生活的作料了。

在佛家看来,世人皆需教化。而世人最先应受到的教化,就是懂得抛却自扰之心,摒除自困之意,以轻松自在的心态来面对生活。而这,就是悟得佛法禅理的第一步。

:三千业障何需辨,一颗初心始为真。

人无所求,品行自高

人之一心,少些贪念欲求,品行自然高出他人

红尘之中有多少令世人迷醉的诱惑,铅华之中又有多少令世人痴狂的追求。因为这些诱惑与追求的存在,又有多少本心失去了最初的色泽,甚至染上了漆黑的颜色。所以,如果对红尘世俗中的金钱美色、权位声望过度迷恋的话,久而久之一个人的品性自是“久在瓦肆而不知其臭”,自然而然认为自己所追求的是人生最正确的东西。而为了目的的达成,任何手段都可以动用,从而使人一步步堕入罪恶的深渊。

在佛家看来,对世间万物贪求无厌,其实是真正的赤贫。而俗世之人参不透“空”与“有”的禅理,认为空就是空,有就是有,而不知空非真空,有非真有,空与有之间是有着诸般转化的奥妙的。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第五课 空与色:心即是佛,佛即是心(6)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