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21:45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佛学概论 》

佛家之根本教义(4)

十二因缘,分为能引支,所引支,能生支,所生支,故又名十二支。

由三世因果观之,现世即具有一种因果关系,就藉果拓因、由因感果而言,则人之每一期生命,俱负有继往(承果)与开来(拓因)之业债,在三世业果缘起之关系中,造成如环无端、生死流转之苦。“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不造恶因,即不生恶果。众生如不厌苦则已,如厌苦,在佛家以为必须修“涅槃法”,解脱杂染(烦恼事物),方能截断孽缘相续之联系,永不坠三界苦海之中,七千卷《大藏经》,皆阐明此义者也。

三、三法印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称为三法印,此佛陀之重要教义。三法印是诸法实相,普遍而必然之三种理性(性者,以不变为义,本具之理体始终不变,曰理性)。印者,证也,依此三者以作印证,凡与此三者之义理相契合,便为佛法;反之,即使为佛陀所亲说者,亦为不了义法(非究竟之实义),依此为准以证明佛法,故名法印。三法印,有于“诸行无常”下加“一切皆苦”,而成为四法印者,其实无常即是苦,苦已含在无常印中,即对有情世间而言,亦无须特别言苦,而况一切事物皆属无常,皆无个体永存之理,皆必归于空寂,除有情世间而外,无所谓苦,故就一切事理而言,三法印已足矣。

三法印之内容,由广义而言,指世间一切幻化之现象。“行”之定义为大化流行,即生灭变异之意,此乃世间诸法之真象。无论自然界与生命界,无不刹那刹那流迁变异,生灭无常,沧海变为桑田,众生化为尘土,故曰诸行无常。此流迁生灭之世间诸法,不但无常住性,且亦无不变之实有性。无我之“我”,非人我对称之我,乃指有自性始终不变之实体而言,一切“无常”皆无永恒之实体,即所谓“无我”,是以宇宙万象森列毕竟还灭,归于空寂。

“缘起论”已说明世界一切为因缘和合而生,缘散则空,皆不能独立存在。已说明众生生死流迁之实相,三法印与缘起法两义相通,缘起法即可解释三法印,三法印可以为世间一切法之印证。而佛陀讲法乃为启

导有情世界,使众生悟入法性而得正觉。吾人既能见到世间一切无常无我,

则想到自身之无常无我更为显然。“悲欢往事成春梦,昨日少年今白头”,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明日之我又非今日之我;刹那刹那,时时在变,直变到还灭空寂而后已。故佛家以为一切法性俱空,空即为万法之真性。

《老子》云“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亦同此义。空寂既为众生之真性,如此则生不足喜,死无足悲,将生死视之淡然,如《庄子?大宗师》所谓“知死生存亡之一体”,甚至如《淮南子?精神训》所谓“生为徭役,死乃休息”。世上违道苟生之人多,法天任运,不怕死之人少。明道者不贪生,不惧死,故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篇》),此之谓超脱生死。能超脱生死,游心于淡,即为佛家涅槃境界。

故三法印不但解释事物之真相与普通之理性,佛家以之为修行实践之路程。三者之深义本属统一,每一法印皆能开显正觉之内容,依“无常”而悟入者,即无愿解脱门;依“无我”而悟入者,即空解脱门;依“涅槃寂静”而悟入者,即无相解脱门。三者合一而言,观现世无常而悟及无我,即能消除爱欲,而达入涅槃境界。

四、八正道

八正道,又称为八圣道。按“四谛”之法,欲灭苦必须修道,必须修此正道,始能达“灭谛”之境,修此圣道,始能进入涅槃之境。其道如下。

1。正见:因无明所生之结果对于世界与自己多为邪见,此吾人苦恼之根本所生,故第一步须作道德修养,对智识须有正见。所谓正见,即明白“四谛”之理而有正确之见解。有正见,方可助道德修养而入涅槃之境。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