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21
00:44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一心走路 》

找到你的心(2)

你可能认为自己的身体是个人的资产,但其实你的身体也属于世界。假设你是个司机,你的安全必须依赖你的视神经。你认为你的视神经是绝对个人的事物,属于你,而你从它们而受益,因此必须为它们负责。但若你是个公车驾驶员,所有坐在公车上的人都非常依赖你的视神经,我们的生命都依赖着你。因此,说“这是我自己的生命!”实在有点天真。我们都在你里面,而你也在我们里面;我们是相即的。

看见一朵花,我们认出这是一朵白玫瑰,我们很确定,这是一个客观实体,独立存在于我们的识之外--无论我们是否想到这朵花,花都在那里。花属于外在的客观事实。我们都习惯这么想。但我们从科学得知,我们所感知的颜色,其实是一种特殊光波的震动;若波太短或太长,我们就感知不到。当频率适合我们的感觉器官时,我们就认为这些事物存在;当我们感知不到频率时,就认为事物不存在。我可能问另一个人:“你看见我所见到的事物了吗?你听到我所听到的声音了吗?”那个人说:“是的,我确实看见了你所看见的事物,确实听到了你所听到的声音。”于是你得到这个印象,由于我们两人都同意,则事实必然是如此,意即这是客观与外在的事物。

但我们却忘了一个事实:人类的构造是相似的,我们的感觉器官是相似的。我们都同意这是一张“桌子”,同意桌子是让我们能在上面写字的支持物。因为我们是人类,都习惯视此为桌子,视此为工具。但若我们出生为白蚁,那么看桌子的方式就会不同:我们可能将桌子视为多汁、美味与营养的食物。白蚁生来便认为桌子是食物;我们则生来便认为桌子是提供写字与阅读的支持物。因此,我们所认为的外在事实,很可能只是心理的建构而已。因为我们的感觉器官被如此生成,便以特定的方式接受所谓的客观世界,并且相信那是客观的事实。我们知道,玫瑰是由一群被称为人类的生物的集体心理所建构,那是存在领域里的共同参与。蜜蜂有蜜蜂的存在领域,鸟儿有鸟儿的存在领域,人类有人类的存在领域,而那个存在领域是集体的显现,是它们的业,或它们的识,是它们藏识的集体概念。

在佛法中,因为心是无在、无不在的,因此心不可能死,而只可能转化。你持续处于环境中,藏识,你的思想、话语与行为,带来业果,这是由你自己与你的环境所构成的。你与你的环境是一体的,共同创造了你的业。只要我们照顾自己的身、口、意业,便可能会因而得到美好的未来。你有从内改变自己的力量,也有借由改变环境而改变自己的力量。照顾你自己,意即照顾你的身体以及照顾你的环境。基因决定一切事物的说法并不正确。经由制造你的身、语、意业,你创造了你的环境。你永远有机会以灌溉内心正面种子的方式,调整自己与调整你的环境,那正是幸福的秘诀。

当然,我们的环境并不只是由周遭看得见的事物所构成。有些事物是我们看不见也听不到的,因此习惯性地称它们为不存在。举例来说,我们看禅堂里的空间。我们周遭的空间充满看不见也听不到的电视、收音机与移动电话的信号,因此需要机器,如电话或电视来转译才能使用。通常我们所称的“空”,其实是很丰富的,我们需要意识将这一切事物转译成各种声音与颜色,因此我不太确定手上拿的这片叶子是在我心里或心外。我们必须谦虚与开放,才能让实相穿透。佛教的秘诀是去除一切观念,一切概念,以便让实相有机会穿透并揭露自己。

我们混乱的心:拒绝开门便永远失去

佛陀说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关于一个与幼子同住的商人。由于小男孩的母亲已经过世,因此小男孩对商人来说非常珍贵。他珍爱这个小男孩,觉得没有他就会活不下去。这我们都能理解。有一天,商人到外地去做生意。强盗来了,他们烧毁村庄并绑架了孩童。他们绑定这名小男孩,当这个父亲返家时,简直伤心欲绝,他四处寻找自己的孩子,却遍寻不着。在极度忧心与绝望的状况下,他看见一具被烧焦的小孩尸体,他认为那就是自己的小孩,因而相信小孩已经死了。他绝望地捶胸顿足,拉扯头发,为自己将小孩独自留在家里而自责不已。商人哭了一天一夜之后,他起身抱起孩子的遗体,举行了焚化的仪式。因为他实在太爱这个孩子了,便将骨灰包在一个美丽的天鹅绒布袋里,带在身边须臾不离。当你非常珍爱某个东西或某个人时,会希望一天24小时都和那个东西或那个人在一起,这点我们可以理解。现在他相信孩子已经死了,而这些是他仅存的骨灰,因此希望将这些珍爱的遗物带在身边,无论睡觉、吃饭或工作,始终随身带着那个小袋子。

一天深夜约两点钟,这个小男孩设法脱逃出来,好不容易终于回到家里,他敲了敲父亲的门。你不难想象这名可怜的父亲正躺在床上,辗转难眠,并对着那包骨灰哭泣。

“是谁在敲门?”他大声说。

“是我,爹,你的儿子。“

这个年轻的父亲认为一定是有人在搞恶作剧,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小孩已经死了。他说:“走开,调皮的小孩,别在晚上这个时候来捣乱。我的孩子已经死了。”小男孩继续央求,但父亲还是拒绝承认那是自己的孩子在敲门,最后小男孩只得黯然离开,而这位父亲也永远失去了他。

我们当然知道这位年轻的父亲并不明智。他应该可以认出自己孩子的声音才对,但因为他执著于自己的信念,他的心被悲伤、绝望与自责遮蔽了,认不出那是自己的小孩在敲门,所以他才会拒绝开门,因而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有时我们视某事为实相,而且是绝对的实相,我们加以执著,无论如何都不肯放手。那正是我们被困住的原因。即使实相亲自来敲我们的门,我们还是拒绝开门。执著己见,是幸福最大的阻碍之一。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好书榜

关注我们

  • 邮箱1480809595@qq.com
  • 微信佛商网订阅号:foshang1080
二维码扫码关注“佛商网”官方微信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