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有这么个平衡的修行方法,要你观照经历的一切。你无论做什么,要彻底观照它,不要放弃禅定。有些人以为正式禅定结束后,可以休息一下,于是把禅定目标放下,停止观照。不要那样做! 要不停地观照你经历的一切。无论接触到善人恶人、富人穷人、名人凡人、年轻年老,一切都要观。把它当成禅修的一部分。观想与探索佛法,意味着你必须观察与反思影响心智的各种缘起。要观照各种心智客体,大小、好坏、黑白。要是有想法,就注意心在 “想”,注意它实际上就那么多。到最后,一切思维与印象都可以捆起来,当成无常、苦、非我,不去抓紧与执取。这就是一切心智客体的坟场,把它们扔到这三个坑里,你会看见它们的真实面目。
比方说,看见了 “非我”,就不会导致苦,但是它必须来自禅观。如果你得到什么漂亮物件,你喜欢它,就不停地观照那个愉快感。有可能你用了一阵,觉得够了,想把它送人或者卖了,你要是找不到人接受,甚至会扔了它。为什么? 那是因为无常。要是卖不掉、送不掉,你开始有苦。事情就是这样。你这样切切实实一路看清楚后,不管多少次它冒出来,你总能用那个经历帮助你超越表象。是那老一套在重复自己。你只要看见一次,以后就都看见了。
有时候你经历刺耳的声音、刺目的景象,就升起了反感。要注意那个不满的感觉,去观照它。也许将来某个时刻那些感觉会变,你开始喜欢起过去不喜欢的事物。你现在喜欢的,可能是过去产生反感的原因。有时就是那样。一旦你意识到了、亲身了解了,一切愉快、不愉快的客体与经历都是无常、苦、非我,你不会执着它们了。你自然而然把一切现象看成是一样的,都有一样的内在属性,用觉知中升起的佛法来看待一切。
好了,我在这里谈论的只是自己的修行经验,没什么特别的。你来和我讨论佛法,我的工作就是告诉你我所知道的。但是佛法实在不是要你把所有时间用在讨论上,最好是坐下来禅修。好比你邀朋友一起去哪里。你问他们: “去吗?” 他们说去,于是你们马上走了,既简单又不啰唆。要那样去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