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6
11:32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大师读心经 》

14.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录(4)

五蕴中最难了解其为空者,即色蕴。因有物质,有阻碍,似非空也。凡夫迷之,认为实有,起诸分别。其实乃空。且举二义。

(一)无常:若色真实不虚者,应常恒不变,但外境之色蕴,乃息息变动。山河大地因有沧海桑田之感,即我自身,今年去年,今月上月,今日昨日,所谓我者亦不相同。即我鼻中出入息,此一息我,非前一息我;后一息我,非此一息我。因于此一息中,我身已起无数变化。最显者,我全身之血,因此一呼吸遂变其性质成分,位置及工作也。

若进言之,匪唯一息有此变化,即刹那刹那中亦悉尔也。

既常常变化,故知是空。

(二)所见不同:若色真实不空者,应何时何人所见悉同。但我等外境之色蕴,乃依时依人而异。

如恒河水,鱼龙认为窟宅;天众认为琉璃;人间认为波流;饿鬼认为猛焰。皆依其识、而所见不同,故外境之色,唯是我识妄认,非有真实。

┌鱼龙……窟宅

恒河水┼天众……琉璃

├人间……波流

└饿鬼……猛焰

有如喜时,觉天地皆春;忧时,觉景物愁惨。于同一境中,一喜一忧所见各异。

既所见不同,故知是空。

上略举二义,未能详尽。

既知色空,其他无物质无阻碍之受想行识,谓为是空,可无疑矣。

“照见”,者非肉眼所见,明见也。

【度一切苦厄】

“苦”,生死苦果。

“厄”,烦恼苦因,能厄缚众生。

此二皆由五蕴不空而起。由妄认五蕴不空,即生贪嗔痴等烦恼。由有烦恼,即种苦因,由种苦因,即有苦果。

“度”,若照见五蕴皆空,自能解脱一切苦厄。解脱者,超出也。

以上为结经家叙引,以下乃正说般若。皆观自在菩萨所说,故先呼舍利子名。

【舍利子】

是佛之大弟子,舍利此云百舌鸟,其母辩才聪利,以此鸟为名。舍利子又依母为名,故名舍利子。以上皆依法华玄赞释。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即前云五蕴皆空之真理,以五蕴与空对观,显明空义。

能知色不异空,无声色货利可贪,无五欲尘劳可恋。即出凡夫境界。能知空不异色,不入二乘涅槃,而化度众生。即出二乘境界。如是乃菩萨之行也。

故应于不异与即是二义详研,不得仅观空之一边,乃善学般若者也。

不异--粗浅色与空互较不异。仍是二事。

即是--深密色与空相即。空依色、色依空、非空外色、非色外空。乃是一事。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14.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录(4)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