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21
01:07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听南怀瑾大师讲经 》

19.塞住耳朵听谗言

塞住耳朵听谗言
  许多人攻击的手段非常高明。一点一滴的来,有时讲一句毫不相干的话,而使人对被攻击者的印象大大改变。而身受攻击的人,只觉得好象皮肤上轻轻被抓了一下而已。所以这八个字,特别要注意。自己千万不要这样对人,同时自己也不要听这些小话进来,尤其当长官的……要“浸润之谮,肤受之诉”在你面前行不通。
  经典回放
  选自《论语·颜渊第十二》
  【原文】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译文】子张请问什么是明理。孔子答说:点滴渗透来的谗言,切身感受到的诽谤,不往心里去,可以说明白事理了阿。点滴渗透来的谗言,切身感受到的诽谤,不往心里去,可以说远离过错了阿。
  大师释疑
  【注释】
  “浸润”:就是“渗透”手段。
  “谮”:讲人家的坏话。
  “肤受”:就是皮肤表面上的一点点伤害。
  “诉”:是心理上的埋怨、攻击。
  “远”:远离过错。
  学儒一得:提防小人之灾
  小人的说三道四,足以使好事变成坏事;小人的阴谋诡计,足以使好人变成坏人;小人的流言蜚语,足以使天才变成傻瓜;小人的挑拔离间,足以使功臣变成罪人。是非黑白,经常只是一句话而已,当真不能不慎察阿!
  楚昭王曾经想任命孔子当执政大臣,并封给她七百里土地。子西劝阻道:“在您的臣子中,有比子路会用兵的吗?出使诸侯,有胜过宰予的吗?管理百官,有胜过子贡的吗?从前周文王、周武王拥有的土地不过百乘,最后却讨伐大国,杀掉君主,自立为天子,世人都称她为圣王。今天凭孔子的贤德,又有七百里土地,加上三个能人辅佐她,不一定对楚国有利阿!”
  楚王于是打消了重用孔子的念头。
  假如孔子得到七百里土地,就有机会实践她的仁道了,不仅能完善儒学体系,甚至有可能示范一种新的政治体制,这对中华民族来说都是好事。可是被子西三言两语,一件好事就变成坏事了。因为孔子的儒学始终只有理论,没有经过实践檢验和升华,本身存在“致病基因”,后来它成为国学后,其毛病一直保留,所造成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
  春申君的爱妾名叫余,想成为正室。有一天,她哭哭啼啼地去找春申君,并揭开上衣,露出青一块紫一块的腰部给她看。春申君大吃一惊,忙问怎么回事。余说:“我能够为您作妾,真是三生有幸。可是,我想侍候好夫人,就侍候不好您了;想侍候好您,就侍候不好夫人了。既然我无能,侍候不好两个主子,与其死在夫人手中,不如让您赐死,这样我也死得瞑目了。”
  余的表演很逼真,春申君信以为真,立即废了正妻,立余为正妻。
  后来,余生了儿子后,又想忘掉春申君的大儿子甲,好立自己的儿子为继承人。有一天,她把自己的短内衣撕破,然后哭着去找春申君,说:“我受您的宠爱这么久了,还为您生了孩子,甲不是不知道。今天早上我在后花园里散步,她却要调戏我不可。我不敢沾辱您的名声,就拒绝了她,谁知她竟敢强行非礼,连衣服都被她撕破了。”
  春申君怒火中烧,立即命侍卫把甲给杀了。
  春申子的妻子并没有虐待小妾的毛病,她的儿子也没有调戏继母的行为,可是被余一把眼泪一抹,好人就变成坏人了。
  祁射子去见秦惠王,交谈之后,秦惠王很欣赏她的才能。唐姑心里很嫉妒,就在秦惠王面前讲祁射子的坏话。当祁射子第二次去见惠王时,秦惠王的态度很不友好。祁射子见此情景,只好知难而退。
  祁射子本来是一个值得重用的贤才,可是被唐姑说三道四,就变成令人厌憎的蠢才了。
  魏文侯命乐羊率军攻打中山国。这时,乐羊的儿子正在中山国。中山国王就把她的儿子煮熟了,还派人给乐羊送来一盆肉汤。悲愤已极的乐羊吃掉了这碗肉汤,表明她誓破中山的决心。
  魏文侯知道这件事后,誇奖道:“乐羊为了我,吃了她亲生儿子的肉汤,可见是何等忠诚阿!”
  这时,堵师赞说:“一个人连儿子的肉汤都敢吃,谁的肉汤她不敢吃呢?”
  后来,乐羊攻下了中山国,凯旋归来时,魏文侯重赏了她,却再也不相信她了。
  乐羊子为了国家,牺牲了自己的儿子,又打败了敌国,功勋何等卓着,可是被堵师赞三言两语,功臣就变成罪臣。其实乐羊子还不是最冤的,如岳飞、袁崇焕等民族英雄,竟惨死于奸人之口,其遭遇愈见小人危害之烈。
  难道哪些听信谗言的人都是傻瓜吗?不然。比如春申君是春秋四大公子之一,魏文侯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她们怎么会是傻瓜呢?主要是她们过于相信自己的聪明,才中了小人的奸计。
  在生活中,很多人觉得自己聪明,肯定不会受小人蒙蔽,这就大错特错了。自恃聪明,是最容易上当受骗的。因为聪明人有一个特点,认为自己一看就明,一听就懂,一想就通,而不加详察,这就难免经常下错误的结论,做出糊涂事来。
  我们要避免小人之害,首先要判断那是善意的忠言,那是小人的谗言。一个方法是:当我们听了别人的议论后,对某个人、某件事产生了不满情绪,一定不要轻下结论,要去调查,要寻找事实。在事实不清之前,不妨按“疑罪从无”的原则,将事情暂时悬挂。只要我们立足于事实,小人的伎俩就无法施展了。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