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5:09
评论

您正在阅读:《 步步莲花:赵朴初佛缘人生 》

第二章: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3)

坐在烟雾腾腾的三等车厢里,赵朴初一边喝茶驱寒,一边听周围的人唠叨生意经。东北丢失,世道如晦,赵朴初心情十分压抑,此时却空有抱负。听这些人闲扯,他皱眉吟诗道:

冷意初凝借茗浇,重围袭耳语嘈嘈。

空山践约知何日?却向人群味寂寥。

回到上海,赵朴初将自己写的诗给一位老先生看,请他指教。笔者根据朴老写的其他诗推测,这位老先生即陈曾寿先生。

陈曾寿是赵朴初的夫人陈邦织女士的大伯父。陈邦织是湖北蕲水(今浠水)人,其五世祖陈沆(1785—1825),字太初,号秋舫,是清代诗人、文学家。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中状元,授修撰,官四川道监察御史;陈沆的儿子陈廷经,即陈邦织四世祖,授编修、官监察御史。陈邦织父辈中,老大即陈曾寿,老二陈曾则,老四陈曾穀(陈邦织的父亲),均有文名。

陈曾寿(1877—1949),字仁先,光绪癸卯进士,官学部侍郎,任溥仪老师,人称“苍虬侍郎”。工诗、能书、擅画,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陈曾寿二弟陈曾则,与姚永朴、夏曾佑同在清史馆任纂修,在馆长赵尔巽、总纂马其昶领导下修《清史》。

陈氏兄弟与关絅之是湖北老乡,因此,与赵朴初往来密切。

看了赵朴初写的诗,陈曾寿在其诗稿上批道:“学佛以解脱为贵,做诗以不解脱、极沾滞为贵。”他写完了,对赵朴初说:“你写诗最大毛病就是带有禅的意念,禅是讲空,讲解脱的,而诗则不同,写诗不要过分把禅的意念搁进去。”

赵朴初承认自己的不足,说:“因为佛书看的多,满脑子都是禅念,不知不觉,就写进去了。”

陈曾寿说:“写诗不要过分地把禅的意念摆进去。如果所写的诗带有禅的意念,就要像苏东坡的诗词那样,如同淡水中稍微加一点盐,恰到好处。”

启功曾写文章,谈到赵朴初和陈曾寿的交往:“湖北蕲水陈家自秋肪殿撰(沆)以来,文风极盛,朴翁在沪上时常请教于殿撰诸孙曾字一辈的先德,尤其喜读《苍虬阁诗》。陈四先生(曾则)的女公子邦织女士,在家庭的影响下成长,又和朴翁结了婚,成为朴翁在新中国工作更加得力的帮手。”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第二章: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3)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