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5:00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半路出家 》

纠结的父亲(1)

我正在走廊上走,一个居士拉住我,指着屋子里说:“这个孩子要出家,家长找来了,让他跟着回去。孩子不干,家长正闹绝食呢。你能不能给劝劝?”

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

在龙泉寺出家,不是随便想出就出的,需要先作考察,在寺院里跟着大家干活、学习,然后做“净人”,再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考察,确实有这个根性后,才能剃度成为真正的僧人。这个家长来找的孩子正在寺院里当“净人”。家长确实挺难过的,他实在难以接受品学兼优的孩子刚刚大学毕业就到寺院里出家的事实。

已经有居士跟家长谈了很多出家的好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好话全说尽了,比如,出家总比出国好,养个儿子出国了想见也见不到,出家了想见随时可以到寺院里来见。家长却是一脸肃穆地反驳道:“不可能,这是绝不可能让我想通的!”

以前也听说过有家长到寺院里找孩子,来的时候气势汹汹,一副不把孩子带走誓不罢休的样子,可是一见到学诚方丈,就立刻改了主意,三百六十度大转弯,表示要鼓励孩子好好在寺院里学习、工作和生活。这事挺传奇。

我相信人在俗世间,忽然间遇到一个有修有证的大德,确实会有奇迹出现。别说是方丈,在一个年轻僧人面前,他的清净、脱俗以及清澈的目光都会让我们充满信任,让我们不好意思粗鲁,让我们不好意思不讲道理。

超凡脱俗的人对我们俗人的思想、境界和情感上所产生的心理作用,应该算是一种比较具体的力量。和以往的经验一样,这个家长最终也只能无奈地接受孩子出家这个事实,只要他的孩子铁了心要出家,别人一般也没什么办法。但是这整个过程还是让我觉得很长见识。

他一见我就说:“我之所以没有对孩子采取强制措施,是给他一个面子,给他一个台阶,给他一次机会,让他老老实实跟我下山。”下面写的这些话,一不会透露他是谁,二不会对任何人产生负面影响,三是希望这些文字对后来人有一点借鉴。这些文字不是一个学佛指南,更不是修学指导,而是一个毫无修为的写作者见到别人修学时,自己写下的见闻。这些见闻首先是真实的,然后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也是这个社会上很多人的想法,本文没有能力提供答案,所有的答案都在修行的实践者那里。所以,我和这个家长的交谈并不是一个佛教徒和一个唯物主义者的冲突对立,而是两个父亲之间的促膝谈心。我想,我理解他,所以他愿意跟我聊聊。

他说:“我知道你们都会来劝我。我看到了要出家的‘净人’有十多个,个个都是好孩子,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可是我现在是一个人,要面对你们这么多人劝我,我多么孤独啊,多么辛酸啊,多么势单力薄啊,不过,要是这些‘净人’的家长都来的话,就不见得谁劝得过谁了。”他接着说,因为孩子要出家他都生病了,培养一个孩子读大学花了太多的钱,国家也花了很多钱,出家了就不能为社会做贡献了。在老家,要是让别人听说家里出了个和尚,人家该拿什么样的眼光看自己,多没有面子。他不指望孩子光宗耀祖,就指望他能做一个平平常常的人,找份工作,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商量明年干点什么。自己家又是单传,孩子出家了,就不能传宗接代了……

第二天是一个授戒的法会,就是菩萨戒。有二百多人上山受戒,这些“戒”简单地说,就是让人做好人,做善事,需要好到什么程度呢?要好到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善待他人。这二百多好人、善人、菩萨回到社会上,不是贡献是什么呢?当然,授戒没有僧团是不可能的。所以出家人是生产道德产品的,社会光有物质产品没有道德产品肯定是不行的,而上班干活容易、造产品容易,出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有人便向这位父亲介绍了这样一个世界观,他接受了这个观点,随后又反对这个观点,再接受,再反对,最后又绕回到孩子出家会给自己带来痛苦的问题。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