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5:00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半路出家 》

都是吃了没文化的亏(1)

山上有一个慈善基金会属于龙泉寺,我在基金会里做一些文字工作。历史上,寺院的职能不断地根据历史的需要在人们心目中发生着改变,有的时候人们会觉得是修行的场所,有的时候会觉得是对大众进行善行教育和推广的场所,而在饥荒的年代,寺院又成了赈灾的场所。

如今,认知上比较混乱。从我获得的教育信息看,寺院是传承文化的场所和机构。当然,还有修行、教育和慈善的功能。文化要分怎么看,打牌斗蛐蛐儿也是文化,尤其是现在的社会,总有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说法,大家似乎对文化的认识有很大的差别,吃喝玩乐的文化也是文化,涉及到个人修行乃至人类福祉、智慧,直至生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这样的终极命题,也是文化。但承载这些文化的工具都是一样的,一首诗、一副画、一首乐曲都是如此。

文化有好也有不好的,如果社会缺少好的文化,就比较麻烦,所以就更需要提倡好的文化。过去寺院里直接去社会上做慈善事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现在则不行,还需要冠以一个慈善基金会的名义,可见僧人们用心良苦。

人在寺院里学习,不是都会出家的,大多数人都会从中学习到很多文化知识,获得优秀文化熏陶。古往今来,很多好的文化都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早上,我正在基金会里写文章,忽然对面的办公室里传来一阵嘈杂声,有居士进来说,“暴风雨”来了。

这场暴风雨可不是什么自然现象,而是又有家长上山找孩子来了。这个孩子已经三十多岁了,毕业于清华大学,毕业后一直以居士的身份在寺院里做图书编辑、录像编辑等工作。在山上工作期间,她一直没有告诉父母自己的工作性质,前两天,好像是因为父母来北京了,追问得紧,不得不告诉父母自己在寺院里做义工的事实。孩子其实是孝顺的,不愿意违背父母的意愿,又跟父母解释不清楚,而父母却认定孩子是被歪门邪道的东西迷了心窍。孩子也没有办法,跟父母沟通不了,只好顺从父母一起上山取东西。到了居士楼里,众多居士来劝她的父母,带她看孩子工作生活的环境,告诉他们孩子在这里生活得很好,一切不像想象中那样糟糕。

她的父亲,一个朴素老实的农民,一看这么多人你一言,我一语地相劝,顿时就晕了,什么也听不进去,赶紧拉着女儿往外走,女儿不听,直拗地站在原地不想走。父亲一看女儿跟中了邪一样态度坚定,于是坐地就开始号啕大哭,哀求道:“求求你们,放过我女儿吧,放过我女儿吧……”大家无奈,不敢再劝,只好由父亲扯着女儿的胳膊往外走。出了居士楼,那个父亲仍在痛哭,眼泪横流地哀求大家放过他的女儿。后来寺院里安排车将他们父女俩送下山,回家去了。

社会民众对寺院的误解太深,当然,这不能怨社会民众,我们曾经经历了一个文化断层,实践了一个全新的意识形态,后来发现走不通,却也付出了文化被破坏的代价。有点文化常识,自然会因为孩子在寺院里良好的工作和生活而高兴;会因为孩子没有在纷繁复杂危机重重的社会上纵欲而庆幸;会因为孩子有机会摆脱各种危险的诱惑而松一口气;会因为孩子有环境接受优秀的文化教育而喜悦。

社会上讲父母都望子成龙,人有文化、有智慧才能叫龙,没文化有力量的是匹夫之勇,没文化没力量生活在社会上就会很吃亏。在寺院里有特殊的氛围和环境,人能够更好地吸收文化,被文化熏染。有没有修为那是另外一回事,至少被文化熏染后,气质和相貌都会发生变化。

有文化和没文化的通常可以从外表上看出来。相由心生。嫁人娶媳妇生孩子、工作生活过日子等想法,都是希望孩子过平庸的生活。不是说平庸的俗世生活不好,有文化的人也是平庸的俗人,但内心上却不一样。即便是过“正常人”的平庸生活,也是要有些文化、智慧才能过得好,否则在社会上生存起来就更加艰难。

如果只是为了传宗接代,享受物欲,那就比较没文化。这个文化也跟学历没什么绝对的关系,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或者从事文化工作的人,也不见得就一定有文化。我自己就吃了没文化的亏,所以在世间吃了太多的苦头,这些苦头很多都很冤。早一些年上山来学习这些做人做事的智慧就好了,那得少遭多少罪,少得罪多少人,少做多少错事啊。我吃了没文化的亏,自然也担心孩子长大后没文化,所以就让他们也在寺院里学文化。这里指的文化是和悟性有关的文化,必须对文化有深刻的理解,不是仅了解一些文化词汇而已。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