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来力讲经文竟,今复消释经文,归纳众义,以明此一品之宗要。经自序分以下,金刚手发三问,世尊答之:
金刚手问一切智智 | 以何为因——菩提心为因-
云何为根——大悲为根—— |——佛言
云何究竟——方便为究竟——
这是全部《大日经》的纲领,其中“菩提心为因”一句,正是这《住心品》一品的宗要。《昙寂私记》说过,“大经全部,不出三句,初一品是菩提心为因句,《具缘品》以下,明大悲为根及方便为究竟句”,可知这第一品的宗要,完全在“菩提心为因”一句之上。
在《住心品》中说到“根”与“究竟”的话,只有一句“此等悲为根本方便罗蜜满足”,这一句最当着眼在“此等”二字。何谓“此等”呢?就是说“因”与“根”与“究竟”,不是三件事,却是一件东西。“因”就是种子,种子发了芽便是“根”,根长成大树开花结果便是“究竟”。这“根”与“究竟”,完全是一个种子的发育增长,如果种子是菩提,根便是菩提根本,究竟的树便是菩提树,然则“根”与“究竟”,不过是“因”的发痛增长时两个阶段名称,决不是在“因”以外又拿什么做“根”又拿什么做“究竟”。请看金刚手三问:第一句“以何为因”问的是拿什么做种子;第二、三句问的是“云何为根、云何究竟”,两个“云何”却不是“以何”。“云何”者,问是从这“因”的生长上,到什么阶段时名称它做“根”、名称它做“究竟”。看清金刚手这三问,一句“以何”,两句“云何”,问得何等的分明巧妙,便当认识了“因”、“根”、“究竟”只是一体。如此,因、根、究竟既是一体,那“菩提”、“大悲”、“方便”也自当是一贯,若离了菩提心讲大悲,决不是真的大悲,若离了大悲讲方便,也决不是真的方便,当知“大悲”、“方便”也自当是一贯,若离了菩提心讲大悲,决不是真的大悲,若离了大悲讲方便,也决不是真的方便,当知“大悲”与“方便”,完全都是一个菩提心中的实事实修,此在稍明般若不空方面的人,都能了解,尤其是学密教教相的人,务必要从这一点上认得真切。
所以《住心品》将“菩提心为因”一句,开示得非常详尽,而对于“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二句,只用“此等”两个字包括得无量无边、无欠无缺,不是《住心品》中缺略了“根”与“究竟”二句,也不是《住心品》后,才另外提出“根”与“究竟”再讲,并且连以后诸品所明的“大悲”、“方便”,也都不过是这菩提心上的实事实修,读者能如此明了,自然会决定无疑地说:
《住心品》自三句问答以后完全是说明“菩提心为因”句。
《住心品》是怎样的说明“菩提心为因”句呢?这其中有两番说明:第一番由世尊自为问答,正说明菩提心之性相;第二番由金刚手九问世尊答之,就外道、凡夫、小乘、大乘种种之心,以辨明菩提心之情相差异。
且就第一番中,其所以正说菩提心之性相者有二:
一、就此心不假外求而为说明,今顺经文略述之:
佛言: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
虚空相是菩提
自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
心不在内外中间
心非形色男女
心非三界同性
心不住眼耳鼻舌身意界
虚空相心离诸分别无分别
心虚空界菩提三种无二
二、就此心直自内证而为说明,今顺经文略述之:
佛自征问云何自知心?谓若分段等、若色等、若我、若我所等、乃至一切分段中求不可得。
从这两方面开示菩提心的性相,经文至此,已将菩提心说明矣。但是菩提心怎样的为因呢?下文便说这“菩萨净菩提心门,名初法明道,菩萨住此修学,不久勤苦,便得除一切盖障三昧”,又说“住此除一切盖障菩萨,信解力故,不久勤修,满足一切佛法”,此即正明菩提心之所以为“因”者,这是第一番说明也。
再就第二番中,其所以辨明菩提心之性相差异者,自金刚手以偈发为九问:
一问云何了知此心菩提发生
二问菩提生时有何相貌
三问几心次第而得是心
四问心差别之相
五问几时得究竟净菩提心
六问是心微妙功德
七问云何修行
八问众生异熟心
九问众生殊异心
世尊之偈,将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八、第九之六问,统作“心续生之相”一句,并“菩提生”、“菩提相”、“行修行”为四句答之。又偈中说“心续生之相”,亦仅“诸佛大秘密、外道不能识”二句,而所谓“我今悉开示”者,实则皆在自偈以下直至一品之终之长行中,方为说明,今顺经文略述之:
自偈以下长行说三十外道之心
说世间八心
说六十心
说百六十心
以上皆众生异熟心、众生殊异心,非菩提心也。偈云“越百六十心,知彼菩提生”。
说超越三劫瑜祇行
说六无畏
说十缘生句
以上皆就菩提心提心明几心次第、几时究竟、微妙功德诸心差别之相也。
如是,可见此第二番说明,无非自凡夫外道以至“心生次第”、“究竟心生”以辨明此菩提心之性相差异耳。直至《住心品》之终,最后一句云:“如实遍知一切心相”,《疏》至本品之终,亦最后云“已释菩提心诸心相竟”。
我今既说经文,复为是讲余,统括全品,再三证明,也只为务使学者了然于一品的宗要在此。我之所以不惮烦复者,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不得宗要,则一品的脉络不清,研习时恐难头绪。
二、不得宗要,不知“根”与“究竟”,皆发育于“因”中,则恐义意误于多岐,事修入于魔外。
三、今国内密教,复见萌芽,阇黎急于传法,学徒务于新奇,根本未立,种子未正,救济之道,端在此品,端在此品之宗要。
我为这些原因,又尝见学人,钻研本经不入,或看些古今的纂辑注解,依然不得要领,所以此讲,务求浅略,希望学者,先明着宗要,再行博览详讨,方得实用也。
最新章节
好书榜
关注我们
阅读设置
-
- 阅读背景:
-
- 字体大小:
A- 16 A+ -
- 正文字体:
-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