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中国艺术与文化(插图修订版) 》

物质文化:制造器物(3)

在良渚文化玉器最复杂的图像(图1-10)中,更精致的面孔母题发挥了核心作用。这一母题似乎限于某些大而引人注目的器物:钺、琮,以及冠饰或发佩。在较普通的小器物上,嘴、眼窝和两眼间的连接部分阳刻,辅以宽“鼻”。图1-10中,该图案上方有另一处浅浮雕,粗略的面容、梯形的脸、戴着类似羽冠的宽大头饰。这副面容的简化特征令人想起小型玉琮的上段图案。图1-10的两块浮雕被其间细致的线刻整合起来,线条勾画出躯干、手臂和腿。由是观之,躯体围绕着下方面孔突起的双目,手触及眼,脚爪弯曲于嘴下。小型玉琮上更普通的双层面孔母题以及高玉琮上大幅简化的重复纹案可能都与这个复杂精致的图像有关。

学者们商讨这个复合图像的身份和意义。因为很多文化中面具或图徽属于巫觋,有些人认为这些母题与萨满崇拜有关。复合图像中的人形可能是巫师供奉的神祇或巫师本人。按这种观点,很多最奢华的良渚文化墓葬应该是属于巫师的,巫师入葬时大概身着盛装,佩戴珠宝头饰。瑶山(浙江)一处良渚墓葬遗址位于人工土台(或“祭坛”)内,中国考古学者认为这个土台可能是用以举行宗教仪式的。这种解释思路值得注意,但遗憾的是,此宗教的背景尚不为人所知。一些作者视这一人面母题为良渚文化族群的神灵或图腾。另一鸟形母题,目前在无出处的藏品中比出土器物中发现得多,被认为与太阳崇拜有关或为太阳鸟图腾。在几个不常见的例子中,复合人面图案和鸟的图像同时出现。更多的发现和研究无疑将会带来对这些问题的重新思考。

{@@page@@}

陶器

尽管陶器可见于公元前7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但直到此后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方真正丰富起来。在接下来的时期和地域里,陶器标出了史前人群的生活地点。新石器时代大部分时段内,无论男女在劳作之余或特定季节都烧制陶器。生活用品可达到较高的产量和质量。在半坡和姜寨,集中于村落一侧的窑炉表明所有家庭可来此烧制他们的陶器,寻取燃料及烧窑可能是集体任务。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3000—前2000年)之末,靠其他人供养的技术熟练的全职陶工大概已出现,或许来自诸如山东龙山文化的统治阶层。

考古学者分析陶器以制定用来断代的便利标尺。陶器的大量生产以及陶工持续烧制新器皿以弥补日常损毁使得这成为可能。陶器形状随时间逐渐而平稳地变化,纹饰也经历了持续长期的改变。考古学家按照这些可见的变化将残破和完整的器皿分类,建立了相对的序列,成为给其他堆积层断代的标尺。基于陶器序列的相对断代对比较不同地域的遗址及追踪长期演变是有用的。陶器也是辨识“考古文化”及其阶段的标志。在历时相对较短的遗址内,陶器在种类、器形和外观上显示出很大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在长期或多次居住的遗址内,考古人员可从堆积层的陶片中分辨出一个或更多时段(甚或文化)。勾画一个文化或其阶段地域分布的考古调查一般依靠这样的标识性陶片。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