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评论

您正在阅读:《 中国艺术与文化(插图修订版) 》

早期国家和社会(2)

公元前第二个千年中期,中国北部大区出现了更大的居住地,其中最大、最著名的两个位于河南:郑州的二里岗类型遗址最早发掘于20世纪50年代,西面偃师的尸乡沟遗址自20世纪80年代起大面积发掘。这些有围墙的遗址分别占地2.5平方公里和1.9平方公里,郑州遗址的城墙一部分埋于明代城墙之下,但商代的更长,基本呈方形的平面每边长1700—1900米。城墙用夯土层建造,有些地段仍余9米残高(见专题2-1“夯土建筑”),墙基宽至20米有余。尸乡沟遗址的城墙是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约1700米,东西宽至1200米。尽管该墙基有的段落与郑州遗址的墙基同宽,但目前其残高不足3米。两处城墙都有一定数量作为城门的缺口,城门之内有道路痕迹。

这些遗址可称为“城市”,现代汉语的“城市”即使用了高大围墙的字符“城”,其引申义来自城墙作为重要遗址防御手段的关键作用。城墙分隔了内与外,城门控制进出,宫殿和官衙通常位于城墙内。即便将这些有围墙的遗址等同于古代城市,我们尚未确定其身份。它们是商代早期都城、祭祀中心,或军事重镇?目前,材料显示遗址间可能存在等级关系,与郑州和尸乡沟遗址同时期的较小的有围墙遗址发现于山西(古城)、湖北(盘龙城)、江西(吴城)和四川(三星堆),这些遗址的地位取决于其实际功用。根据千年后周代的界定,有祖庙的城邑为“都”。这些遗址中的一部分,无论大小,可能是王族血统的所在地,而其他遗址应该作为拱卫京畿的前哨,控制疆域、资源和交通路线。

大城邑的统治者,无论王侯,在庭院建筑中行使权威,这是后世宫殿、庙宇的前身。据古文献记载,“庭”作为礼仪和集会的场所,迎合统治者及其臣属的需要。现代学者称这些建筑群体为“宫—殿”,以表示其多重角色以及统治者的多元身份。殿堂,高台上有大屋顶的建筑,居于庭院中心,是礼仪活动的舞台。通常带回廊的围墙划定了庭院的空间,尤其是主殿堂前的广场,古文献中记载统治者在此向臣属发号施令。带屋顶的门房控制进出,位于主殿对面,决定了中轴线。通常,庭院是中轴对称的,轴线朝北,入口在南。围墙和门房将庭院内的空间和活动与周边环境分隔开来,内部是禁区,因而也是神秘的。这种空间产生的神秘氛围笼罩着几乎所有后世中国建筑群,无论是世俗性的还是宗教性的。

目前所知的两个最早宫室建筑仅存位于二里头遗址的地基(图2-2)。其中,较大的一处建于约100米见方的夯土台地上,轴线沿磁针所指的北方。主殿位于宽大的长方形夯土台上,正面朝南。遗憾的是,遗址表面已无残留,其细节有待推测。较小的一处遗址(仅70米×60米)在各方面都保存得更好,显示了更多有关殿堂、门房和围墙的信息。主殿由三间木骨泥墙房屋构成,周边的一圈柱穴表明曾存在四面斜坡屋顶或挑出的屋檐。庭院的门址由中央通道和两间侧室(卫室)构成,庭院周边的夯土墙内侧有回廊。二里头遗址总共可能有数十处此类建筑,如果它们是祖庙,那么该遗址即为都城。但不像郑州和尸乡沟,二里头遗址没有厚重的围墙或其他封闭特征。考虑到邻近的尸乡沟遗址,二里头可能是与此类更大遗址相联的祭祀中心。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