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21
00:41
评论

您正在阅读:《 放不下就打碎 》

说人生(9)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分析利弊的时候,又何尝没有私心?这就是“因”。

“人生苦难老方知”,这个“知”,是与我们年轻时种的“因”有关的。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人到了一定岁数,才显得睿智,才显得成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老年人有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对社会事务的处理方法更老到,这个老到,不是油滑,而是稳健。

应该说,老年人在我们的社会里是年轻人的一笔精神财富。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从一定的角度看,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不管是什么动机,老年人愿意将他们对人生的感悟传授给我们,并希望我们能够少走弯路,少遇到挫折。

正所谓“老年人过的桥比年轻人走的路都长”,在他们的一生中,遇到的矛盾、困苦要比年轻人目前所遇到的多得多,同时,他们对这些困难的理解也比我们全面、深刻得多。这不就是一种财富吗?很多人说人到了一定岁数,才显得睿智,才显得成熟。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他们有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对社会事务的处理方法更老到,这个老到,不是油滑,而是稳健。

所以,在行为上,给人的感觉是,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有智慧。

年轻人的智慧是聪明,是勇气和信心;而老年人的智慧呢,是对前因后果的了然于胸,是对处理方式的全盘掌握。

为什么到了老年的时候,人会越来越有智慧了呢?不是因为老年的时候人的头脑从生理上成熟了,如果这样理解,就是将“智慧”等同于“聪明”或者“创造力”了。我们说的“智慧”,其实质就是佛家所说的“智慧”,这种智慧,能通达宇宙万物,能观照人世百态,是一种对人生的观念和看法。

老年人要具备这种“智慧”,有两个必备的条件。第一,是要在漫长的人生中,对人间的矛盾、困惑、苦难等有深刻的认识,这种深刻,一要不偏激、不激愤,而是理性地看待,二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不是得过且过,而是要在经历中发现人世生活的普遍道理和普遍规律。第二个条件,则是老年人已经基本上不参与纷繁的社会生活了,因此,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人生的问题,而不受世俗事务的打扰,这个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总结很少有杂念。这个环境,也就类似于佛家讲的“禅定”的状态,虽然有很大的不同,却也殊途同归。

这样讲,我们就可以明白,佛家讲的“智慧”从哪里来的?一是从入世中来,从实践中来。没有这个基础,所有的思想都是别人的,都是别人说的或者是别人写的,要不,就是自己的空想。二是从内心的环境中来。不能边思考深刻的问题,边做一些干扰思考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的思考成果往往会受到所做事情的左右,这一点,我想很多人都感受过。不受世俗事务的左右,在佛家讲,就是不受有相的幻象的诱惑。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好书榜

关注我们

  • 邮箱1480809595@qq.com
  • 微信佛商网订阅号:foshang1080
二维码扫码关注“佛商网”官方微信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