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一把申恕波树叶
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毗舍离的大林精舍、和舍卫城的祗园精舍、都成了很活跃的修行和学道中心。摩揭陀、憍萨罗和邻近的地区,都陆续设立了修道中心。穿着橘黄衲衣的比丘,到处都可以见到。在佛陀证道后的六年内,醒觉之道传遍远近。
佛陀在摩窟罗山上渡过第六次安居,而第七次则在恒河上游的僧祗商山上。第八个雨季,他在跋伽的善来山,第九次就在挢赏弥附近。挢赏弥是阇母那河沿岸富萨国的一个大市镇。在这里的森林里,建筑了一座很重要的寺院落,瞿师罗园精舍。这名称是跟捐赠森林的那位在家弟子而起的。诸大弟子,如摩诃迦叶、目犍连、舍利弗和摩诃迦遮罗等,都没有有第九次安居时与佛陀一起住在瞿师罗园精舍。只有阿难陀和佛陀一起。罗睺罗则留在舍利弗左右。
瞿师罗园精舍到处都是申恕波树,而佛陀便最喜欢在炎热的下午在这些树下禅坐。一天禅坐完毕,他手里拿着一把申恕波树叶,回到僧团中。他把树叶提高,对比丘问道:“比丘们,那个数目较多,我手里的树叶还是森林里的树叶。”
比丘答道:“森林里的树叶。”
佛陀说:“正是。我所证悟到的比我所教的多出太多了。为什么?因为我只教那些真正有用于修行证道的义理。”
佛陀说这些话,是因为有太多的比丘把自己迷失于哲理的推论和揣测之中。佛陀特别提醒摩露伽子比丘不要在密法的问题上纠缠,因为这是修行所不需要的。摩露伽子比丘一向喜欢问佛陀有关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有尽还是永恒。但佛陀一直都对这些问题拒绝回答。一天,摩露伽子觉得再没法忍受佛陀的沉默了。他决定会问佛陀最后一次,如果佛陀再拒答的话,他便会舍戒还俗。
他找到佛陀,对他说道:“师傅,如果你肯答我的问题,我便继续追随你。但你拒答的话,我便决定离弃僧团。告诉我你其实知否宇宙是有限还是有无限。如果你不知道答案,你可直接告诉我。”
佛陀望着摩露伽子,说道:“你当初受戒时,我有说过会解答这类问题吗?我没有这样说过:‘摩露伽子,你肯当比丘,我便会解答你所有形而上学的问题?’”
“没有,世尊,你没有这样说。”
“那你为何现在要我这样做呢?摩露伽子,你就像一个被毒箭射中的人。当家人替他延医诊治,希望医生把毒箭取出和给他解药时,他却叫医生先答一些问题。他要知道谁发射毒箭,那凶手的阶级职业和射他的原因。他便要知道凶手用的弓是那一类,又用的毒是什么材料配制的。摩露伽子,这个人必定到死去时还未能得到他想知道的答案。修行大道的人也是一样。我只会教一些可以对修行证道有帮助的东西。其他没用或不需要的,我都不会说教。”
“摩露伽子,无论宇宙是有限或无限,有尽或永怛,你都要接受一个真理。那就是生命里存在着苦。而要消除痛苦,又必先要明了苦的成因。我所教的,都是能帮助你达到无着、平等、平和与解脱的。我坚拒讲说其他一切对证道没有帮助的。”
感到惭愧,摩托车露伽子请佛陀原谅他愚昧的要求。佛陀鼓励所有比丘专注于修行上,以免浪费时间在不必要和没用的哲学辩论上。
捐出森林建寺的瞿师罗,又在库巴达和波婆梨甘巴瓦罗自资兴建两所寺院。接着,他又在附近多建一所叫巴达梨伽的第四间精舍。
在瞿师罗园精舍,如在其他的精舍一般,一些比丘都被委任背诵佛陀的言教。他们被称经师,因佛陀所说的,都称为经。其中佛陀在鹿野苑给最初五位弟子所说的开示,就是初转*轮经。另有几部经,如无自性经、缘起经、八正道经等,都是全体比丘每月诵念两次的经课。
除了经师,她有戒师。他们精通比丘和初学僧的戒律。罗睺罗和其他未满面二十岁的学僧,都是守着沙弥戒。
那年在瞿师罗园精舍,经师和戒师发生了一次冲突。他们的争论由很少的事引起,但却演变成为僧团里严重的分歧。事缘那位经师没有把盥盆清洗而被戒师认为是触犯了轻戒。经师是个强慢的人,认为自己不是故意使盥盆污染,故而不应受责。他们各自的学生纷纷支持自己的老师,以至争执加剧。这边谴责那边毁谤,而那方又怪这方愚笨。终于,戒师当众宣布经师的破戒,并且要他正式在僧众前忏悔,否则不许他参加每两周一次的诵戒仪典。
情形日恶化。双方互相中伤。他们的言词如毒箭一般。除了一些不偏帮任何一边的比丘,其他的比丘,大都站在其中一边。中立者都慨叹:“这次事太严重了!这只会做成僧团的分裂。”
虽然佛陀住在离寺院不远的地方,但他却对此事全不知情,直至一队来访的比丘告诉他,并请他出调停。佛陀直接与那戒师面谈,对他说道:“我们不可以太执着自己的见解。我们应该也去了解他人的观点。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免僧团的分裂。”接着,佛陀又到经师那里,对他说同样的话。佛陀希望他们两人可以和解。
但佛陀的介入,并没有得到他预期的效果。他们彼此已说得太多对方的坏话,所做成的伤害已非常严重。中立的比丘,没有能力影响他们和好如初。这次的纷争,很快便传到在家众的耳里。其他的宗教团体也开始知道佛陀的僧团出现了问题。这对僧伽的声誉大为损害。佛陀的随从罗祗多也再按撩不住,而与佛陀商谈,请求他再一次出面调停。
佛陀穿上他的外衣,来到精舍的大礼堂。罗祗多敲起召集众僧的钟鼓。比丘齐集后,佛陀这样说:“请你们别再争辩。这只会令僧团分裂。请回去继续修行吧。我们是真修行,就应该不要成为傲慢和瞋恚的受害人。”
一个比丘站起来说:“世尊,请你不要插手此事。回去静修吧。这事与您无关。我们已是成人,一切都懂得自己解决。”
接下来的,是雅雀无声的沉默。佛陀站起来,离开了礼堂。他回到自己的房子,拿起乞钵,步往挢赏弥乞食。之后,他独自行入森林里用食。吃完后,他又起来离开挢赏弥。他向着河边走。他没有通知任何人他离开,就是他的随从罗祗多和阿难陀也不知道他离开了。
佛陀一直步行,直至来到芭娜迦留罗伽罗村这个市镇。他在这里遇到他的弟子,薄功尊者。薄功请佛陀到他独居的森林里。他给佛陀奉上毛巾盥盆清洗手脚。当佛陀部及他修行的情形时,他告诉虽然他只一个独修,但却体验到喜悦和自在。佛陀说:“有时候,一个人独居要比与人一起更愉悦。”
与薄功道别后,佛陀起行前往离这里不远的东竹林。佛陀正准备进入森林时,却被林地的守卫停住:“僧人,别进去呀,你会打扰林中正在修行的几位僧人的。”
佛陀还未来得及反应,阿耨楼陀尊者突然出现。他兴奋地跟旨陀招呼,并对守卫说:“这位是我的师父。请让他进去。”
阿耨楼陀带佛陀进入森林。他与竺难提伽和金毗罗两位比丘一起住在这里。他们都很高兴见到佛陀。竺难提伽替佛陀拿钵,而金他们又奉上毛巾盥盆。三位比丘向佛陀鞠躬顶礼。佛陀请他们坐下,问道:“你们在这里感到满意吗?你们的修行,进民如何?在这里乞食和教化,有遇到困难吗?”
阿耨楼陀回答道:“世尊,我们对彼此关怀备至,生活上的和谐犹如乳蜜交融。我认为可以与竺难提伽和金毗罗一起是我的福气。我很珍惜他们的友谊。我每做一件事之前,无论他们在或不在,我都会先停下来,问问自己他们的反应将会是怎样。我的言行会令师兄们不高兴吗?只要有怀疑,我便立刻抑制自己。世尊,我们虽是三位,但犹如一体。”
佛陀点头,表示赞许。他望向另两位比丘。金毗罗说:“阿耨楼陀说的都是真话。我们和平相处,而且都互相关怀。”
竺难提伽也加入:“从食物至修行的见解体验,我们什么都一齐分享。”
佛陀嘉许他们说:“好极了!我真高兴看到你们如此融洽相处。一个真正的僧团是应该这样和平共处。你们真的醒觉了,所以你们才证得这种和谐。”
佛陀在这里和三位比丘住上一个月。他观察他们每天早上怎样在禅修后乞食。那一个比丘最先回来,便替其他的比丘准备座位、取水以备清洗、和摆放好一只空钵。他自己用食之前,必先把一些食物放进空钵内,以防其他的比丘乞不到食物回来。他们全都用食后,又将所余的食物放置地上或水流中,小心不会伤害附近的小动物。然后,他们才一起把乞钵清洁洗净。
谁先发觉到茅厕需要清洗,便立即去做。需要别人合力的工作,他们都一起合作。他们又不时坐下来,交换修行上的心得和经验。
闻开三位比丘之前,佛陀对他们说:“比丘,僧团的本来性质就应该是和谐的。我认为依照下列的原则,和谐相处是可以达到的:
一、共同享用一处公用的地方,如森林或家居。
二、共同享用日常的必需品。
三、一起守持戒律。
四、只用有利于和合的言证,避免导致僧团分歧的言说。
五、互相交换见解和心得。
六、尊重他人的观点,而不要勉强别人跟随自己的看法。
僧伽如能依照这些原则,必定能够获得喜乐与和谐。比丘,让我们以后遵照这六条原则。”
比丘们都很乐意接受佛陀的教导。佛陀与他们道别后,便步行至波奈耶伽附近的罗稽罗森林。在一棵娑罗树下禅坐后,他决定一个人在这里度过即将来临的雨季。
目录
一把申恕波树叶
正序 倒序
- 1. 为步行而行
- 2. 牧牛
- 3. 满臂姑尸草
- 4. 受伤的天鹅
- 5. 一碗乳汁
- 6. 蕃樱桃树下
- 7. 白象之奖
- 8. 宝石的项链
- 9. 慈悲之路
- 10. 未出生的孩子
- 11. 月下之笛
- 12. 金蹄
- 13. 开始修行
- 14. 渡过恒河
- 15. 森林苦行者
- 16. 耶输陀罗有睡着吗?
- 17. 毕波罗树叶
- 18. 晨星出来了
- 19. 对橘子的专注
- 20. 一只鹿
- 21. 莲花池
- 22. 转*轮
- 23. 法蜜
- 24. 归依
- 25. 音乐的妙境
- 26. 水也会上升的
- 27. 世法燃烧
- 28. 棕树林
- 29. 缘起
- 30. 竹林
- 31. 我会在春天回去
- 32. 手指非月
- 33. 不会褪灭亡美
- 34. 重聚
- 35. 清晨的阳光
- 36. 莲愿
- 37. 新的信念
- 38. 啊,喜乐!
- 39. 等待明天
- 40. 黄金铺地
- 41. 有谁见过我的母亲?
- 42. 爱就是了解
- 43. 每个人的眼泪都是咸的
- 44. 元素会重新组合
- 45. 开启大门
- 46. 一把申恕波树叶
- 47. 依照正法
- 48. 以禾盖土
- 49. 大地的教化
- 50. 一把麦糠
- 51. 慧藏
- 52. 功德田
- 53. 投入此刻
- 54. 住于专念
- 55. 晨星出现
- 56. 觉观呼吸
- 57. 木筏非岸
- 58. 一把珍贵的泥土
- 59. 论说之纲
- 60. 鹿子母夫人的哀伤
- 61. 狮子吼
- 62. 舍利弗之吼
- 63. 一直到海里
- 64. 生死轮转
- 65. 非满非空
- 66. 四座山
- 67. 海洋诗人
- 68. 三妙门
- 69. 佛陀会到那里去?
- 70. 鹌鹑与白鹰
- 71. 调弦的艺术
- 72. 默默的反抗
- 73. 隐藏的饭团
- 74. 象后的叫声
- 75. 快乐的热泪
- 76. 修行的果实
- 77. 眼里的星斗
- 78. 二千僧袍
- 79. 檀香树茹
- 80. 你们要精进!
- 81. 故道白云
阅读设置
-
- 阅读背景:
-
- 字体大小:
A- 16 A+ -
- 正文字体:
-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