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16:39
评论

您正在阅读:《 我心中的少林 》

动身,不动心


  社会上流传着关于出家人过日子的一句俗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是讽刺一些人,做事消极应付,在混日子。但依我看来,一个人真的能坚持每天撞钟,三年五年撞下来,他的心性肯定会发生变化,甚至可以说,他学佛的基本功已经比较扎实了。

  我们僧人的生活是很有规律的,可以说,几乎天天如此:很多人总是想了解,我的生活和僧众是否一样?

  我是1981年出家来到少林寺的,近30年来,我一直保持着和僧众同吃同修的习惯,生活是很有规律的。每天早上,需要到禅堂上殿就4点起床,需要到大雄宝殿上殿就5点起床,然后和大家一起过堂吃饭。至于僧众吃饭的标准,三四年前,我们的生活标准是每天5块钱,现在每天7块钱的标准。一日三餐,完全是素食,早晚以粥和面条为主,中午是面条,还是北方的习惯。

  坚持坐禅是我的生活习惯。我每天有两个小时打坐,早晚各有一次,午休的时候基本要么打坐,要么睡午觉。因为我盘上腿坐在那里,比侧身睡觉要舒服得多。坐惯了的人,腿不疼,盘腿不仅使身心舒服,还促进气血流通。对我来说,不坐不自然,坐了才舒服,这当然是一种历经多年才养成的生活习惯。我每日打坐,腿一盘上,万念俱空,很容易静下来。

  有人又问我,方丈你在少林寺是否拿工资,大概是多少?我们比较注重修行,对这一块看得很淡,其实我们拿的不是工资,是生活补贴,用来买一些个人必需品。寺庙里,僧人吃穿用都有寺庙来供给,每月发100到200块钱的“单金”,包括我在内。

  补贴稍高的就是一些执事,包括悦众。执事就是寺院里面的管理层,悦众就是每天上殿、监理佛事,信徒供养得多一点,但是多也多不到哪去。

  当然,今天少林寺僧人的生活,面对着的是精彩的外部世界,生存的环境与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僧人的生活不可能封闭,那么,外界这种诱惑,会不会影响僧人修行呢?

  依我看来,关键是看僧人的信仰坚定不坚定。如前所说,我们僧人的生活非常有规律,几点至几点要求得非常严格,每个僧人必须随众。每月初一、十五,都要诵戒,用戒律,用信仰来约束自己的一些思想,一些行为。

  很多人看到我很忙,应酬的事情很多,几乎停不下来,往往会问我:你这种生活,是否挺累,挺烦的?

  要说累,是感觉占用了我很多时间;要说烦,倒谈不上。我认为凡是能够找到我的人,都是有缘之人,都是心向少林的人,我有责任,有义务跟他沟通,做一些交流。再说,有智慧的人不会烦恼,出家人参禅,禅即宁神守制,静心思虑,全身心放松,使你忘却尘世烦恼。

  出家人也无所谓忙,“动身,不动心”嘛。现在,除外出开会,我平常都在寺里。我多半时间在禅堂坐禅、斋堂用斋、方丈室接待、大殿早晚课中度过。修行就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佛说,“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在少林寺当方丈,本来就是一种奉献。这位置很辛苦,每天要坚持领众修持,还要关照少林寺的发展,占用了我很多时间。所以,我也不希望一直在这个位置上,希望有好的接班人,自己早点退下来。到那时,我就非常轻松自在了。没有这么多责任了,没有这么多负担了,我会跟其他僧人一样,每天呆在禅堂里坐禅,甚至回到山里边去闭关。

  过去出家修行也有干扰,与今天出家修行受到的干扰不一样。但关键都是考验僧人的信仰,其次,就是看你的心态。你心态好的话,能够正确对待事物,用理智分析、用智慧行动,你自然不会有烦恼,不会有痛苦,信仰也更为坚定。

  我们以严格的戒律和坚定的信仰,来抗衡外界对僧人生活的干扰,同时,我们又以超前的意识,积极的心态融入今天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

  两者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根据我自己近30年的修行体会,感悟到从日常生活中去修证,也是非常踏实的门径,特别对于道心坚定的人来说,很适合,也很有效。佛经上说,一切资生事业,皆是佛事。提倡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其中还有一个更大的利益,就是能够培养佛教徒主动入世的风气。厌离世俗生活,但不脱离人间生活,和日常生活打成一片,和众生打成一片。实际上,这既是我们禅宗的古老传统,也深契现代开创的建设人间佛教的伟大事业。如果修行者长期远离日常生活,或者和日常生活脱节,不仅容易造成修行走偏,而且修行成就也不容易巩固,更严重的是导致世间佛教的萎缩。

  从历史上看,中国佛教都采用了最先进、最现代的传播方式。佛教在中国最早用纸,当年,抄经抄得“洛阳纸贵”;佛教在中国也是最早运用活字印刷的,至于刻碑、建塔就更不用说了,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一座塔就是一座丰碑,彰显高僧们一生的修持成果、一生的丰功伟绩。

  电影、电视和互联网,这些都是现代化的交流工具。我们是生活在新时代的僧人,应该利用这些技术,让它们为佛教和传统文化服务。我想这些东西是社会进步带来的,是知识积累带来的,利用这些东西来充实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提供方便,有助于修行。

  僧人们利用网络,利用电脑学习佛教方面的经典、答疑解惑、交流心得很方便。过去在藏经阁里面保存好一本书很不容易,要想核对一个名相很不容易,现在在网上很容易就能够查找到,确实对学习和修行来说是提供了很多很多方便。

  对这一切现代化的产物,我们只视为一种工具,一种方便。少林寺一般的年轻僧人都会上网,大部分人都有手机。上世纪90年代初,河南最早开通的一批模拟手机,我们就开始用了。上网也很早,我们少林寺从1996年就开始做网站了。

  除了电子产品,一些交通工具,我们也都视为生活上的一种方便,为我们传统文化以及宗教的弘扬提供了方便。现在有火车、飞机为我们代步,节省了很多时间,使我们有条件静下心来思考很多问题,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不仅如此,我们少林寺僧人学外语也是很早就开始了,我们以学英语为主,还学日语、朝鲜语、德语、意大利语、俄语等。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我们只有学好外语,才能够了解国外佛教的发展状态,国外出家人的生活情况,包括他们的学术水平,并与他们开展交流。一个信仰大乘佛教的僧人,应该同时还是一个出色的社会活动家。

  当然,每个僧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个性。就我自己来说,能有时间到禅堂里面跟禅师们在一块打打坐,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这是我最向往和最喜欢的生活。

  记得有个记者曾经问我:现在的生活和当初出家时想象的寺庙生活,差距大不大?我说,应该有差距的。刚出家的时候,就想着过上山林的生活,悠闲自在的,也挺好的。出家以后一看,佛教界面临这么一个时代,这么一个现状,我就潜心发愿,思考着怎样传承,怎样振兴,怎样使佛教发扬光大。我认为这是我的一种责任。我今生今世能不能够成佛做祖,这个不去讲它,我至少能为佛教界先做一些事情,这也是一种修行,一种功德吧。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