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阅读:《 我心中的少林 》
寻找今天的生存模式
随着少林寺的影响日益扩大,少林寺几乎成了棵摇钱树,谁都想拿去摇一摇;少林寺又像一块唐僧肉,谁都想来咬一口。2004年前,寺庙门前成了一条商业街,街上假的“少林秘方”、冒名的“少林武僧”满天飞。
1993年10月,有人对我说,漯河市某食品厂在电视台公然打出了“少林牌”火腿肠的广告。我知道后,心情很沉重。稍有佛教知识的人都知道,僧人是素食者,在电视台做少林牌火腿肠广告,会传递给人什么信息,对少林寺又会造成什么影响?
此前,尽管发现一些商家打着“少林”的招牌牟利,但都没有像火腿肠事件这样严重。出于无奈,我们只得向对方发起诉讼,开创了中国宗教界打名誉官司的先例。这场官司一打两年,最终以少林寺胜诉告终。法院判决说:该厂未经少林寺同意,在其火腿肠产品上擅自使用“少林”名称,属侵权行为。该厂应向少林寺承认错误,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
我们打的都是名誉侵权的官司,主要是要个理儿,所以有些官司,只是象征性索赔,以维护寺院合法的财产和权益,因此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大多数的支持。
但类似这样侵害少林寺名誉权的案例太多了,我们决定来个主动注册,你不注册,人家注册,再引出一个个官司,实在是太费力了。意想不到的是,按照我国当时的法律规定,像少林寺这样的宗教主体,是无权注册商标的。要想通过注册商标来实现保护少林寺无形资产的目的,只能成立一家有限公司,才有资格来专门从事这项工作。
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了,再次开创了中国宗教界的一个先例,也引来了世人诸多的不解和质疑:寺院成立公司是不是太商业化了?但对我们来说,过程就是这样,别无选择。唯一能参照的法律就是《商标法》,要利用《商标法》保护自己,前提就是要组建相对应的公司。不成立公司,就无法进行商标注册;有了公司这个载体,则可以系统地开展对少林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少林寺至今已拿到29个相关类别、43项商标的注册证书,2006年11月“少林寺”商标还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如果说成立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动机,是出于保护少林寺的品牌,大家还好理解;那么今天的寺庙开展与宗教有关的文化商业活动,就招致了更多的曲解和非议。对此,我的态度一直很坦然。
有人问我,你这样做,这样说,就不怕别人怀疑你这一切充满了商业的目的吗?再加上传说中的“佛教界第一个读MBA的人”、“少林寺CEO”等头衔,说少林寺商业味太浓了,好像一点都不为过。
我刚到少林寺时,少林寺不到30个人,整天为一日三餐忙活,非常困难。当上住持后,师父关照的事一点也不敢忘记,修建寺院,储藏粮食,中兴禅宗事业,每做一件事,都要想到如何实现历代祖师的宏愿。
大道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为了少林寺的下一个1500年,我只能向前看,向前走。但很多人对此误会和不理解,可能是因为相对于其他寺院来说,少林寺走得太快了。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寺院逐渐得到了恢复,但恢复的同时,我们必须先要做到自给自养,也就是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我作为少林寺的当家人,不得不从少林寺自身的优势出发,从禅宗祖庭的优势出发,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出发,去寻找一个有利于佛教事业发展的生存模式和发展空间。
我们从一个佛教徒的信仰出发,从求生存谋发展的愿望出发,从为信徒服务、为热爱佛教文化的人服务的角度,寻找一个又一个实实在在的切入点。诵经是一种方式,帮人做佛事是一种方式,办少林药局是一种方式,开素餐馆是一种方式,功夫表演是一种方式,搞出版是一种方式,拍摄与少林寺有关的电影也是一种方式……
开展这些与宗教文化有关的商业活动,关键看它的目的是什么,采用的形式是什么。我们这样做,过程是为了随缘方便,目的是为了弘扬佛法。这个过程和目的很重要,当然,具体选择什么项目也很重要,更关键的是让当今世界的主流人群喜闻乐见,愿意参与、愿意信受奉行。我们只做与宗教文化有关的、能体现少林寺本身优势和特质的项目,既弘扬了佛教,又解决了我们的生存问题,何乐而不为呢?至于盈利还是非盈利,我们仍然随缘,哪种方式适当、哪种方式能顾及合作者与受众的利益,我们都不拒绝,但我们对少林寺包括少林无形资产公司名下的收益,则始终坚持按宗教的或非营利组织的原则进行管理,除了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全部收益都用在了文化传承保护、慈善事业,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等事业发展上。没有这个团队的奉献和志愿者精神,就不会有如今少林文化生气勃勃、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些人不理解我们,是暂时的,时间长了,自然就明白了。检验这些以商业形式出现的活动是对还是错,依我看来,关键看是否有利于寺院的发展和佛法的弘扬。
经过努力,这些年来,少林寺每年给当地带来了200多万名游客,5万多个武校学员,当地的旅游产业、教育产业的兴旺发展,这一切离开了少林寺持续的文化传承保护和建设、少林文化品牌在国内外影响力的持续提升,还有可能吗?现在少林寺常住院有200多僧人,加上下院和海外中心派驻的僧众,总共有500余人。正是有了这500多僧人,才能把少林寺这个禅宗祖庭的事业很好地传承下来。
师父当家时,少林寺很穷,生存的环境又恶劣,十年浩劫嘛,能生存下来就不容易了。我们这一代少林僧人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伴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就日益高涨。少林寺所处的位置,所拥有的独特旅游资源,能吸引无数的游客;少林寺作为佛教圣地,禅宗祖庭,又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宗教文化资源,加上政府越来越宽松的宗教政策,今天难道不是少林寺发展的最好的机遇吗?
在人们心中,值得尊重的出家人似乎应该是除了念经什么都不做的。我不这样想,我觉得僧人一方面要完成自己的修行,勇猛精进,另一方面还要争取为更多的修行者创造好的修行条件,以至让宗教文化服务更多的人。如果我闭门修禅,什么都不做,传承千年的少林文化在我这代得不到弘扬,少林寺在这个时代不是发展,而是萎缩,那才是真正的历史罪人。
这些年,少林寺所走出的每一步,总遇到一些阻力。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如果你对所有人的评价都非常在乎,因此畏首畏尾,那就啥都做不成了。凡是在信仰的层面上做事情,不管旁人怎么说,我都不在意,我很容易做到“劳身不劳心”。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好书榜
关注我们
阅读设置
-
- 阅读背景:
-
- 字体大小:
A- 16 A+ -
- 正文字体:
-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