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22:15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

4.第二章 我们的困扰

第二章 我们的困扰

遇到困难有两种处理方法:去改变它,否则便去面对它。倘若可以尽人力去挽回,何必忧伤呢?——去改变它呀!假如已经回天乏术,也毋须沮丧,愤怒和忧心都不会使事情回转的。

——圣提蒂瓦—— 

生活是一连串不如意的旅程,只要活在世上,困扰和烦恼就会一直成为生活的一部份。生命中充满着利益、名声、赞美与欢乐,然而我们也有面对不利环境的时刻,例如失败、譭谤、责备与痛苦。生活如同钟摆,摇动不定,目前摇荡到令人欣然接受的情境,或许下一瞬间又摆到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状况了。

人通常有夸大问题的倾向,而不去了解事情的真正原因。这与「小题大作」类似。当失去所爱的人、事、物时,总觉得自己再也不会有任何欢乐可言了。如果遇到一些人无法了解他们的需要,却又不断困扰他们时,便会感到从未受过如此不堪的待遇,而将伤害埋在心里,带着没必要的痛苦,继续接受这些想法的折磨。让我们摒弃这些想法,了解到万事都有终极,所受的困苦总有消弭的一天,不是更好吗?

我们应该了解,生命中所遭受的一切终有解决之道,没有永远受诅咒的灾难,除非自己愿意让事情如此发展。去了解所有制约的现象(包括灾难及各种问题)所引起的原因是很重要的,而且每件事的发生一定有其前因後果。藉由找寻问题的根源,便可以解决各种形式的灾难。

面对问题

遇到问题不可气馁,相反地,要明智地去克服它。没有一个世俗的人可以从困扰中解脱,因此,不是问题本身来区分何者是智者,何者不是,重点在我们面对问题的态度。

苏格拉底的太太是以火爆脾气闻名的,常常挑先生的毛病,几乎每天喋喋不休地责骂他。有一天,在太太骂完了之後,苏格拉底却赞扬她的措词及演讲技巧都比上一次进步了不少。

这显示一个聪明人如何面对问题,并以幽默方式消遣之。

尼赫鲁曾说过:「我们应面对问题并想办法解决。我们要用心灵去面对,而不是拿怪力乱神为名义当挡箭牌躲开。」

依拉?威克斯在笑谈人的困扰上提出她的观点:

当生命就像一首歌时,

快乐是很容易的;

但人活得有价值——

在於他懂得笑,

尤其在事情错得离谱时。

心灵的困扰是一种考验,

且常是经年累月的,

令世人赞赏的微笑,

是闪烁在泪水中的笑容。

瑞宾?泰戈尔博士是一个着名的印度诗人,他在祈祷文里表达面对问题的态度,而不必藏匿自己的恐惧及忧虑。

不要让我汲汲寻求避免危险的保护,

而是无惧地去面对。

不要让我祈求消弭痛楚,而是有颗征服的心。

不要使我恳求消除忧虑的恐惧,

而是希望有赢回自由的耐性。

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譬如当我们喜爱的事物遗失或损毁了,有两种方法来处理:可以责怪自己或他人,因而笼罩在低潮情绪中;或者抛开烦恼,说:「事情已经过了,丢掉东西已经够悲惨的了,为何还让自己因而不快乐呢?」追溯原因,日後不要再犯错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我们也该想想因应措施,或是可能引发的问题。假如损失没有影响到他人,或许就应该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因为问题的原因可能十分复杂,不是轻易能够找到解答。如果不幸的事超出我们的控制之外时,我们应该依仗对生命的了解,鼓起勇气去面对它。

换句话说,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去面对问题,而非驼鸟式的躲藏。假如因负面的想法导致不愉快,那真是自作自受。

根据释尊的说法:「心灵是先驱,是首领;万法唯心造。」他认为悲伤是由自身行为及无知引起的,并指点众生必须自己去找寻快乐,摆脱悲伤。

培养勇气及理解力

藉着正确的静坐方法及释尊的教诲,可以根绝所有负面思想,因为一颗未经修行的心正是所有问题的根源。释尊说:「心灵是很难理解的,它十分敏锐且游移於意志间。智者会守护它,因为小心维护心灵常会导向幸福。」

人往往易於将自己的忧虑归罪於他人,尤其是找不到解决方法时更甚。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找来代罪羔羊——可以受责备、发泄苦情的人。例如小孩受伤而哭时,为了让他不再哭,妈妈假装打其他小孩,显示已经有人受罚,小孩子报了仇,因而得到满足,便展开笑颜。这明显的表示对人采取报复手段会满足一个世俗者的心。

要承认自己的缺点总是很难,而责怪别人就显得容易得多。事实上,虽然这种态度是错误的,却有不少人引以为乐。所以当遇到相同的情形,我们不应该对人心怀恨意,而应该竭力承受痛苦并冷静地解决问题。要记得当他人制造麻烦令人忧心时,假如我们知道如何保护心灵,便无人可以真正侵犯自己。

在《法句经》中,释尊说:「即使是最坏的敌人,也不能像自己毫无防御的内心般伤害自己,然而一旦心灵被操纵了,即使是父母或任何亲人也不能帮你。」

以下是一位有名的诗人所写的一首诗,能够帮助我们坦荡荡的以勇气来面对麻烦。

心怀自信

在他人失态而责怪于你时,依然昂首阔步;

在遭他人怀疑时,依然相信自己并宽容他人。

遭受他人欺骗,而不落入圈套,

或遭人怨恨而不回报,

而自己相貌平平,说话也不机智;

依然等待 耐心地等待。

假如拥有梦想,应该心怀世界,

假如拥有思想,而不图利自己;

那麽荣耀与灾难便无轩轾。

当赢来的钱财,

孤注一掷於骰子游戏的风险中,

输尽又重新开始,

依然不对损失置啄一言。

当自己口中说出来的真理,

遭流氓扭曲、愚人诬陷,依然可以忍受,

或眼看自己一生的心血遭受破坏,

有勇气以破损的工具重建;

当精疲力尽後,依然可以强迫心智继续运作,

当体力耗尽,

只剩意志说:「撑下去!」

当与众人接触,依然保持美德,

或与国王并肩而行,依然保持谦卑,

当敌人或挚爱的人皆不能伤害你,

当所有的人把你当成其中一员,但却不过火;

当你原谅不可原谅之事,

世界便属於你,

更世俗的一切事物均包容在其中,

此外,

你将成为顶天立地的人,孩子!

在面临恐惧时,要有相当的勇气去了解事情真相,并有更大的毅力去接受经历过的真理。恐惧是自己造成的,但若能坦然面对,则恐惧就无所遁形。坦白面对恐惧是很重要的,假如我们可以客观地追溯恐惧的来源,这场克服恐惧之战已经拔得头筹了。

忧虑时,不要摆张郁郁寡欢的脸展现给世界看,每个人的问题已多如牛毛了,根本无暇顾及他人的问题。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可以把问题交给值得信赖的人,或说给能对我们伸出援手的人听,千万不要再添增哀愁给那些自顾不暇、爱莫能助的人。

当遇到困难时,您是否有勇气保持微笑呢?如果能减少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以为只有自己才需要安慰,那就不难了。而且应该惜福,而不怨天尤人。记得一句话:「我总在抱怨自己没鞋子穿,直到有天我遇到了一个没有脚的人。」思及此,便可以了解还有太多比我们更悲惨的人,自身的问题也就显得不是那麽重要了。

想想别人,而不笼罩在自己的困境中也是一种快乐的方法。忙於为他人带来快乐的人,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想到自己的私利。

有个学生问一位着名的英国解剖学家一个问题:「治疗恐惧最好的方法是什麽?」他回答:「试试为他人做点事!」这学生感到很惊讶并要求进一步的说明,老师说:「心中不能同时有两种互相对立的想法,否则必会产生互相排挤的现象。举例来说,假设心灵完全被摒除自私、乐於助人的意念占满了,就不会有剩余的空间容纳恐惧。」这观点说明健康的思想与不健康的思想是不会同时出现的,与佛家所言相同。建立起一颗光明的心,困惑恐惧将不会在心中紮根,并且,还要保持一颗温暖的心,帮助他人。

磨练心智的另一个重要步骤是锻炼体魄及言行。五官包括眼、耳、鼻、舌及身体,提供众生对於环境感觉的讯息。眼睛看到物体而创造思想,正如耳朵是听觉系统,鼻子是嗅觉系统般,藉由感官中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心灵可以分辨哪些刺激是令人雀跃的、厌恶的、或是中立的,而且,还侦察出身体对这些讯息的反应。大部份的人对物体的反应是自发性的,亲近悦人的物体,避开令人憎恶的东西,极少人能摆脱这些制约反应的控制。

一个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思想,才能掌握好自己的身体言行。思想可分为健康的与不健康的,健康的思想能够发展出正直的人格,合适的态度和正当的行为。这种思想有助於人类的福祉。相反的,阻碍积极的人格发展,以及对人类有害的便是不健康的思想。

人要学习认识思想的本质,因为思想瞬息万变。人一旦发展出观照思想的技巧,那麽他在培养正确思想上已迈出一大步。如果思想不纯正,他应该竭力摒弃这些不正的思虑;如果思想纯正,那麽他应该尽力去培养发展它。换句话说,透过对思想了解的修养,人可以驾驭自己的心灵,而不被感官玩弄於股掌之间。

锻炼身体以净化心灵与言行可以带来欢愉。每个人都想活得快乐些,而快乐本就是每个人的天赋人权,想获得与生俱来的快乐,应力行佛家所训诫的净化自己过程:

一、抛弃所有丑恶的念头。(已生恶令永断)

二、摒弃有害的思想。(未生恶令不生)

三、培养健全的信念,并每日身体力行。(已生善令增长)

四、孕育尚未萌芽的健全思想。(未生善令得生)

这四个原则(四正勤)可在日常生活中轻易地实践,此乃保存一颗清澈明朗之心的方法之一,人人均可做到。虽然如此,仍然有许多人无视於自己的渴望、欲求及嫌恶的情绪,其实,假如真心想拥有快乐,实在不该如此。我们应该立即自我觉醒,培养积极健全与启发性的观念,而现在正是开始着手的最好时机。

以正确的观点思考问题

面临棘手问题时,总觉得沮丧,看起来似乎很严重。这时,可以在夜晚时分出外散步,抬头凝视夜空,见到满天星光点点、灿烂夺目。从外太空看来,太阳在整个银河系中也只不过是众多星星的其中之一。假如太阳突然从外太空消逝,就整个宇宙而言,恐怕是浑然不觉的。

我们的世界在宇宙中只是沧海一粟,假如我们都消失了,又有何宇宙性的象徵意义呢?当然所爱的人、朋友会想念我们一阵子,但除了他们,也许再也没有人会了。与自己相比,我们的困扰又是多麽渺小。思及宇宙的浩瀚,太阳相较之下就显得微小,更遑论我们所处的世界了,相形之下,困扰是多麽微不足道。

假使从这个观点来看,便可了解八正道中第一道的「正见」的含意,它是正确的价值观,就是要我们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视自己的重要性甚於一切,进而了解生命中的事物哪些重要,哪些则否,以及体会困扰对我们的微不足道。想一下回教徒珍贵的谚语:

信仰是力量的来源,

悲伤是我的朋友,

知识是我的武器,

耐性是我的装束及美德。

——先知穆罕默德 

麻烦很快就会远离,今日使您悲伤的明日将被遗忘。也许您记得哭过,但是记不得哭泣的原因。在生命的旅途中,有多少晚上睁着眼睛躺在床上,虚掷心神及劳力,回想着白天所发生的困扰。我们会一再反覆地回想对他人的恨意,但在另一件更令人气愤的事发生时,又让我们回顾究竟一开始是在气什麽?想想过去的怨恨,我们会很惊讶地发现,是自己刻意使自己不愉快,事实上,只要使思虑移转,便可终止这一切的不快。

不管困难有多大,痛苦有多深,时间会治疗一切。但在依赖时间之前,为了不让自己受到伤害,有些事是可以做的。我们须常保心中平静,不让烦恼虚耗我们的精力,毕竟快乐要自己创造。

我们无须亲身经历,就可得到知识。以知识作为凭藉,很多年轻人以为可以克服世上所有的问题。然而科学解决得了物质的麻烦,却解决不了精神的困扰。没有人能取代经验万物的智者,想想这句话:「十八岁时,我自忖父亲愚不可及;现在我二十八岁了,我非常惊讶地发现他在十年间学到这麽多东西!」这不是父亲的成长,而是您学会以成熟的眼光看待事情。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