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22:14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

28.第廿六章 人们可以改善周遭

第廿六章 人们可以改善周遭环境

心灵是我们命运的建筑师,它可以使我们生病,也可以让我们痊癒。

自然终究是平衡的,人们无法干扰其均衡状态。大自然的律法是无偏无私,不因祷告、赞美或牺牲而动摇。自然的活动包括物质和心灵层面,不受俗世执法者的干扰。其中规范人类生命特质的法律是因果循环论。这条律法规定了人类的道德层面,由想法、言语、举止所导致的健康或不健康的行动,经过时间的洗礼後,终究会产生善报或恶报。

假如一个粗暴的人,有着邪恶的举止,不和宇宙律法和谐相处,他不良的恶行将会污染了周遭的气氛。他的不良行为所产生的恶果使他无法拥有快乐、满足和宁静的生活。而污染的心灵使自己和他人不快乐。相反地,假如他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他将拥有正当而和平的生活,周遭气氛将因他的美德而得到净化。他积极的心灵,深深地影响了他周遭的人们,并创造一个和平而幸福的环境。

美德的养成

拥有美德且积极的心灵,并非可以自动产生。对许多人而言,特别容易陷入愤怒、嫉妒、坏心眼和复仇心等负面情绪之中,尤其是面临外在的竞争时。

什麽是真正的宝藏?从前有个人,将谄媚他人视为个人的胜利。有一天,他得到一块玉,他想将它献给大臣。但是,无论他怎麽说服大臣,大臣始终拒绝接受。

那位仁兄说:「这可是真正的宝藏!平凡人没有使用它的权利,只有像您如此高贵的人方值得佩戴它。这块玉就像是天生该由您来拥有它,戴着它。」「或许你把这块玉当宝贝,」这位正直的大臣说道:「但是,我不是可以轻易地被收买!这就是我的宝藏。」

美德需透过刻意的训练方可养成,一个想要获得美德的人,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培养美德,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就如同学生必须反覆地复习功课,才能获得成功。首先,他必须下定决心,尽力去发展具有建设性的人格特质,尤其是对具强烈消极倾向的人。全心全意地努力,便可以改变这些负面的倾向,而培养出正确的思考、言语和举止。一但养成这些好习惯,他将发现他无法再去做一些负面或不良的行为。他所养成的好习惯将具有自发性、创意和技巧,并使他拥有幸福。

善加使用心灵

全能的心灵是善与恶的创造者,心灵可以导致邪恶,所有邪恶之事皆是心灵所致。心灵也可为我们带来快乐成功与欢愉。令人惊讶的是,虽然心灵在我们心中,但是我们并不了解其本质。但是,有些人无法见到自己的未来,竟然说他们可以了解别人的心灵。

了解别人的心思:有一个人宣称他可以了解别人的心思,也因此赚了一大笔钱。有一天,一个年轻人跑来找他,年轻人将一枝大拐杖拿给他看,然後说:「说出我内心的想法,告诉我,我会不会打你呢?」这位心灵解惑者了解他身处险境;不论他说是或不是,这个年轻人都可以否认。因为无法知道这位年轻人在想些什麽,因为他了解自己最好什麽话都不要说。

释尊认为邪恶无法透过救世主得到赎罪,反而因无知而造成污染,而无知可以藉由智慧祛除;不认为人被神所诅咒,出生即带有原罪,注定悲惨的命运。相反的,释尊采取光明面的观点,认为每个人皆具有行善的潜能,即使是最邪恶的人也可以经由努力,变成最有道德的人。而且,无论是多大的罪恶,皆不能以无止尽的痛苦来惩罚他。

心灵是一种工具,假如善加利用,它是极具建设性的。相反地,若不善加利用,它则有摧毁的力量;这项抉择,是由我们自己所决定。一个想法能够将幸福或悲伤的锁链切断。这就是为何在佛教教义中,强调心灵训练的原因。显而易见地,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心灵,是开放、快乐、宁静而满足的。

心灵如同电力般,电流可以杀死一个人,也可以照亮他的家,关键在於如何使用它。同样地,一个行为邪恶、否认良心制裁的人只会招来痛楚。相反地,控制自我心灵可以使他获得最大的幸福。

释尊曾说:「心灵是光辉的;纯洁的力量是其本质。只有在人为蓄意污秽下,它才会遭受污染。」控制我们邪恶的想法并不容易。更困难的是要断绝贪念、恨意和欺骗等不健康的想法。唯有心灵上的训练,才能根除这些念头。

所有行为的背後都有思想作为主宰,这些持续不断的行动决定了我们的个性。假如我们想法仁慈,我们就会变得仁慈有礼。假如我们的想法残忍,我们的行为就会变得残暴不仁。假如我们有欺骗的想法,我们就会常常去骗人。假如我们的想法诚实,我们的行为就会诚实不欺。假如我们带着怜悯的想法,我们就会怜悯他人。我们的想法影响了我们的举止和本性。

我们的传道任务

培养我们的慈悲心和智慧,与发展人格同等重要。身为人类,我们应该感到快乐。能够当个人,是我们过去行善的结果。身为人类,我们有最大的机会去获得美德和智慧,并藉此增进我们的福利和幸福。让我们的生命充满目标,为人类的生存增进美德。我们不应该浪费生而为人的机会,滥用这项特权,犯下不道德的行为而引起悲惨的事情。也不要让日子像云彩般流逝,不留任何痕迹。

今日社会需要的是前人的智慧,对後人来说也是最高的智慧。佛教不仅是前人或後代所拥有的智慧,佛教是由释尊所发掘的永恒智慧——法,这个智慧如同被泉水四季灌溉的深井般。让我们拥有这个泉涌不断的智慧,没有了它,个人和社会无法获得永恒的宁静和真正的进步。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