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19
22:14
评论

您正在阅读:《 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

22.第二十章 容忍、耐心和满足

第二十章 容忍、耐心和满足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法容忍不同种族、宗教、传统或肤色的人,就像是身为爱斯基摩人却厌恶雪般。

忍辱是佛教道德中一项重要的美德;因为,它能使人远离麻烦,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容忍性。同时,它能够帮助我们去了解他人的问题,避免说出具毁灭性的评论,使我们知道圣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另外,我们也会了解邻居们所犯的过失,在我们身上也可以找到。

一个心灵启蒙的人,或许较他人有更大的容忍性。一个能容忍的人不会干涉他人思想上的自由,因为那是与生俱来的自由。他不会轻易地被激怒,即使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也会承认他的观点可能是正确的。假如他认为别人有错时,他会试着说服他人,并且藉说理来告诉别人错在哪儿。但是,他不会强迫他人接受他的观点。

人际关系的最大悲哀之一,是人们无法容忍不同的意见。假如在宗教教义中,不同信仰的人无法像文明人般站在平等的立足点上,那麽,所谓有慈悲心的传教人是彻底地失败了。在平等点上,我们才可以讨论和交换相同的意见,同时容忍不同的观点。当某些干扰产生时,我们必须知道如何克服他们,使情况不致恶化。

如何避免骚动不安:从前,某村庄的村长有个坏脾气的父亲。每一次老人发脾气时,他就会冲出屋外,大声地责骂他的儿子。虽然全村的人都知道他的脾气,但他易怒的脾气常常将情况弄得很窘,而且令其他的村人感到困扰。

有一天,村长将一个铁制铃铛挂在屋外,命令村中的男孩每当他的父亲骂他时,就敲铃铛。铃铛的噪音惹来他人的注目,不久这位老人了解自己愚蠢的行为,便不再骂他的孩子了。

耐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必须忍受许多事;我们必须忍耐精神上及肉体上的各种痛苦,我们必须面对担忧、挫折、沮丧和各种可以想像的恐惧。知道如何处理痛苦对我们有益,因为许多肉体上的不适来自於错误的思惟习惯,不健康的心灵态度和不必要的焦虑。在这般情形下,试着有耐性点是有益的。

耐心是信徒可资模范的特质之一,诚心、善解人意和温柔有礼也会因而产生。拥有以上四项特质的人被公认为值得尊敬的人。

追随释尊的模范:有一次,一位婆罗门(印度四大阶级中之最高者)以供斋名义邀请释尊。但是,当释尊来到他的屋内时,他不但不款待释尊,却用鄙薄的言辞连续地问了一堆问题。

释尊礼貌地询问他:「曾有人来拜访你吗?」「是的!」他这麽回答。「当他们来时,你如何款待他们?」「哦!我会准备一顿丰盛的大餐。」「假如他们不愿出席呢?」「不可能吧?我可是很欢迎他们!」「婆罗门先生,你以供养的名义邀我来,却以我无法接受的侮辱态度来招待我,请你收回去。」

释尊并不是在报复,只是客气地回报婆罗门。释尊劝告我们不要心存报复:「怨恨并不因怨恨而终了,而是因爱而终止。」

从来没有宗教导师如释尊般,被人们极力地推崇,却也被人们严厉地批判、辱骂。但是,这不过是这位伟人的命运。

在法会中,一位名叫辛卡的厉害女人,假藉怀孕之名指控释尊。但是,释尊始终有耐心地忍受着这种侮辱,最後证实他是清白的。

释尊曾经被控谋杀一位曾受其门徒帮助的妇人,佛教徒从未如此严厉地批评释尊和他的门徒。於是,门徒阿难恳请佛祖离开这个村落。

「为什麽呢?阿难!假如其他的村人也辱骂我们呢?」「那麽,我们再前往别的村子吧!」「阿难,这麽一来,整个印度将没有我们容身之处。有耐心点,这些没有根据的辱骂将会消失。」

有一次,一位名叫玛格狄亚的闺女,她无知的父亲希望她能够嫁给释尊。但是,释尊对她美丽的外表却表现得很冷淡,使得玛格狄亚非常讨厌释尊。因此,她雇了一个酒鬼,在公共场合中侮辱释尊。释尊镇定地面对这个侮辱,但是玛格狄亚却得为她的恶行感到不安。

侮辱是人类必须面对和忍耐的寻常事,我们修行愈深,变得更伟大,却也必须忍受这种羞辱。

耐心的力量

在心灵获得自由後,释尊的门徒宾头罗回到他的故乡拘睒弥国(kosambi),为了回报那儿的人们对他的善行。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宾头罗来到卡劄比的周边,并在印度河边的树荫下沉思。

同时,尤达那国王(king Udena)也带着妻妾去那儿游玩,经过一番嬉笑娱乐後,他在另一棵树下小憩。当国王在睡觉时,他的妻子们和侍女四处漫步,然後来到宾头罗沉思的地方。她们尊敬他,请求宾头罗教导她们。

当国王醒过来时,他跑去找他的妻妾们,发现他们都在听宾头罗讲道。国王一向善妒好色,因此他对宾头罗发脾气并辱骂着说:「身为一位圣徒,你却坐在女人堆中,和她们打情骂俏,你无法为自己辩解了。」宾头罗只是静静地闭上眼睛,保持沈默。

这位生气的国王拿着剑威胁宾头罗,但这位圣徒却如岩石般不为所动。他的举止使得国王更加生气,於是他打坏蚁窝,将爬满蚂蚁的泥土丢到宾头罗身上。但是,宾头罗仍坐着沉思,静静地忍受这种痛苦和侮辱。

最後,国王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请求宾头罗的原谅。这次的意外事件,使释尊的教义得以在皇室中宣扬,并扩及於全国。

恒持耐心,因为愤怒只会使人陷入死胡同。当我们感到愤怒时,肉体会受到伤害,心灵也会受到干扰。刻薄的话如同离弓的箭,一千句道歉的话也无法恢复原来的情况。在盛怒时,千万不要说刻薄的话,因为它是无止尽的麻烦的开始。培养耐心,否则那些情绪的破坏力将使我们犯罪。

我听不见你说些什麽:有一次,释尊的大徒弟舍利弗被一位婆罗门侮辱。但是,那些辱骂性的字眼丝毫不影响这位令人尊敬的舍利弗,婆罗门变得愈来愈生气了:「你没有听见我刚才说的话吗?」婆罗门大叫着:「你难道没有什麽话要说吗?」

舍利弗对着婆罗门微笑着说:「我的朋友,我听见你大声而清楚地叫着,但是我知道你所说的话都是无益的,所以我听不见你在说些什麽。」

忘记所有的邪恶和侮辱,记得所有的善行。这个世界已充满了太多的憎恨,让未来的世界充满着善心、慈悲和智慧。佛教并不是以硬性的规矩来教导人们应付问题,而是以柔软心来对治。憎恨或愤怒如同其他具毁灭性的情绪,我们不应该压抑它,而是要慢慢地连根拔除。

假如我们以暴制暴,那麽暴力将变得永无止境。憎恨会更加深恨意,复仇的意念将会产生更多报复的想法。怨恨永远无法战胜怨恨,只会增加更多的怨恨。对付这些邪恶想法的最佳方法,是以慈悲心、宽恕、容忍和耐心去矫正。甘地曾说:「一报还一报,这个世界将会变得盲目。」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