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20
23:43
评论

您正在阅读:《 愿力的奇迹 》

4.2 把握当下,佛在祇园(1)

朝礼九华山,漫步九华街,体会莲花佛国的庄严清净,在入口处见到的第一座寺院,就是祇园寺。

祇园,即祇树给孤独园的简称,在印度,是佛教历史圣地之一。

诵读《金刚经》、《楞严经》、《阿弥陀经》时,起首第一句就是:“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

释迦佛住世时,舍卫国有一位名叫须达的贵族,因平日体恤孤苦、乐善好施,被人们敬称为“给孤独长者”。有一天,给孤独长者在摩揭陀国听到释迦佛说法,非常欢喜,恭请释迦佛来舍卫国说法。

为迎接释迦佛及僧众的到来,给孤独长者选中了一处美丽的花园。不巧的是,这座花园是舍卫国祇陀太子的。当给孤独长者提出购买时,祇陀太子心里虽不愿意,但又不好当面拒绝,刁难说:“如果长者能够以黄金铺满花园,我就把它卖给你。”给孤独长者二话不说,将家存的黄金一车一车地运过来,铺满地面。

祇陀太子很惊讶,他问给孤独长者,“为什么你要付出这么高昂的代价买这座花园?”

给孤独长者将自己的心愿告诉祇陀太子。他说:“我邀请释迦佛来舍卫国说法,并希望能送给僧团一座精舍。”

祇陀太子非常感动,“您的黄金只能铺满地面,却无法铺及树木花草。这些树木花草,就作为我对释迦佛及僧团的供养吧!”

这座由给孤独长者(布金)、祇陀太子(施树)的花园,被称为“祇树给孤独园”。这也是佛教经典中经常提到的“布施”的由来。

作为释迦佛重要的弘法地,祇园被后人牢牢记在心里。

对“祇树给孤独园”,明代高僧莲池大师这样解释:“追求觉悟,活在当下(自性不离当处),就是 佛在祇树给孤独园 。祇树是树中之胜,表示佛法能够荫护众生,永离热恼;给孤独园,是园中之胜,象征佛法能让众生安稳,恒受诸乐;祇陀太子、给孤独长者,是人中之胜,代表修学佛法者,都将毕竟成佛。”

祇园寺外右前方,五孔桥畔有一片荷塘。一池秋荷,硕大的绿叶,掩映着一朵朵黝黑结实的莲蓬。如果能采一枝九华的莲蓬带回家,插在佛案上的花瓶中,便天天可以感受到九华山的气息了。看着眼前的秋荷,我有些发呆。南泉问:“你是不是想要一朵莲蓬?”谁能料到,平日看起来大大咧咧的南泉,此刻一下子窥探了我的心事。

南泉挽起裤脚,小心翼翼地朝荷塘边缘无水之处走过去。他探着身子,朝荷叶深处走了几步。他转过身来,朝我摊开双手。

折身回来的南泉,鞋子上一片泥污。我心里充满感动,也为自己的妄想执著感到惭愧。伸手拉南泉上岸,南泉连声说着“谢谢”。其实,是我该感谢他啊。

说起荷花,在九华街,除了祇园寺,地藏禅寺外也有一片。

荷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走进佛寺,一定会看到庄严的释迦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手拿杨柳净瓶的观音菩萨赤足立在莲台上。佛教的建筑、绘画、雕塑、用品等,也多以莲花为图案。

佛家尚莲,原因有三:一、出污泥而不染。淤泥代表人间与烦恼,如《杂阿含经》所说:“佛在世如莲花,生泥中而不著泥,在世不著世,破一切烦恼。究竟离生死之际,以名为佛。”二、转烦恼为菩提。莲花有香、净、柔软、可爱四德,比喻“常乐我净,法界真如”,虽在五浊恶世,释迦佛却能如莲一样,转烦恼为菩提;三、佛国净土乃莲花世界,莲花是孕育佛国净土众生的生命母胎。如《佛说无量寿经》所说:“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作诸功德,信心回向,此诸众生,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

追求觉悟,与佛同心,需要学会观照自己细微的心念。一秒钟内,人的心里会生起多少个念头呢?相信许多人从来没有体会过。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目录
4.2 把握当下,佛在祇园(1)
正序 倒序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