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网

2015
06/21
00:18
评论

您正在阅读:《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

35.放 下(2)

执迷不悟不松手,求谁谁也救不了

一位旅行者在经过险峻的悬崖时,一不小心掉落山谷。情急之下他攀抓住崖壁下的树枝,上下不得时开始祈求佛陀慈悲营救。

这时佛陀出现了,把手伸过来对他说:“好!现在你把攀住树枝的手放下。”

旅行者执意不肯松手,他说:“把手一放,势必掉入万丈深渊,粉身碎骨。”

旅行者这时反而更抓紧树枝,不肯放下。佛陀说:“既然你如此执迷不悟,谁也救不了你。”

你的态度、想法、观念、心情,就是你自己的世界地图。你只要肯换个想法,调整一下心态,就能让自己有新的心境。只要我们肯稍作改变,就能抛开坏心情,迎接新的处境。世上的事本平常,随它去吧就行了

仰山和尚是为山禅师的学生。有一年,师徒两个一年没见了,彼此都十分挂念,等到见面时,为山禅师向仰山问道:“这一年你都做了些什么事?”

仰山说:“我开了片荒地,然后种了一些庄稼和菜,每天挑水浇地,锄草除虫,收成很好。”

为山禅师赞许地说:“你这一年过得很充实呀!”

仰山和尚便问:“老师您这一年都做了些什么事?”

为山笑着答道:“我过了白天就过晚上。”

仰山随意说道:“您这一年也过得很充实呀!”刚说完,就觉得自己这么说有欠妥当,话语中似乎带着讽刺的意味。于是他涨红了脸,情不自禁地咂了咂舌头,心想:“我这样说,老师一定以为我在取笑他,这样说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他的这一窘态早就被为山禅师看在眼中。就在仰山盘算如何补救的时候,为山禅师责备他说:“只不过是一句话,你为什么要看得那么严重呢?”

仰山仔细一想,明白了老师的用意:“偶然的小疏忽,或无意的小过失,只要不是成心那样做的,如果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那就随它去吧,没有必要老是把它放在心里。”

想到这里,仰山便对老师说:“我们开始上课吧!”老师赞许地点了点头。

世上的事本身就很平常,没有必要让一些小事占据你的内心。风吹云过,烟消云散,你会发觉天地原来是如此澄明,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为什么要让自己背着沉重的包袱呢?快乐其实很简单,放下负重就行了

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快乐。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一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可是为何我却没有快乐呢?”

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着汗水说:“快乐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呀!”富翁顿时开悟:自己背负那么重的珠宝,老怕别人抢,总怕别人暗害,整日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于是富翁将珠宝、钱财用来接济穷人,专做善事,慈悲为怀。这样做滋润了他的心灵,他也尝到了快乐的滋味。

放下就是快乐。只要你心无挂碍,什么都看得开、放得下,何愁没有快乐的泉溪在歌唱,何愁没有快乐的白云在飘荡,何愁没有快乐的鲜花在绽放呢?放下,是一种大境界

湖北黄梅五祖寺,是著名的禅宗寺庙,慧能曾在此受戒。寺前有一道山溪,终年流水淙淙,游人欲进寺门,必须经过一座古老的廊桥,走近廊桥,抬头看见门楣上有三个醒目的大字:“放下着。”

“放下着”是一句禅词,《禅意与化境》中道:“放下你的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直舍去,舍至无可舍处,是汝放生命处。”

禅意并非人人皆能悟之。放下,按照佛陀的指示是说:“我叫你放下,是叫你放下六根、六尘、六识。当你把根尘识都放下时,你就再也没有什么对待,没有什么分别,甚至你将从生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佛经说的“放下”是一种大境界。然而,大千世界,充满诱惑;芸芸众生,六根不净。尘世中人,又有多少人能悟出这种大境界呢?

本佛经内容由佛商网整理自互联网,供广大佛友在线研读,为教化世人所提供题材。
欢迎转载网站内容给周边的佛友,功德无量。

好书榜

关注我们

  • 邮箱1480809595@qq.com
  • 微信佛商网订阅号:foshang1080
二维码扫码关注“佛商网”官方微信
阅读设置
  • 阅读背景:
  • 字体大小:
    A- 16 A+
  • 正文字体:
    系统 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