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仪凤年中,西域有二位梵僧,到五台山,捧花执炉,屈着膝步行,向山顶礼文殊菩萨。
因为精诚的缘故,就感遇文殊大士,化身为尼师,在岩石间,松树下,端然的独坐着,口中一直诵着华严经。
那时正好是黄昏时分。尼师就对梵僧说:
「比丘尼不适合与大比丘僧居住在一起,大德你走吧,明天再来好了。」
梵僧说:
「这里是深山而且路又远,没有地方可以寄宿,怎么办呢?」
尼师说:
「如果你们不去,我又怎么能住在这里,你们还是应当进入深山里去才好!」
梵僧在那里徘徊,心中既惭愧又恐惧。
尼师再对他们说:
「你们只要到前面山谷下,那里有禅窟,可以暂时栖身哪!」
梵僧前往寻找,果然找到了那个窟洞,相去数里许。
二位梵僧合十捧香炉,面向北方遥远顶礼,倾心听经。
四周静悄悄的,他们听到有诵经的声音传入耳中。最初开启经题,称「如是我闻」的时候,远远的见到那位和他们谈过话的尼师,身体坐在禅床上,面向南方而坐,口中放光,放出来的光竟是金色的,一直通达照到前面的山中。
而且这个光芒照在山谷南边方圆达十方里宽,使得山谷的南边犹如白昼那样,等到诵经毕,光芒还入于尼师的口中。
最新章节
好书榜
关注我们
目录
口放金光—二梵僧
正序 倒序
- 1. 普贤化身:拾得大士
- 2. 如愿化去:祥云大师
- 3. 烧身酬债:北齐王子
- 4. 凡情失圣:明勖
- 5. 枣林:刺史延庆
- 6. 心通注经:刘谦之
- 7. 南海放光:陶士衡
- 8. 灵鹫异迹:乞斋贫女
- 9. 至诚遇圣:高节
- 10. 心开见佛:解脱和尚
- 11. 心空及第—令休大师
- 12. 应真屡现—罗汉显应
- 13. 遇圣解怨—环先二人
- 14. 真经胜火—摩滕法兰
- 15. 文殊化现—五髻仙人
- 16. 破生死关—必救都纲
- 17. 光流五窍—僧福运
- 18. 牛鼓偿罪—僧法爱
- 19. 当面错过—法顺
- 20. 尊胜由来—佛陀波利
- 21. 罪由心造—李靖
- 22. 指出衣珠—无着禅师
- 23. 遍参圣境—道义禅师
- 24. 遇圣弘经—枣柏大士
- 25. 洗心得慧—法云
- 26. 弱女神通—三昧姑
- 27. 圣境屡现—唐法照
- 28. 佛足东来—大士放光
- 29. 本来清凉—裴相国
- 30. 欲火害人—释普明
- 31. 毒龙归化—降龙大师
- 32. 弥陀化身—丰干禅师
- 33. 文殊化身—寒山大士
- 34. 圣境难测—道宣律师
- 35. 常住三昧—金光照师
- 36. 法华多宝—神英和尚
- 37. 口放金光—二梵僧
- 38. 勃荷神异—金色猪
- 39. 诚感天华—安州张氏
- 40. 大士现形—衣蒲童子
- 41. 设浴圣现—僧道海
- 42. 不净得罪—智超法师
- 43. 摩顶功成—灵辩法师
- 44. 母妻同化—王僧吉
- 45. 往来自在—三沙弥
- 46. 咒力怖盗—僧继宗
- 47. 称名脱难—曹一贵
- 48. 天桥度关—王行者
- 49. 律师受衣—如馨
- 50. 狮子歌—镇澄大师
- 51. 五佛示梦—范李二中相
- 52. 解衣遇圣—一江和尚
- 53. 书经感通—释福登
- 54. 十指现灯—僧洪电
- 55. 大通佛现—笻溪禅师
- 56. 万缘立度—阐教禅师
- 57. 灯随心现—照远和尚
- 58. 文殊化身—戒阇黎
- 59. 文殊化身—戒阇黎
- 60. 寒山拾得问答(撮录「雪山师父交来」 )
- 61. 放无量光—无尽居士
阅读设置
-
- 阅读背景:
-
- 字体大小:
A- 16 A+ -
- 正文字体:
- 系统 宋体